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融中財經

近日,有消息稱,“先正達集團正考慮今年年底前在上海進行其規模龐大的IPO”,消息一出,這場聲勢浩蕩的IPO再次來到臺前。

實際上,先正達最初並不是發跡於中國,而是從瑞士“淘”過來的。彼時,先正達已經是全球第一大植保公司,但仍沒能躲過2013年前後的“糧食價格危機”,營收、淨利潤雙降,在衆多國際巨頭拋出的橄欖枝中,瑞士先正達最終決定同意了中國化工的協議。

也正是這筆高達430億美元的收購,纔有了我們如今看到的中國農化巨頭先正達集團。據先正達集團招股書,本次IPO擬募資650億元,從簽署輔導協議到受理,先正達僅僅用了49天,十分迅速。

在這背後,是農業正受到政策、資本關注的表現。在農業領域,不止先正達所在的種業細分賽道,還有一大批智慧農業、智能裝備、規模養殖等相關賽道的初創企業獲得VC/PE支持,背後不乏紅杉、高瓴、經緯、IDG等頭部機構。農業企業的春天來了。

01、中國農化巨頭 花430億美元買來的

說到“農業航母”先正達,還要追溯至1758年。

這要從位於瑞士巴塞爾的一家小型貿易公司嘉基說起,這是一家專門經銷化學和醫藥產品的企業,併成爲家族企業世代相傳。之後的數十年中,隨着化工產業的發展,這家企業與另外兩家競爭對手汽巴、山德士各顯身手,並越來越專注於藥品的研發工作。

之後,經歷了兩次世界大戰,爲了鞏固在國際市場上的地位,他們展開了一系列合併動作。1970年,嘉基和汽巴公司聯姻,爲先正達公司的創立奠定了基礎。1996年,山德士與汽巴-嘉基公司合併到一起,因此,諾華公司誕生,成爲瑞士首家化學醫藥集團。

由於其農化產業的拓展十分有限,諾華公司決定將其農化部門分離出去。2000年,諾華集團的農化產業與阿斯利康製藥公司的農化產業進行合併,自此,先正達誕生。

早在2002年,先正達銷售額便達到62億美元,是全球第一大植保公司,並在高價值種子領域排名第三。

但在2013年前後,隨着全球糧食價格下降,上游農化產業也被拖累,導致整個產業合併趨勢加劇。而作爲農化巨頭,先正達也沒能避免營業收入和淨利潤連續下降的尷尬境地,估值下降,引得巴斯夫、孟山等國際巨頭爭相詢價。

中國化工也在其中。彼時,中國種業無論是研發、生產還是銷售,與國際巨頭之間至少相差了20年。據專業人士分析:“國內農藥和種子行業研發力度不足,而先正達作爲全球農業和種子行業的領軍企業,擁有多項專利技術,有助於提升中國化工的技術實力,調整農化產業結構;另外,藉助先正達的力量,中國化工不僅可以發展中國及周邊亞洲市場,還可以瞭解北美、歐洲地區的農業、化工產品需求,有利於拓展海外業務,符合企業國際化經營發展戰略。”

從2009年開始,中國化工就在密切關注先正達,一直在尋求合作機會。直到2015年,中國化工抓住先正達多次拒絕其他國際知名化工公司尋求“聯姻”的機遇,當即對先正達展開了爲期7個多月的艱苦談判和交流,終於在一衆巨頭中獲得先正達同意,在2016年2月3日正式簽署了總計達430億美元的收購協議。

有意思的是,爲了支付這筆鉅額交易,中國化工還發起了一系列融資計劃,摩根士丹利和中國銀行等投資者在交易中購買了總計200億美元的永久債券和優先股。

2017年6月8日,中國化工宣佈,完成對瑞士先正達公司的交割,高達430億的收購金額,使其成爲中國企業最大的海外收購案。兩年後,先正達集團在上海註冊,由瑞士先正達、安道麥及中化集團農業業務組成,主營業務涵蓋植物保護、種子、作物營養產品的研發、生產與銷售,以及現代農業服務。

憑藉超過250年的傳承與積累,先正達集團很快成爲中國農化產業中的巨頭。數據顯示,2020年,先正達集團在中國植保行業排名第一、種子行業排名第二、作物營養行業排名第一。

從營收來看,先正達集團的收入主要來自植保、種子、作物營養和現代農業四大核心業務。2018年至2020年,先正達營業收入分別爲1396.95億元、1445.66億元以及1519.6億元,並在2020年實現由虧轉盈,歸母淨利潤從2019年的-22.06億元增至2020年的44.24億元。

02、融資650億元,繼續擴張版圖

此次上市,不得不提當時的收購細節。

據傳,當時,相比於其他對手,中國化工集團的收購價格並不算高。但打動了瑞士先正達的是三個承諾,“其一,全現金收購,解決了先正達的現金流問題;其二,保留管理層,保住了瑞士總部和企業核心價值;其三,純財務投資,不干涉具體業務”。

但同時,中國化工也對先正達提出了一個條件:要求先正達從紐約、倫敦、斯德哥爾摩和蘇黎世退市,並在五年內實現再次上市。也就是說,先正達需要在2022年之前完成上市。

但直到2021年5月,先正達集團才分別與中金公司、中銀證券中信證券分簽署上市輔導協議,進行上市輔導;6月,上海證監局披露了先正達集團的輔導備案基本情況表;到6月30日,上交所就受理了先正達的科創板IPO申請。

這也就是說,從簽署輔導協議到受理,先正達僅僅用了49天,十分迅速。在這背後,是我國近幾年來對糧食安全的高度重視。比如,在2020年12月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中,對解決種子問題的重要性、開展種源“卡脖子”技術攻關進行了強調;2021年3月,農業農村部部長唐仁健強調,正在研究制定打好種業翻身仗行動方案,力求用10年實現重大突破。

