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 據體育總局7月7日消息,《關於體育助力穩經濟促消費激活力的工作方案》於近日印發。其中提出,鼓勵銀行業金融機構開展體育企業應收賬款、知識產權等質押貸款創新,建立服務體育企業敢貸願貸能貸會貸的長效機制,有力支撐體育產業發展。

全文如下:

關於體育助力穩經濟促消費激活力的工作方案

爲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的總體要求和全國穩住經濟大盤電視電話會議精神,在體育領域切實推動國務院紮實穩住經濟的一攬子政策措施及時落地見效,發揮體育助力穩經濟、促消費、激活力的作用,現制定以下工作方案。

一、總體要求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爲指導,深入貫徹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和《政府工作報告》部署,按照“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要求,高效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充分發揮體育團結民心、凝聚力量、激勵精神的獨特作用,落實落細穩經濟促發展各項政策措施,深化體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斷豐富體育產品和服務,激發體育消費活力,推動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助力服務“六穩”“六保”、構建新發展格局,爲穩住經濟大盤、確保經濟在合理區間運行貢獻體育力量。

二、主要措施

(一)加大助企紓困力度

1.落實紓困政策。堅持“救扶幫”結合原則,梳理國家層面關於減稅降費、緩繳社保費、降低融資成本等各項政策,推出助企紓困政策工具包,組織專家進行政策解讀,讓體育企業應知盡知、應享盡享;通過體育總局官網、中國體育產業信息平臺等媒體宣貫政策、交流各地助企紓困的經驗做法;推動各省(區、市)體育行政部門主動對接體育企業,推送惠企政策直達;鼓勵中國體育場館協會、中國體育用品業聯合會、全國體育運動學校聯合會等協會組織精準對接本領域體育市場主體需求,進一步細化實化、分類推送適用本領域的助企紓困政策。

2.減免相關費用。2022年,體育總局所屬企直屬單位對服務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出租房屋的,減免3-6個月租金;鼓勵有條件的全國性單項體育協會減免或緩繳中小微企業辦賽費用、企業會費及個人會員會費。

3.加快資金執行。推進預算執行進度,依法依規、提前下達採購訂單,加快各類涉企資金的撥付和執行進度,做到早使用、早見效;進一步清理往來款項,及時足額支付合同尾款、質保金等。

4.優化政府採購。放寬體育總局部門集中採購標準,體育設備及醫療設備(均爲4級品目)提高至100萬元;在所屬直屬單位部門招投標過程中,全面推行保函替代保證金,不得限制企業以保函的方式提交投標、履約等保證金,對參與投標的小微企業的價格扣除比例提高至20%;加快政府採購項目合同簽訂、組織驗收、資金支付的執行,切實降低供應商交易成本。

5.降低融資成本。爭取發展改革委支持,將體育企業貸款納入中國人民銀行再貸款支持範圍,有效降低體育企業貸款成本;鼓勵銀行業金融機構開展體育企業應收賬款、知識產權等質押貸款創新,建立服務體育企業敢貸願貸能貸會貸的長效機制,有力支撐體育產業發展;推廣四川“體育貸”、廣西“體育主題銀行”、江蘇“體育企業金融綠色通道”等做法,鼓勵各省(區、市)體育行政部門與金融機構創新金融產品,保障體育企業融資需求。

6.加大示範支持。爭取工業和信息化部支持,將符合條件的體育企業納入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支持範圍;認定一批國家體育產業示範基地、示範單位和示範項目,發揮引領帶動作用,集聚體育要素,激發市場活力。

(二)加大體育產品供給

7.加大賽事供給。按照“一賽一審”要求,安全有序恢復線下體育賽事,加大登山、賽艇、帆船、馬拉松、自行車等戶外運動賽事供給,組織開展“體總杯”全國三大球城市聯賽,啓動中國青少年足球聯賽,優化賽事結構、提高觀賞性、加大轉播力度,力爭做到國內賽事應辦盡辦、應播盡播,把更多賽事呈現到人民羣衆面前;公佈全國運動會、全國冬季運動會及全國單項體育賽事目錄,公佈辦賽指南和申辦辦法,鼓勵符合條件的各類市場主體承辦。

8.豐富健身活動。繼續開展全民健身線上運動會等各項線上羣衆體育活動;組織開展全國社區運動會、“行走大運河”全民健身健步走等主題健身活動等;以“8.8”全民健身日爲契機,開展全民健身系列活動;面向青少年組織開展“奔跑吧·少年”兒童青少年主題健身活動。

