南方財經全媒體 鄭嘉意 實習生 馮太一

居家如何養老?

隨着個人養老金制度落地,關係着國計民生的養老問題再度引發關注。

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爲2.64億,佔總人口比重18.70%,與2010年相比上升5.44%。

對都市裏爲生計奔碌的青年,養老或許是隱匿在調侃裏的美好期待;但對年逾花甲的老年人,養老卻是近在眼前的現實問題。

“9073”格局下,居家養老模式是大部分老人的共同選擇。該模式既可提供“家”的歸屬感,慰藉客戶羣體的老年生活,又可降低養老成本,滿足普惠需求,通常適合自理能力較強、並有餘力幫助子女育兒的老年羣體。

磕磕絆絆是生活

在21世紀經濟報道的採訪中,王奶奶完全不認爲自己在養老。

“我這哪是在養老,我是他們的保姆。每天我都在收拾家、掃地、洗衣服、帶孩子、做飯……”王奶奶有理有據地分析。

據描述,已經70歲的王奶奶和老伴始終和兒子一家住在一起。如今,王奶奶的小孫女已經到了上幼兒園的年紀,五口之家、三代同堂,原本寬敞的兩室一廳也變得擁擠熱鬧起來。

“生活中的小摩擦肯定是有的。”王奶奶開始細數生活裏“雞毛蒜皮”的小事:有時小夫妻嫌她做的飯太清淡、不營養,偏要點外賣,經常是老夫妻喫着家常飯、小夫妻喫着外賣,孫女喫着單獨的輔食或營養餐;有時兒媳婦和兒子爭執,老兩口看在眼裏,急在心裏。

儘管對同住屋檐下有時會有煩惱,但提及搬離現在的居所去機構養老,王奶奶還是表現出了的抗拒。“我捨不得呀!再說要是他們小夫妻吵架怎麼辦?我肯定不放心的。”

“第一擔心的還是我們家小孫女。”王奶奶說。像大部分傳統的家長一樣,王奶奶和老伴對這個孫子輩的“獨苗”寵愛有加。

“她不愛上幼兒園,第一天就哭,一哭就是一個學期。有一次她說,‘奶奶,別人的家長會在我們外出活動的時候站在門口和小朋友打招呼,我們家都沒人等我’,給我心疼得不行。第二天我也去了,她遠遠看見我就開始哭,我眼睛酸酸的,也想流眼淚。”說起小孫女,王奶奶滿眼都是慈愛,“兒子和我說過幾次,說孩子不能這麼寵。我也知道,也不想幹涉他們小兩口教育孩子。但一看她眼淚汪汪,心就軟啦。”

“另一方面也是擔心錢,”王奶奶分享起不願意去養老機構的第二個憂慮,“我從退休之後和老伴一直在攢錢,也沒捨得花。養老金和之前的儲蓄我們倆能不動就不動。特別這兩年,我兒子開始創業了,我怕他哪天會需要錢應急,想着能攢一些是一些。”王奶奶表示。

在瑣碎裏的相愛

73歲的盧爺爺至今仍過着兩點一線的工作生活。

“技術人員的經驗最值錢,所以年齡是越大越好,”盧爺爺解釋道,“我退休之後就被返聘了,工作沒有以前那麼忙,壓力也不大,就是去單位帶帶新人,分享一些經驗。”

盧爺爺認爲自己能從事現在的工作是一件幸運的事。

“我們那個時候工作都是分配,分配完就跟着師傅幹,沒太多選擇。但我被分到了喜歡的崗位上,也擅長。我對工作很有熱情,單位的獎項我都拿到手軟,”他說,“我從來都沒想過自己退休之後會是什麼樣子,年輕的時候我就覺得,我不管多老都會在工作。”

“現在的年輕人比我幸運。”盧爺爺總結,“有機會念書,知道自己喜歡什麼,就我接觸的那些人,態度和專業都比我們那個時候好太多了。他們願意學,聰明,我在單位也過得很充實。”

唯一的變化似乎發生在家庭上。

“我和老伴兩個人捱得更近啦。”盧爺爺說起退休後閒適的家庭,眼帶笑意,“現在我工作輕鬆了,上班沒什麼要求,下班更早,每天都能去幫老伴買菜。她老嫌棄我,菜也不會買,有時候她一問,說我買貴了,有時候說我買的不新鮮,以前這些我都不懂,是第一次。”

時光流過瑣碎平凡的日常,在不再有生存、金錢、功名等種種壓力的居家生活裏,盧爺爺似乎比年少時更能體會到什麼是的書裏說的“與子偕老”。“愛”字沒說出口,被藏在了字裏行間。

“我們歲數都大了,日子不長,但接下來一輩子都要這樣一起走的。”盧爺爺說,“以前我不懂啊,心思都在工作上,家裏也不知道怎麼照顧。現在我做家務,大半輩子過去了,洗衣機都不會用,她嫌我,我也知道。以後這些都是我來做。”

年逾古稀,盧爺爺也比年輕的時候更注重保養。據盧爺爺描述,不上班的時候,他也時常拉着老伴出門散步,去逛公園,偶爾也爬山,微信步數常年保持在三萬以上。“我倆都得健健康康的纔行。”盧爺爺說。

學習面對孤獨

不同於與子女同居熱熱鬧鬧的煩惱,76歲的張奶奶修習的課題,是如何面對孤獨。

她是一名居住在農村的空巢老人。據張奶奶描述,村子裏不比大城市機會多,子女們成年後紛紛外出打拼,她就留守在村子裏。幾個孩子都忙,離得近的節假日能回來看看,離得遠的連過年都難碰面。

張奶奶總會和同村的老人聚聚,“我很喜歡和大家在一起。年紀大了,我每天都會想很多事情。會怕身體出問題,怕給孩子添麻煩,怕孩子不在身邊……不知道日子怎麼過了,我就盼着和大家聚聚。大家聊一聊,說出來有人聽,好像多難的事都會過去。”

隨着年歲漸長,張奶奶體力大不如前。“以前我教書,總有很多話能說,也能安慰別人,現在不行了。”說起從前,張奶奶的話語間流露出幾分遺憾,“我上次得了突發腦溢血,之後記憶一直斷斷續續,反應也很慢。”

除了聚會,張奶奶最大的盼頭就是孩子能常回來看看。

儘管身體已經不再健碩了,張奶奶還是努力經營着家裏的土地和所有生命,“地裏的桑葚會熟,杏子會熟,家裏的大貓會生小貓。發生這些,我就能有個理由給他們打電話,看能不能喊他們回來瞧個新鮮。”

(本文人名均爲化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