但我國種業的現狀卻是,截至2019年底,6393家種子企業中,真正有自主研發能力的企業不超過100家。這種情況下,先正達正好踩在了風口上,才能如此快被受理。

而除了受理快之外,650億元的融資金額更是讓其成爲市場的焦點。

根據招股書,先正達集團擬在A股科創板上市募資650億元,是近十年來A股最大的擬募資金額。而如果最終以此數字募資,成功上市後,先正達集團市值將超過3000億元,毫無疑問將成爲科創板最大IPO。

對於募集資金用途,主要用於尖端農業科技研發、擴大生產和業務、支付進行中的重大併購項目等。

其中,佔比最大的資金將用於投資併購,有208億元用於包括揚農化工、瓦拉格羅在內的全球併購項目。據招股書,2018年到2021年,先正達先後收購了尼德拉種子、Bonide Products Inc、瓦拉格羅等項目,合計斥資超200億元。也正是在多次併購之後,先正達才能快速發展壯大。

另外,將有195億元用於償還長期債務。實際上,這主要源於中國化工對瑞士先正達的收購。彼時,中國化工通過設立海外的特殊目的實體,進行了關聯方借款、銀團借款、發行永續債及優先股等多筆融資。2019年,通過重組,先正達集團繼承了這些融資債務,這也是導致其2018年、2019年歸母淨利潤爲負的主要原因。

當前,先正達已通過債務重組及償還的方式,在合併層面消除了合計186億美元的借款及永續債。不過,據招股書,截至報告期末,先正達仍存在未彌補虧損82.65億元。上市之後,也將幫助先正達緩解鉅額債務帶來的壓力,從而有效改善其盈利能力。

03、農業企業來到投資順風局

從先正達較爲順利的上市之路可以看出,農業投資,正浮出水面。

從政策來看,當前農業正處在大環境利好,國家不斷出臺相關政策引導農業發展。比如,在2021年中央一號文件中提到,“要發揮財政投入引領作用,支持以市場化方式設立鄉村振興基金,撬動金融資本、社會力量參與,重點支持鄉村產業發展”。

因此,可以看到,各省區積極設立政府引導鄉村振興基金。其中,山東作爲中國首個農業產值破萬億的省份,鄉村振興基金的數量多達23個。另外,廣東、湖南、安徽等地,都設立有成體系的鄉村振興基金。

在私募股權投資方面,相關企業的融資也在增多。IT 桔子數據顯示,2019年至2021 年,中國農業領域共發生投資事件489起,對應投資規模分別爲302.6億元、324.7億元、364億元,投資規模整體呈上升趨勢。背後除了農業垂直基金,不乏紅杉、高瓴、雲鋒、經緯、IDG等頭部機構以及騰訊、百度等互聯網巨頭。

就在6月23日,國內兩家農業科技公司相繼宣佈完成新一輪融資。國內首家智慧種植決策服務商愛科農宣佈完成A輪、A+輪兩輪融資,總金額過億。A+輪由IDG資本及愛科農早期投資者高瓴創投聯合領投。A輪則由源碼資本領投。與此同時,微生物合成蛋白企業昌進生物也於近日完成1.4億元A輪融資,由食芯資本領投,高瓴創投作爲Pre-A輪領投方,在該輪繼續加碼投資。

今年早些時候,IDG資本先後披露了對中農美蔬和邁澤裕豐兩家農業公司的天使輪投資。這兩家公司是利用區塊鏈、大數據技術的新型農業公司,也是IDG資本自2018年後,在農業領域的再次出手。

而回顧2021年,相關投資就已經熱鬧起來,1月,紀源資本、真格基金繼續跟投無人機植保服務交易平臺農田管家;7月,成立還不到半年的的千木知微獲得真格基金的天使輪投資,半年後又獲得金沙江創投投資;8 月,紅杉中國投資農業綜合服務提供商隆平生物……

另外,互聯網巨頭們也在力圖從農業領域分一杯羹。騰訊牽頭投資了總部位於荷蘭的農業科技公司Future Crops、小米集團投資了農田管家、花花草草、百度則投資過智慧農業企業麥飛科技、智慧養豬解決方案提供商佳沃天河……

可以看到,上述案例基本都集中在早期投資。從產業端來看,近些年來,農業這個古老又傳統的行業正在發生一些新的變化。比如隨着人口老齡化到來、土地經營逐漸從碎片化零散經營向集約化經營轉變,提升農業生產效率的需求更爲迫切;另一方面,機器人、生命科學等技術的逐漸成熟,也爲農業發展提供了新的可能。這種環境下,一批相關企業誕生,農業賽道也走向風口,成爲VC/PE新的關注重點。

愛科農創始人兼CEO郭建明也表示:“自2020年,國家更加重視農業行業發展,我們要把飯碗端穩,就必須要發展科技。所以,這幾年國家一直很支持農業科技方面的投資。在政策端的引導下,整個社會的資源、資本都會向農業傾斜更大的幅度:一方面,社會資本在農業方面的投資力度正在變大;另一方面,國資背景的資本也會更看好農業科技公司,並且他們的投資週期相對更長,能達到9~10年。所以說,在這幾年裏,農業初創公司都擁有了更好的成長環境。”

回看當年中國化工收購先正達,由於國內相關條件相對落後,只能通過資本運作快速引入海外成熟的先進技術,帶動國內農業相關產業發展。如今,VC/PE集體“下鄉”,在農業數字化、碳中和的機遇下推動產業發展,農業發展的春天來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