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會議,會議強調,要深刻、完整、全面認識黨中央確定的疫情防控方針政策,堅決克服認識不足、準備不足、工作不足等問題,堅決克服輕視、無所謂、自以爲是等思想,始終保持清醒頭腦,毫不動搖堅持“動態清零”總方針,堅決同一切歪曲、懷疑、否定我國防疫方針政策的言行作鬥爭。

當前,我國爲什麼不能放鬆疫情防控?一旦鬆勁,可能對人民生命健康造成什麼影響?記者採訪了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專家。

新冠病毒影響不容輕視

專家認爲,目前全球疫情仍處於高位,病毒還在不斷變異,疫情的最終走向還存在很大不確定性。

首先,要清醒認識病毒變異的不確定性。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馬曉春表示,奧密克戎變異株傳染性更強、更快,感染人數更多,且接下來新的病毒變異影響如何,尚未明確。

“不要輕視奧密克戎變異株。我們在重症救治中發現,和以前的病毒相比,奧密克戎變異株在有些老年重症患者體內持續時間更長,仍然會表現出較重的肺部侵襲性陰影,發展爲氧合障礙、呼吸衰竭。”馬曉春說。

其次,要清醒認識老齡化和醫療資源不足。北京朝陽醫院副院長、北京市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長童朝暉認爲,當前疫情防控不能鬆勁。我國是人口衆多的發展中國家,一頭是人口密集,老年人口特別是有基礎病的高齡老人很多。另一頭是醫療資源總量特別是重症醫療資源不足,且分佈不均衡。一旦放鬆疫情防控,勢必出現大規模人羣感染,引發醫療資源擠兌,造成大量的重症和病亡,不但影響新冠肺炎救治,也影響其他疾病救治。

“從我們重症救治的經歷看,特別在一些大城市,80歲以上的高齡老人較多,且大多有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等疾病。新冠病毒和流感有所不同,它能侵犯人體多個系統、多個器官,使原有這些疾病加重,導致器官衰竭,這樣救治難度就會更大,即便經過救治,預後也會比較差。”童朝暉說。

第三,要清醒認識重點人羣的保護有待加強。北京協和醫院副院長杜斌表示,當前,老年人等重點人羣的接種率還不高。社會各方應加強疫苗的科普,提升對重點人羣的保護。

重症治療取得明顯成效

兩年多來,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專家到全國多個地方參與重症患者救治,採取了一系列措施,總結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經驗做法。

“‘四集中’是我們做好重症救治的一條非常重要的經驗。”童朝暉介紹,通過集中患者、集中專家、集中資源、集中救治,能夠把重症患者集中到高水平、實力強的定點醫院接受治療。爲提高救治效率,在定點醫院內部也進行了分級分類,比如除了普通病房和重症病房,還設置了亞重症病房或高級監護病房等,對不同病情嚴重程度的患者分類施治。

“我們還推動完善市級定點醫院、區級定點醫院、方艙醫院等之間的轉診體系,醫院專家組每天對潛在高危人羣進行篩查,把可能發展成重症的患者及早轉運到更上級的醫院。”童朝暉說,通過“四集中”、一人一策、中西醫結合等措施,明顯降低了新冠重症患者的病亡率。

“我們希望通過對患者提早篩查、關口前移的機制,來減少重症病例。”杜斌說,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專家會去定點醫院商討重症救治方案,也會到普通病房幫助醫務人員查看可能發展成重症的患者,並提供治療建議。

馬曉春表示,在防控新冠肺炎疫情過程中,我國一直把重症醫學作爲一個重要學科,納入患者救治的全程管理。一些患者變成重症前,重症醫學就已經介入干預,防止由輕轉重;患者出現重症以後,將由具備更好硬件的定點醫院和專業重症團隊來治療,根據需要還會組織多學科會診,這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始終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專家認爲,我們的疫情防控方針和救治舉措體現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實踐證明,我們的防控方針是由黨的性質和宗旨決定的,我們的防控政策是經得起歷史檢驗的,我們的防控措施是科學有效的。

“我們所堅持的防控方針和策略,就是爲了對疫情抓早、抓小,盡最大努力保護好包括老年人、基礎病患者在內的所有人。我們沒有選擇‘躺平’,就是希望避免出現更多重症和病亡,在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的基礎上推動經濟社會發展。”馬曉春說。

杜斌回憶起親身參與的一次重症救治經歷。“爲治好一名重症患者,國家衛健委調派我專門趕去雲南昆明。這是一位農民,從國外打工後返回昆明,被查出新冠陽性,但他的病情進展迅猛,很快就被送進重症監護室。除了當地專家全力施救,北京、廣東的專家也來增援。經過綜合治療,患者終於轉危爲安,成功出院。這正是‘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生動體現。”杜斌說。

童朝暉表示,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專家和全國各地醫務人員一道,積極救治患者,哪怕病情再重、治療再難也不言放棄。“從剛出生的嬰兒到上百歲的老人,對每名患者我們都全力以赴,這充分表明我們黨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體現了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宗旨。”

(人民日報記者 邱超奕)

舉報/反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