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華夏時報

華夏時報記者 盧曉 北京報道

“中國工業產出接近全球的30%,但中國的市場在全球只佔18%,這意味着有12%的工業產出必須要在全球市場去消化,這就決定了中國製造業全球化是一個迴避不了的問題。”5月9日,TCL創始人、董事長李東生在TCL(集團)2021年業績媒體溝通會上對《華夏時報》等媒體記者這樣說。

當天,他談及了自己對於TCL以及所處行業過去一年的覆盤與行業思考。他同時表示,今年一季度全球經濟形勢嚴峻,給企業發展帶來新挑戰,TCL要堅持底線思維,謹慎決策,在業務資源配置方面也會適當收縮,控制發展節奏,“要穩定經營現金流,嚴控資產負債率,在危中尋機、逆境發展”。

面板下行已近底

TCL(集團)在2021年整體實現營業收入2523億元,同比增長65%;171億元的淨利潤,同比增長129%。

其中,隸屬TCL科技、聚焦半導體顯示產業的“利潤奶牛”TCL華星,在2021年取得營業收入801億,同比增長71%,106.5億元的淨利潤,則同比增長近3.4倍。

不過,半導體顯示產業在經歷了自2020年9月至2021年8月的歷史最長上升週期後,隨後便進入價格下行週期至今。李東生當天還認爲:“至於下行週期到哪裏是拐點,我也無法預測,但從產業經營本身邏輯來看,已經接近底部了。”

調整產品結構是TCL華星應對面板產業週期性變化的措施之一。

李東生當天提及,全球市場對顯示產品需求每年大概有5%-8%的平穩增長,其中手機和TV的增長幅度比較小,但MNT、車載、商顯這些新應用增長比較快。“我們調整產品結構,非TV業務、非手機業務在2021年有很明顯的增加,今年也會進一步的增加。”

TCL華星此前以TV面板見長。但中小尺寸逐漸成爲它的重要方向。據《華夏時報》記者瞭解,其總投資350億元在廣州建設的t9項目,主要定位於生產和銷售中尺寸高附加值 IT 顯示屏。

TCL科技COO王成在5月9日的採訪中還對《華夏時報》等媒體記者透露,LTPS手機面板方面,TCL華星今年第一季度以12%的份額排名第四,此外TCL華星在柔性OLED手機面板也位居市場第四,“我們自己希望2026年的營收,能取得第二位的市場地位。”

除了半導體顯示產業外,TCL科技2020年併購的TCL中環,去年411億元的營收同比增長近116%,44.4億元的淨利潤則同比增長兩倍。據《華夏時報》記者瞭解,TCL中環以單晶硅、晶體、晶片以及下游的電池組件作爲主要的業務。

今年4月,TCL中環還披露,其及TCL科技與內蒙古自治區及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達成合作,將在呼和浩特市投資建設中環產業城項目羣,總投資約206億元。

王成當天在談及這樁投資時表示,過去這段時間,由於國內外對於終端的需求不斷增加,上游原材料出現供不應求的局面,這次投資除了順應市場節奏外,也希望通過擴大規模,拓寬上游供應的渠道,增加產業鏈上的穩定度。

從出口到輸出產業

李東生當天在覆盤TCL去年業績表現時,還提及去年TCL整體海外營收同步增長了65%,出口增長了70%,“全球化是去年業績增長的一個重要動力。”

在半導體顯示產業方面,王成透露,2021年其海外營收佔比爲55%。此外,華星位於印度的半導體模組工廠也在去年實現量產。

而從智能終端產業來看,李東生當天透露,“去年海外業務中彩電收入增長了34%,今年增長形勢大概率能夠維持。”作爲對照,去年TCL電視業務在中國市場的表現是量跌額漲。“國內市場在調結構,海外市場則要抓住增量。”李東生這樣說。

TCL實業CFO胡殿謙還對《華夏時報》等媒體記者表示,去年,TCL電子的整機利潤受到成本的影響比較大。他同時認爲,今年局面“上松下緊”,開年整體的毛利率擴張非常迅猛,但是到了大概三四月份整體局勢變得比較多變,現在下游產品的利潤率反而看起來不錯。

在白電方面,TCL家電集團在去年併購了國內最大的冰箱外銷出口商ST奧馬。胡殿謙還表示,奧馬今年基本聚焦在冰箱主業上,此外除了在銀行授信等方面給奧馬賦能外,TCL還在陸運、海運等資源上給奧馬支持,“是市價三到四成。”

但李東生認爲的全球化並不僅僅是出口。

他當天強調,中國製造業的全球化一定要從出口變爲真正的全球化,要從輸出產品轉變爲輸出工業能力。“把產業端輸出去的同時,可以帶動國內的核心器件、材料、裝備的出口,把蛋糕做大了,出口自然也能夠拉動。”

王成當天也表示,TCL科技在印度等國家的佈局,深入來看基本上還都是在裝配環節。“核心的技術、核心的能力我們還是留在國內,裝配的東西、勞動密集型的東西,需要離市場更近,也要能夠把當地資源充分利用再放到當地市場,這是下一個階段製造業企業出海的新邏輯。”他對《華夏時報》等媒體記者這樣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