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9月22日報道 德國《法蘭克福匯報》網站9月19日刊登題爲《汽車工業讓哈貝克難堪》的文章,作者是克里斯蒂安·米斯根斯、亨寧·派茨邁爾和古斯塔夫·泰勒。全文摘編如下:

中國頒發的“營業執照”讓寶馬集團非常高興。今年2月11日,中國同意這家來自慕尼黑的汽車製造商收購其與華晨汽車在中國共同設立的合資企業的多數股權。寶馬集團首席執行官奧利弗·齊普澤當時表示:“今天標誌着重要的一步,我們將繼續擴大在華長期成功的業務。”

但自俄烏衝突爆發以來,許多德企對中國市場的依賴性引發了恐慌。德國經濟和氣候保護部長羅伯特·哈貝克希望減少德企的在華業務並公開要求對中國採取更強硬態度。德國汽車製造商歐寶公司立即響應了他的號召——至少表面看來是這樣——並在幾天前宣佈擱置其向中國市場擴張的計劃,引發了公衆關注。

哈貝克的呼籲和歐寶的轉變是否是德企大規模退出中國的前兆?本報最近對德國大型車企進行的一項調查給出了否定的答案。大型汽車製造商和它們的零配件供應商依舊非常重視中國市場,這讓哈貝克面上無光。

無論是大衆、寶馬、梅賽德斯三大車企,還是博世等供應商,它們不僅希望繼續不受影響地在中國經營,甚至還希望拓展業務。沒有哪家企業表露出絲毫撤出中國的意願。

大衆汽車集團回應道,德國總理朔爾茨一再強調“脫鉤或去全球化是應對近期危機的錯誤答案”。大衆汽車支持朔爾茨的觀點,對於哈貝克的觀點,大衆汽車則保持意味深長的沉默。

顯然,哈貝克的言論完全不受汽車行業的歡迎,因爲這些公司不僅有很大一部分銷售額來自中國,而且還繼續在中國大規模投資。根據專門從事經濟和政治分析的榮鼎諮詢公司最近的計算,化工集團巴斯夫和三大德國車企共同佔據了2018年至2021年歐洲對華直接投資的三分之一以上。大衆汽車集團經常成爲所有歐洲企業中最大的在華投資者。

梅賽德斯和寶馬在回答本報的提問時也未談及聯邦政府內部的分歧。但它們站在哪一邊卻是很清楚的:寶馬錶示它“在中國有着悠久且成功的歷史”,並指出,“所有重要的地區”都在它的全球戰略中“扮演着自己的角色”。寶馬收購華晨寶馬多數股權後將讓寶馬的財務成果增長77億歐元,這家合資企業也爲“持續的經營成功奠定了基礎”。雙方的合資協議延長到了2040年。

梅賽德斯則告誡德國政府,“建設性的合作”是“確保繁榮與和平的祕訣”。與中國的關係對德國、歐洲乃至世界經濟的未來都有深遠影響。梅賽德斯強調,中國是全球最大的電動汽車市場,並且“在全球豪華汽車市場也佔據很大份額”,而且仍在持續增長。大衆汽車集團也作出了類似分析。梅賽德斯還表示,對華合作確保了德國的就業崗位和經濟繁榮,並提供了研發與創新的途徑。對寶馬而言,中國是僅次於德國的第二大研發中心。

零配件供應商的回答則相對謹慎一些,但同樣沒有公司表示要撤出中國。博世和採埃孚——全球最大和第三大汽車零配件供應商——都指出它們在中國有着悠久的歷史。

博世“活躍在中國”並已擁有了5.5萬名員工。這家來自斯圖加特的基金會集團表示,它在各個市場都遵循長期發展戰略,而中國市場將繼續擁有重大經濟意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