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中工網

原標題:男家政,正在入場中

四虎子

一句“阿姨”,是對家政從業者最普遍的稱呼。曾經,中老年女性羣體是家政行業的主力,如今,年輕小夥子湧入,正在改變着行業發展和固有認知。

“我們城市有沒有”

“第一個月來的時候扣完個稅、五險,實發到手8400多,第二個月9000左右,現在是服務組的小組長了,基本上每個月11000到12000元,比較穩定。”家政小哥辛志成談着自己的收入。

1998年出生的辛志成去年11月進入到杭州的一個家政公司,他有50多個夥伴,都是男性,平均年齡25歲。公司的創辦者是邵強和雙胞胎哥哥邵剛,今年32歲,年輕+男性的組合,是他們的鮮明特色。

談到做家政的初衷,邵強說,自己刷手機的時候看到了類似的家政清潔服務視頻,評論區好多人在問,做這麼細,我們城市有沒有,貴點也可以。 “那一瞬間,我感覺把簡單的事情做到標準化、做到極致就會有市場。”

邵強所說的“家政清潔服務視頻”並不難找,記者打開小紅書,搜索“男家政”,顯示有1萬+條筆記,筆記中整齊的着裝、多樣的工具、前後效果的對比,讓人對他們服務的專業、高質有了更多信任。筆記位置座標有杭州、烏魯木齊、南京、西安、昆明……很多城市都有了清一色男家政團隊。

曾經走穴演出,也做過網絡直播,邵剛、邵強兩兄弟很有網感,在抖音、小紅書、B站做推廣。邵強介紹,他們2021年5月19日‍在抖音發出第一條視頻,在第三條時上了熱門,“瞬間整個6月單子排滿了”。評論區裏的“貴點也可以”並非嘴上說說,客戶有足夠強的意願和支付能力,享受不一樣的清潔服務。

網友在互動中也談到,遇到男家政的概率在上升,一些僱主還會特別備註,要求派遣男員工。

“增量”的生力軍

“提質”的突破口

8月12日,話題#年輕人爲什麼不愛做家務#衝上微博熱搜,微博稱:有人因爲懶、依賴父母,也有人認爲要高效利用自己的時間,機械式體力勞動不是他們所樂意耗費精力的項目。

不做家務的,不只是年輕人,家政服務覆蓋了不同年齡段的羣體,找家政,也不單是懶與勤的問題,有付出與回報的計算權衡,是一種生活方式的改變。

人們生活水平提高,消費理念升級,健康意識提升,加之人口老齡化,生育政策放開等,使家庭生活照料需求旺盛,家政服務業快速發展。但僅從數量上來說,供給與需求並不匹配。

7月22日,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發布了2022年第二季度全國“最缺工”的100個職業,其中家政服務員排名第八,保潔員排名第十。

記者從中國家庭服務業協會官網瞭解到,我國家政服務從業人數雖增加到現在的3000多萬,但仍然面臨2000多萬的需求缺口。

需求端的變化,促使供給端改變。男性既是家政市場“增量”的生力軍,也是“提質”的一個突破口,不同年齡、性別的人,都可發掘優勢,填補好缺口。

“反正我不請男家政”

36歲,找了一份家政工作,5天做了10單,幾乎每位客戶都會問“怎麼是個男生”。媒體報道的朱先生遇到的情況,反映出男家政的尷尬。有人備註要求男性,也有人堅持“反正我不請男家政”。

這其中,有對服務質量、能力水平的質疑,踩坑的經歷和傳統觀念認識,讓他們篤信:這活,男的幹不好。他們認爲,男家政在抬重物、擦玻璃項目上比女性更有優勢。但在清掃方面,女性工作更仔細,更乾淨利落。對此,邵強說:“這是一種自我認爲,做保潔不分年齡性別,找到相應的人員進行培訓都可以。”

但傳統觀念、刻板印象很難打破,男家政基本上還停留在“力量優勢”上。

記者瀏覽相關網帖也注意到,男家政所從事的工作,多數屬於保潔,比起住家照護、烹飪等橫向的拓荒延伸,他們更多是在保潔上縱向深耕。除了對服務質量的擔憂,更深的憂慮來自於安全,尤其對女性來說。

服務行業靠品質口碑,不是一錘子買賣。要獲得信任,男家政還需努力走向精細化、專業化、規範化。

消除偏見和歧視

男家政也讓我們關注到行業中的“少數派”,像教師、護士、美容等行業,男女比例差距很大。“少數派”雖有不同的競爭優勢,卻也要常常面臨異樣的眼光。

很多行業本沒有什麼性別區分,女生可以做海員、搞建築,男生可以當護士、做美甲,真正限制人的,是根深蒂固的傳統觀念、毫無依據的成見:“女生應該做這個,男生做那個沒出息……”消除性別間的職業歧視和偏見,才能擴展就業生存的空間,形成更公平的環境,對男女來說都是如此。

你願意請男家政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