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華龍網

中益鄉場鎮建築之一。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 記者 秦思思 攝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6月30日訊(記者 秦思思)看着中益鄉客運站大廳裏觀展的人羣,又望了望窗外的綠水青山,楊宇振不自覺地笑了。

6月29日,由“鄉村四時令”團隊策劃和組織,石柱縣中益鄉人民政府與重慶大學多部門聯合協辦的《描繪鄉村“看見中益·大·小學生公益畫展”》在石柱土家族自治縣中益鄉正式開展。作爲策展人的楊宇振、覃琳夫婦,這場畫展,他們努力了五年。

畫展現場。受訪單位供圖

》》一場努力5年的畫展

《描繪鄉村“看見中益·大·小學生公益畫展”》有來自中益鄉小學、重慶大學建築城規學院和藝術學院200餘名學生創作的水彩、水粉、彩鉛、蠟筆等鄉村繪畫作品,展出作品中既包含來自城市學子記錄下的鄉村人居環境與人文風情,也蘊含中益鄉小學孩子們對自己家鄉質樸的描繪與想象。

策展人楊宇振和覃琳夫婦,是重慶大學建築城規學院的教師,從2017年開始,二人便開始負責中益鄉場鎮的總體規劃設計和主要公共建築設計。

“2017年我們進入中益鄉,通過規劃和設計參與脫貧攻堅。”楊宇振回憶,從石柱縣到中益鄉的路不容易走。團隊剛到中益場鎮時是個陰天,圍繞着場鎮的幾面都是聳立的大山,山頂上雲霧繚繞,老場鎮坐落在兩河之交的一塊坡地上,兩條河不大但河水很清,村民說夏天大雨時會突然漲起來,有時還會漫過河岸......

畫展現場。受訪單位供圖

鄉村公共建築規劃,並不簡單,規劃設計既要發掘、理解、體現當地的歷史和文化傳統,又需要滿足當下的現實需求。爲此,楊宇振夫婦構想,中益鄉場鎮的規劃,既要適應扶貧和發展的需要,也要完好地保留住這樣的環境和氛圍。

針對中益鄉發展需求,重慶大學組建多學院跨專業的鄉村實踐服務“鄉村四時令”公益團隊,而楊宇振便是團隊主要負責人。從2017年以來,該團隊負責中益場鎮的總體規劃設計和主要公共建築設計。通過創造性的規劃與設計,2021年底,已打造出融全鄉綜合發展核心和旅遊服務型鄉鎮中心爲一體的特色中益場鎮。

現如今,場鎮上有多個公共服務設施與空間:兩座以“感恩”主題和“蜂巢”造型建設的步行橋,把兩村三處的人們連接起來,成爲村民散步納涼、休閒娛樂的好去處;農貿市場按照一個完全開放的空間設計,曾有幾十對新人一起在這個大屋頂下結婚,也是村民平時晾穀子、菜頭的最佳場地;遊客接待中心開放式大屋頂下,既可以接待遊客用餐,也可坐在這裏眺望青翠遠山、聽潺潺流水,開展文藝演出;充滿奇思妙想的蜜蜂博物館,成了場鎮上的打卡點。

《描繪鄉村“看見中益·大·小學生公益畫展”》也是中益鄉場鎮迎來的首場畫展。

重慶大學學生作品。

》》接下來,“建一座橋”

隨着場鎮建設的成熟,團隊面臨新時期的新問題:怎麼能夠有效促進鄉村振興?團隊多次討論的結果是,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融通城鄉資源,就像“建一座橋”。團隊一方面通過將城市“優質資源”連接到中益場鎮,另一方面挖掘中益“鄉村之美”展現給城市,促進城鄉之間的資源流通,助力中益鄉實現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

據瞭解,爲積極響應國家重大戰略部署,多措並舉探索鄉村振興之路。重慶大學構建了“一二三六”精準扶貧模式,依靠“互聯網+”和“大學+扶貧”兩輪驅動,形成精準扶貧、美麗鄉村、校地共贏三位一體格局。

展覽作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