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存在了296年,從清太祖努爾哈赤建立後金政權算起;但將國號改爲清,是努爾哈赤的兒子皇太極乾的,這麼算,大清國就存在了276年;

從清軍入關,奪了明朝老朱家的政權開始自己對中原地區的統治算,清朝的全國性政權從建立到滅亡總共是268年

文章圖片1

一個存在近三百年的王朝,最後以當朝皇帝自行昭告天下宣佈退位而滅亡。沒有謀朝篡位的硝煙,但是大清國不得不終止他的統治。

一般來說,朝代更替,很有可能是這個朝代出現了昏庸的皇帝,逼得百姓活不下去不得不反。每個王朝的末期,民間總有各種各樣的起義發生。

如果這時候再有個外族的侵略,這個王朝必亡。外憂內患,外憂從來都不是最重要的,內患纔是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文章圖片2

如果一個王朝君民同心,面對外憂,一致對外,人心所向沒有打不贏的仗,就怕窩裏反,分散精力,等於成了外敵的幫兇。

明朝滅亡,李自成、張獻忠的推波助瀾對皇太極來說簡直就是錦上添花的友軍。所以崇禎皇帝才說,守不住江山不是他的錯。

祖上幾代人積累下來的,千瘡百孔的爛攤子,讓他一人怎麼收拾?想恢復國力想中興,也得再靠幾代人的努力

文章圖片3

然而漏洞既然擺在這裏,皇太極肯定不會給他喘息的機會。因爲他的父親努爾哈赤爲這天也準備了很多年了。他同樣也要很努力,才能給他的兒子打好堅實的基礎。

清朝前幾代皇帝牢記先輩打天下的不容易,且自己守江山,要在漢人的土地上把滿人和漢人都管好,更加不容易。

於是他們遵循漢人舊制,基本滿漢一視同仁,與漢人通婚,皇帝帶頭娶漢族女子,還讓漢人入旗,讓漢人入朝爲官,都是想安撫漢人避免他們起義反對滿清的統治。

文章圖片4

可是天下穩定多年,越往後走,後面的皇帝只是不斷地繼承,早已沒有了危機意識。那些達官貴人們過着奢靡的生活,而百姓的苦,他們已經熟視無睹了。

清朝的稅收一直很可觀,就算是在順治帝、康熙帝大行減免賦稅的時候,財政收入也在穩步增長。

在康乾盛世最好的時候,大清國的財政稅收也沒有超過五千萬兩,而到了光緒年間,財政收入最多時竟然能達到一億兩了

文章圖片5

這麼多錢,都花哪去了?

看過清宮劇的觀衆都知道,清朝的達官貴人不分男女都很會打扮自己,旗人會戴很多裝飾品在身上。後宮裏的娘娘們更是珠翠滿頭,隨便拿一個賞人都夠一個太監或宮女喫很久。

文章圖片6

男子雖不能佩戴首飾,但他們有自己的裝飾品,比如帽子上的翎管子,掛脖子上的朝珠,繫腰間的玉佩,戒指、扳指,繡在衣服上裝飾的各種珍珠寶石,全是值錢的東西,真是行走的雪花銀。

慈禧太后的奢侈生活那就更不用說。喫穿用全是最好,且鋪張浪費,絕不重複使用,喫不完就扔等。

慈禧身邊有個大臣叫榮祿,光是一個領管子就值一萬三千兩;戶部尚書立山,家裏有三百多條朝珠,每天輪換着戴絕對不重樣。

文章圖片7

他這三百多條朝珠能值近四十萬兩銀子。且貴族們冬天穿的裘皮大衣,更是珍貴。

皇室開銷,官員的俸祿,軍餉、軍備物資,漕運、水利建設、驛站經費、祭祀、行宮、宗廟、皇陵維護等等,全是白花花的銀子。並且,官員們又從中牟利多少呢?

文章圖片8

虛報花銷,拿回扣中飽私囊,清朝的官員們報出這樣的購物清單:

一個八旗子弟買了一條狗,花3000萬錢;兵部購買國外廢置的一枚炮彈,花1500萬錢;織造局買一架紡織機,花100萬錢;

工部購買一根燈竿,花15萬錢;抗水災的防洪泥沙一袋,花1萬錢;一張辦公紙的單價是,1千錢

以一兩銀子換1000文錢的來算,那一張紙就得值一兩銀子啊,而那時一兩銀子能買100斤左右的大米了。

乾隆年間,北京西城區一套四合院共計14間屋子,當時才賣600兩銀子,而貴族的一條狗就值三萬兩銀子

文章圖片9

清朝末期物價不穩,且有通脹現象,商品的市場價時高時低,但是再想想,慈禧過60大壽,就花了600多萬兩,還是挪用的北洋水師的軍餉

李鴻章出國訪問時,看上了馬克沁機槍,眼睛都挪不動了,最終也沒有大量採購,他說:“我們買不起。”

打仗打的是什麼,不全是錢嗎?以清廷這麼糟蹋錢的手腳來看,清朝能不滅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