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圖/視覺中國

2021年7月24日,中辦國辦聯合印發了“雙減意見”,有效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過重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在這之後的一年裏,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數量大大壓減,相關從業者面對職業生涯的十字路口,他們如何選擇?各地各校聚焦作業管理、課後服務、課堂教學等不斷提質增效,公立學校的老師們如何應對?就此,北京青年報記者進行了多方走訪。

前教培老師轉行 客戶還是“寶媽”

2019年,23歲的姜軍入職一家教培機構,任語文老師。今年5月份,他決定轉行去賣保險。

他說,自己的客戶羣體沒有特別大的改變。之前做老師,客戶羣體主要是寶媽。“現在,給家庭成員配置保險,掌管一家財政大權的,還是寶媽。”現在他仍和孩子們聯繫,“前兩天有學生參加演講比賽,還讓我幫忙給看稿子。”

從三尺講臺走下來,姜軍並不覺得有什麼落差。在保險公司,日常也有很多培訓,如果做得出色,還能夠以講師的身份去做分享。

姜軍說,自己要保持一種剛畢業時的心態,掙多掙少無所謂,但渾身要有一股拼勁兒。

入職公立學校 “不再覺得自己像銷售”

爲了更快留住新客戶,機構甚至不再圍繞解題思路做文章,而是直接給出標題黨“閱讀不用理解,你也能做對這道題”,對於這種急功近利的做法,郭老師無奈地表示,“覺得自己像個銷售”。與其被動等待命運,不如主動尋求改變。去年,小郭從教培機構辭職了。通過應聘,他成了公立中學的一名語文老師。

郭老師說,最大的變化是一節課的時長從120分鐘變成了40分鐘。站上講臺,他首先要做的是縮短自己講課的時間。“我不再需要用段子討好學生,讓他們續課了。”

更本質的不同則是講授方式和教育理念的差異。學校的講臺不再是老師個人展示的舞臺。“學校裏的語文課,要把舞臺留給學生,啓發學生思考。”

“最初的兩個月,我極力剋制上課說話的慾望,思考怎麼樣去提問學生。”郭老師說,雙減這一年,讓他重新理解了“成就感”這件事,“在教培機構,老師享受自己極富個性的表達和學生恍然大悟的表情。但現在,老師享受的是學生們站起來盡情地表達自己。”

小學低年級老師:“要在課程上下功夫”

經過了這一年,十一學校一分校的齊慧老師坦言,她習慣了雙減政策以來的改變。

對她來說,最大的變化是放學時間延後了,以前3點半放學,現在要延長到5點10分,這將近兩個小時的時間,就是學校的延時服務,孩子們參加活動時非常開心。

在教學內容方面,雙減後的新課標有了新要求。齊老師介紹,新課標不再拘泥於書本,而是以任務羣的形式來呈現,一個學期設定幾個任務,每個任務下面又再設定幾個小任務。

對於一年級來說,老師更重視學生的學習習慣、行爲習慣、閱讀習慣等方面的培養。此外,還要求跨學科融合,語數英、勞動、體育等課程都要結合起來。

“比如第一個月的任務就是培訓習慣,第二個月就入秋了,結合秋天的氣候,科學課、語文課、數學課都有相應的關聯。”

齊老師認爲,現在小學的新課標只是對成績的硬性要求淡化了,但對學習能力的要求不降反升。新課標要求提質增效,老師們要在課程上下功夫。齊老師說,他們從暑假開始就一直在做封閉研討,認真研究一年級的教學需要分成幾個任務羣,最後具體到每個課時能完成一個任務的哪個部分,要怎麼做才能達到效果。開學後,老師們還每週開研討會,調整教學安排。

雖然雙減政策後老師的工作量加大了,但也有很多益處。比如學校可以在低年級的延時服務時開展很多活動,中高年級的學生則能夠在學校寫完作業,這也減輕了很多家長的負擔。齊老師還表示,現在學生的家長整體素質都比較高,對教育都很重視,也很配合學校的工作。

