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


7月26日

上午九點,陰

濱州港,渤海灣海域

兩艘橡皮艇,乘風破浪

向遠處蒼茫的海面駛去

像要黎開些許陰霾的天

還有海下洶湧的暗流

圖片

圖片

海上無風三尺浪。橡皮艇在湧浪間上下起伏、顛簸前行,船舷兩側朵朵調皮的浪花,紛紛跳躍起來,毫無規律、不講情面地灑向那一身身耀眼的石化紅。

圖片

圖片

帶有中國石化標誌的紅工衣,是石油工程地球物理人的標配。隨行的船上,有勝利灘淺海老物探,也有初次涉足海上的中國石化報社媒體人。伴隨着衝擊顛簸,不大一會兒,浪花就撲溼了後背、打溼了褲腿,大家不由得緊緊抓住纜繩,控制好姿態,迎接一次次身體與船體的撞擊。

圖片

圖片

船舷兩側的水面之下,一個個調皮的海精靈——海蜇,頂着透明的腦袋、拖着紅色的尾,歡快地躍動。橡皮艇上方,一隻不知道從何處飛來的海鷗,發出高亢的鳴唱,一直跟着浪花前行。橡皮艇的目的地,是中石化海上找油人的戰場——勝利油田埕中4三維項目工區。

圖片

圖片

顛簸前行40分鐘,掠過一艘艘停泊在錨地上的遠洋巨輪後,遠遠的海面上,依稀看到了一艘橙色的船,像一隻漂浮在海面上棲息的大鳥,隨時要展翅翱翔。

“這是我們地球物理公司勝利分公司SGC2140隊的海上駐地,也是一個移動的找油陣地。”埕中4項目經理薛圓說,近200名找油人居住在這艘生活母船上。

圖片

圖片

與胃裏翻江倒海、屁股生疼的其他人不同,SGC2140隊黨支部書記馬俊傑好像絲毫沒有受到橡皮艇顛簸的困擾,第一個蹦上船舷,伸出我的手,接住你的手,抗拒着湧動的浪,穩穩的將大家拉上“岸”。

圖片

圖片

採訪團一行剛剛脫離了劇烈顛簸,又開啓了慢搖模式。遠處的地平線上,早已經看不到任何陸地的影子,伴隨着船體的無規則搖擺,讓人感覺來到了蠻荒時代。船舷上的找油漢子,一張張黑黝黝的臉龐上掛滿了微笑和坦誠——歡迎登船。

圖片

圖片

稍事休息,用了簡單的午餐,採訪組一行乘坐橡皮艇來到了第一站——勝利705氣槍震源船。遠遠的就能聽到厚實有力而沉悶的發動機聲。船舷兩側8根長長的觸角伸向海面,觸角下面掛着的32杆氣槍沉入水下。

圖片

圖片

咚!伴隨着瞬間的劇烈震顫和一聲悶響,8團水花從海面下湧起、綻放,把從沒看過氣槍船“放炮”的記者們嚇了一跳。

圖片

圖片

“就指望着這瞬間的震顫獲取地震能量呢。” 項目船舶副經理隋海峯指着向船後飄逸而去的水花說,氣槍震源船屬於灘淺海物探獨有的利器,它的工作原理是利用高壓空氣迅速釋放,由氣泡膨脹與收縮而產生地震波的一種非炸藥震源,與陸上的可控震源一樣,屬於清潔震源。

圖片

圖片

踏上狹窄陡峭的樓梯來到指揮艙,隋海峯說,這樣的震顫,每天要有上千次,只要天氣允許、排列暢通,兩條氣槍船24小時不間斷施工,可以獲取近2000炮地震數據。

圖片

圖片

傍晚6點,是海上物探人交接班的時段,在海上漂了一天的白班人員回船休息、夜班人員接替上陣。船尾的接駁點,一次只能容納2艘橡皮艇,所有人動作麻利地登船、下船,很快,十幾艘橡皮艇拖着長長的雪白浪花,向母船四周疾馳而去。

圖片

圖片

三層甲板上,採訪組組長鬍慶明老師一邊用長焦抓拍工人交接班的場景,一邊與大家總結當天的收穫、商量第二天的採訪行程。

圖片

圖片

第一天的採訪雖然安排緊湊、大家對海上物探施工有了初步體驗,但都意猶未盡,不少同志都想住在船上深度採訪,但母船上牀位有限,最多隻能住3名記者,最終決定圖片視頻組留下。

圖片

圖片

傍晚7點,文字組返程時,風浪大了許多。橡皮艇如一葉輕舟,在波峯浪底穿行。橡皮艇操作手——在海上漂了12年的復轉軍人賈輝告訴大家,今天是大潮,否則也就是5.5級風的樣子,湧浪不會這麼大。“只見浪湧不見浪花,那叫‘湧’,浪尖上看見浪花了,才叫‘浪’。”

圖片

圖片

大家不禁驚歎,幾個月下來,物探人是怎樣堅持下來的。

陪同專業記者採訪,能學到很多技術技能,但記者的敬業精神更讓人感動。

圖片

圖片

胡慶明老師在海上拍完二次定位船作業已是半夜11點,擠在狹小的船艙寢室裏睡了不到6個小時,早上6點鐘就起牀開始拍攝。拍攝放線班收線時,湧浪起伏大,很難穩定身體,他就跪在橡皮艇的鋁板上、趴在氣囊上進行搶拍,直到拍攝完成。

圖片

圖片

李曉君記者白天在船上採訪、觀察、記錄人物和細節,晚上則加班到深夜兩點整理素材、撰寫稿件。

圖片

圖片

無論是在海上,還是陸地,劉心睿記者抓住一切可以採訪的機會,與一名名找油人促膝長談、挖掘人物閃光點。

圖片

圖片

記者苟瀾弋爲了拍好一個鏡頭,把自己的全套裝備都帶了出來,站着、坐着、趴着,反覆尋找角度,渾身的衣服被海水打溼而不覺。

圖片

圖片

看過、拍過、採過,採訪組每個人都心潮澎湃:蒼茫大海,孤寂無助,400餘名物探人卻義無反顧,在這拉開探尋地下油龍的戰場;生活母船、氣槍震源船、儀器船、測量船、橡皮艇,近百艘船舶劈波斬浪;海洋牧場、大型錨地、港口航道一個個難點被這羣漢子征服!這是一種怎樣的氣概與豪邁。

圖片

圖片

三天的採訪

一眨而過

蒼茫的海面

“炮聲”依舊

突然想起一句話

哪有什麼雲淡風輕

不過是有人替你破浪前行

致敬

可親可愛、辛勤耕耘的中石化媒體人

致敬

找油找氣、興企報國的石化紅

圖片
END

供稿:陳俊 胡慶明 張廣虎 巴峯 蘇浩

供稿單位:地球物理公司

編輯:巴 峯

編審:白臘輝

簽發:吳 體

舉報/反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