9.吸引羣衆參與。在運動技術等級評定政策基礎上,打通專業與業餘之間的界限,按照科學合理、便民利民的原則建立體育運動水平等級稱號體系、等級標準體系;踐行“訓練場就是直播間”理念,支持有條件的國家隊將運動員訓練場景向公衆傳播,組織開展國家隊公開課;落實《建立國家隊、省隊運動員進中小學校和社區開展健身指導服務長效化機制工作方案》,組織開展冠軍進校園、進社區活動,豐富普及運動項目、推廣體育技能、傳播體育文化的方式,不斷激發羣衆參與體育運動的熱情。

10.推動場館開放。有序推動體育系統所屬的公共體育場館向社會開放,組織或承接各類全民健身和體育競賽活動;在保證專業運動隊日常訓練和確保防疫安全的前提下,有序推動體育系統訓練中心、基地和體校內的部分場館場地向社會開放。

11.優化體育彩票品種結構。豐富體育彩票遊戲種類,融入體育元素、宣傳體育文化、傳播體育精神,設計更多具有體育主題、地方特色、收藏價值的即開型體育彩票,更好滿足羣衆需求。

12.加快投資建設。加快推進已安排的體育總局直屬單位基本建設項目;加大直屬單位老舊小區綜合整治推進力度;會同發展改革委提前啓動2023年全民健身設施補短板工程項目的申報、確認和資金下達,支持各地加快體育公園、全民健身中心、公共體育場、社會足球場、健身步道、戶外運動公共服務設施等體育設施建設進度。

13.深化融合發展。推動體衛融合,啓動社區運動健康中心和社區運動健康之家試點工作;加快體教融合,規範青少年體育培訓市場,加強對職業資質、課程設置及相關活動組織的指導,推動體校、體育俱樂部進校園開展課後服務,不斷滿足“雙減”背景下青少年體育培訓需求;深化體旅融合,認定一批國家體育旅遊示範基地、國家級滑雪旅遊度假地,向公衆推介一批安全、健康、便捷、高品質的國慶、春節假期體育旅遊精品線路;加快體育與5G、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融合,大力發展數字體育。

14.促進體育消費。深化體育消費試點工作,推動40個國家體育消費試點城市通過打造體育消費新場景、培育體育消費新業態新模式、發放體育消費券、組織體育消費節等措施,更好滿足羣衆疫情防控常態化下的體育消費需求;宣傳綠色健康生活方式,鼓勵羣衆走向戶外、參與戶外運動,支持體育社會組織下沉社區、體育企業面向廣大羣衆組織戶外健身活動,進一步挖掘戶外運動、綠色出行等領域消費潛力;鼓勵各級工會組織戶外賽事活動、按規定購買相關服務;結合疫情防控形勢適時舉辦全國戶外運動產業大會、中國體育消費博覽會,搭建供需對接平臺,釋放體育消費潛力。

15.帶動體育就業。引導鼓勵各級各類體育組織多渠道開發體育就業崗位,創新探索靈活就業方式,吸納更多社會人才從事體育工作;研製體育產業從業人員能力提升三年行動計劃,多渠道、多層次加大對體育產業人才培訓力度,鼓勵社會力量舉辦各類線上線下培訓;繼續發揮退役運動員就業創業扶持基金的扶持引領作用,積極開展運動員職業轉型培訓,資助各地開展運動員實習實訓活動,爲運動員創辦企業及創業孵化等給予資金支持。

三、組織實施

(一)強化責任擔當

各單位要進一步提高思想認識和政治站位,增強責任感、緊迫感、使命感,充分認識到穩住經濟大盤是當前國之大事、要事、緊迫之事,深刻理解確保我國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的極端重要性。體育總局將建立工作機制、加強監督檢查、推動各項工作任務落實,各單位要搶抓時間窗口、壓實工作責任、加快任務落實,把穩經濟、促消費、激活力的各項措施貫穿到全年工作中,並於年底前報送任務落實情況。

(二)抓好疫情防控

要堅定不移、慎終如始地抓好體育領域疫情防控,堅決執行“動態清零”的防疫工作總方針,嚴格落實疫情防控行業指導、監督責任,不斷完善責任體系、工作機制和應急預案,抓好各項防控措施。加強對體育賽事活動、運動隊等重點領域、重點環節的疫情防控工作。指導、督促體育行業從業者、消費者提高自我防護意識和能力,落實屬地疫情防控要求,接受屬地統一領導、統一指揮、統一調度,不折不扣抓好貫徹落實。

(三)確保安全穩定

堅決守住安全生產生命線,樹牢安全發展理念,開展體育領域安全生產大檢查,聚焦重點地區、重點領域、重點環節,圍繞體育賽事和羣衆性體育活動、大型體育場館和公共體育設施、高危險性體育項目、新興體育活動、射擊競技體育和運動槍彈、航空體育、體育彩票等強化安全監管。堅持底線思維、極限思維,採取攻守結合措施,妥善應對國際形勢和國際體育制裁對我國體育事業發展帶來的風險挑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