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壓降進行時!養老險公司去年壓降逾4000億中短期理財 明年要完成存量業務清理?】2020年末時,養老險公司的個人短期理財類業務規模超過萬億,經過一年壓降後,估算合計規模還有6000億。監管要求,原則上在2023年完成存量業務清理。

銀行保險機構應當按照依法合規、穩妥有序、保護客戶合法權益的原則,對名稱中帶有‘養老’但不符合本通知規定的金融產品進行更名或清理。”銀保監會近日印發的《關於規範和促進商業養老金融業務發展的通知》再次強調。

在明確聚焦養老主業的方向下,養老保險公司開展的一類名“養老保障”但實質爲中短期理財的業務,壓降明顯。

券商中國記者據養老險公司披露數據統計,僅在去年一年,5家主要的養老險公司合計壓降個人養老保障管理產品業務規模超過4000億元,降幅超40%。

2020年末時,養老險公司的個人短期理財類業務規模超過萬億,經過一年壓降後,估算合計規模還有6000億。監管要求,原則上在2023年完成存量業務清理。

3家壓降千億以上

所謂養老保險公司的短期理財產品,主要指的是養老保障管理產品業務,目前國內10家養老保險公司均具有相關業務資質。

該業務分爲團體和個人業務,實際個人業務整體規模較大。不過,設立時間相對較短的新華養老、人保養老、恆安標準養老、國民養老暫未開展該個人養老保障管理產品業務,因此實際開展個養業務的是6家。

多數養老保險公司已在官網披露去年個人養老保障管理業務信息。其中,國壽養老、平安養老、長江養老、太平養老、大家養老有相關數據可查,這5家養老險公司2021年末個人養老保障管理業務規模合計約6200多億元(平安養老數據爲養老保障及其他委託管理資產),與2020年末的逾1萬億相比,縮減了4000多億,一年壓降幅度超過40%。

其中,國壽養老、平安養老、長江養老的壓降規模相對較大,都在千億以上。其中,國壽養老2021年末個人養老保障管理產品存量資產規模2071億元,平安養老2021年末養老保障及其他委託管理資產規模也在2000多億,長江養老個人養老保障業務存量規模爲937億元,3家公司的該業務年度降幅都超過四成。

此外,太平養老該業務去年末規模498億,同比降幅約爲27%;大家養老規模383億,降幅在10%左右。泰康養老方面,記者未能在公司官網查詢到去年末個人養老保障產品業務規模信息,該公司此前規模在幾百億。

原則上於2023年底前完成存量業務清理

養老保障管理產品業務是養老險公司開展的一種理財型業務,目前以中短期爲主,封閉產品期限從30天到3年不等。據介紹,個人的養老保障管理產品之所以取得快速發展,主要是這一業務過去與“寶寶類”產品類似,對客戶有穩健收益,對養老險公司意味着管理費收入來源,在市場有需求和供給動力。

不過,近年該業務一直面臨不確定性,特別是自資管新規後,作爲一類主打穩健固收資管業務,其面臨淨值化轉型的壓力。此後,在監管注重引導養老險公司聚焦養老主業後,這類名“養老”實際不又不符合養老金融產品特徵的業務,開始被要求壓降,同時面臨長期化轉型。

2021年12月,銀保監會發布《關於規範和促進養老保險機構發展的通知》要求,養老保險機構要清理壓降養老特點不明顯的業務,要終止或剝離與養老無關的保險資產管理業務,壓降清理現有短期個人養老保障管理業務。

根據要求,養老保險公司應當按照平穩有序、維護客戶合法權益的基本原則,持續壓降清理現有個人養老保障管理產品。2022年6月30日前,適時停止相關產品新增客戶,原則上於2023年底前完成存量業務清理。

2020年末時,養老險公司的此類個人短期理財業務規模超過萬億。經過一年壓降後,估算其2021年末合計規模還有6000億。對於今年情況,養老保險公司人士表示一直在壓降。

銀保監會去年12月通知同時表示,支持符合條件的養老保險機構開展個人養老保障管理業務轉型與產品創新。而從記者瞭解的情況看,目前業內對於該業務如何轉型和創新尚不清晰。

從未來發展來說,這一業務面臨的長期轉型,也與養老保險公司如何定位相伴。

銀保監會已明確,養老保險機構應定位爲專業化養老金融機構,進一步突出養老特點。同時要明確主要業務方向,推動養老保險機構重點發展商業養老保險、養老保障管理和企業(職業)年金基金管理等體現養老屬性的業務,支持符合條件的養老保險公司參與專屬商業養老保險試點。

監管還要求,各養老保險機構應當於2022年6月30日前向銀保監會報送公司定位、轉型和業務規劃方案,持續推進公司高質量發展。

(文章來源:券商中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