畢業班老師:責任比過去大得多

畢業班的老師對雙減政策有不同的理解,他們覺得自己的責任明顯比過去大很多。

霍老師是一名歷史老師,他去年就是畢業班的班主任,今年則是初三的年級組長。

每天早上6點半起牀洗漱和喫飯,7點30分到學校開始工作。學生到校後,先是課前誦讀,然後就開始準備上課。中午的時候,班主任看班,其他任課老師可以爲學生答疑。下午上完課後,4點半開始課後服務。

人大附中豐臺學校的課後服務是打破班級界限,以學科來分類的,爲學生設計了多樣化、個性化的課後服務內容;學生可選擇自己感興趣或相對薄弱的學科參與課後服務時段的輔導或興趣培訓課程。

5點半以後,霍老師會帶學生到操場去鍛鍊半小時,學校非常重視體育鍛煉。假期體育老師還給學生設計了詳細的鍛鍊方案,同學們可以按方案每天進行鍛鍊。

到了6點,住宿生可以去食堂就餐,走讀生則可以回家。學校還爲放學後不能及時回家的走讀生提供晚自習教室,晚自習期間學生可以預約老師答疑,很多時候,老師們也犧牲自己的休息時間,耐心細緻地爲孩子們解疑答惑,真正爲學生的課後學習保駕護航,助力學生更好地成才成長。

雙減政策實施一年來,霍老師最大的感觸就是課後作業發生了變化,對老師的要求更加嚴格。

現在各個學校都有作業公示制度,授課老師有課纔能有作業,沒有課就不能留作業。各科作業限定在20分鐘左右,這很考驗作業設計的針對性。

在雙減政策下,課堂形式和內容更加多樣化,注重學生的學習參與。

霍老師說,在他們年級開展了英語書法比賽、英語百詞大賽、英語配音等活動,採用趣味化的方式,激發學生參與學習的熱情。比如說,化學學科老師們讓學生自己動手自制功能鹽等。在老師的細心指導下,學生親自動手實驗從海水中得到粗鹽,從粗鹽中提純氯化鈉,製作功能鹽,不僅瞭解了相關學科知識,更增強了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同時,學生還自己準備一些材料,製作出了多功能鹽紅酒鹽、玫瑰鹽等等,體驗從自然界中的鹽到餐桌上的食鹽的轉變。

“現在學校提供了豐富的課程,讓學生能走出教室、走下網絡,多到操場去活動,多參與一些藝術節。尊重孩子們的天性,讓學生得到全面發展。”

足球青訓教練:“孩子們來上課更積極了”

某藝術教育機構的姜老師說,雙減政策對於文體藝術類的校外機構來說,確實是好事。她說,在雙減政策出臺前,該機構順義校區的美術課週中只有八節課,週末每天有五節課。但雙減政策穩定後,孩子們有更多的時間來上校外的藝術課程,週中課程就增加了。

不過,雖然孩子上課的時間明顯增多,但新生報名的情況只是略有增長,這方面主要還是因爲學校都開啓了課後延時服務,學校裏也會開設美術班、音樂班,大部分學生都選擇在學校裏上課。

常贏足球俱樂部青訓學院的院長姚堯教練做足球培訓已經12年了。雙減政策出臺後,足球青訓的報名雖然沒有出現爆棚的情況,但孩子們來上課的積極性提高了。現在常贏足球俱樂部幼兒園和一、二年級年齡段的孩子,每週能有三天訓練,集中安排在晚上5點到7點的時間段,有時候甚至會出現搶名額的情況。

“我們這裏幾百個孩子,百分之五十是幼兒園的,一、二、三年級的佔百分之三十,四、五、六年級的佔百分之二十,初高中的就沒有了。”

壹行籃球俱樂部的毛老師也說,四年級是個分水嶺,從三、四年級開始就有課後作業了,到五、六年級就涉及到升學問題,家長不願意孩子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文體活動上。

不過,隨着體育中考改革,如今,越來越多的家長認識到體育運動對於孩子成長的重要性,更多的孩子也會積極投身到體育鍛煉。

文/本報記者 張子淵 張知依 王婧懿 朱健勇

責任編輯:李科峯 ST030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