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檢察日報

李君(中)與村黨支部委員一起商討岫雲村發展規劃。

李君(右)與村民一起查看“蒼溪鱉“長勢。

李君全國人大代表、四川省蒼溪縣白驛鎮岫雲村黨支部書記

“雲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岫雲其名,源自陶淵明的《歸去來兮辭》。從四川省蒼溪縣城沿蒼旺公路出發,沿去白驛鎮的岔路盤旋而上,不久便能在山頂看到坐落在山坳裏的岫雲村。已收割的早稻秸稈壘在田間,農業園區一簇簇紅心獼猴桃墜在枝葉間,建材加工廠裏40多名村民正在辛勤勞作……秋日的岫雲村美如詩畫。誰能想到,這個昔日落後貧窮的小山村,正是在全國人大代表、岫雲村黨支部書記李君的帶動下,走上一條脫貧致富的康莊大道,實現了從貧困村到幸福村的華麗蛻變。

回鄉:在村民心中播種希望

“我回村擔任村支書已經12年,時常有人問我:李君,你既然已經走出大山了,爲什麼又回來?這麼多年過去,我的答案只有一個,紮根家鄉、回報家鄉是我的初心,村裏的事要有年輕人接着挑大樑來做,纔會更有希望。”李君說。

從電子科技大學畢業後,李君入職了一家公司,當時年薪近20萬元。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發生後,李君的家鄉受災較重,一個想法在他心中萌生:回家。

作出決定後,李君辭掉高薪職位,回村擔任村主任助理。2010年初,25歲的他當選爲村支部書記。上任伊始,那些從小看着他長大的父老鄉親提出質疑:“啷個年輕的娃兒,扛不扛得住事?”李君也開始思考,如何才能讓鄉親們相信自己能夠帶領大家脫貧奔小康呢?

要想富,先修路。望着村裏“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的泥濘小路,李君漸漸有了想法:要找到一條適合岫雲村的發展道路,修路是帶領大家邁出的第一步。當他在村支部黨員大會上提出拓寬、硬化道路的想法後,大部分黨員幹部都搖了搖頭,主要原因還是缺錢。“沒有錢,我來找,只要你們同意,請鄉親們放心。”李君斬釘截鐵地說。

接下來的半年時間裏,李君奔波數千公里,在省內外到處尋找資金。“遇到節假日,火車票票源緊張,甚至買不到坐票,我就買張站票,到了晚上就直接靠在火車的車廂連接處睡覺。我身上承載的是鄉親們沉甸甸的囑託,所以也不覺得辛苦。”回憶起當時的情形,李君感慨萬千。

有志者事竟成。幾經周折,李君終於籌集到85萬元資金,加上國家的配套資金支持,2010年農曆臘月二十九,村裏三條共6公里長的水泥路順利建成通車。通車典禮上,許多村民喜極而泣,雖然已是寒冬臘月,但全村羣衆的心裏都是暖的,大家也都認定了李君這位年輕的村書記。

創業:“產業+互聯網”讓農戶富起來

岫雲村山多坡陡,李君認爲,村民單靠種地沒法實現脫貧致富,必須謀劃產業發展。在多方請教論證後,他將目光鎖定在種植蔬菜瓜果和飼養家禽家畜上。“當時互聯網購銷在農村還很少見,我們決定採用‘互聯網+農業’模式。一方面堅持傳統小農戶生產方式,鼓勵農戶生產‘時光雞’‘歲月鴨’‘年華豬’等綠色農產品;另一方面通過網上渠道,將農產品銷往城市家庭。”李君表示。

爲了讓更多外面的人瞭解岫雲村,推銷岫雲村的土特產已成爲李君工作生活中的一部分,很多人笑稱他爲“網紅書記”。現在,李君在某短視頻平臺已擁有25萬粉絲,獲贊超316萬,成了岫雲村的“代言人”。

2014年3月,岫雲村開展了第一次“遠山結親·以購代捐”活動,現場10多家企業、50多個愛心家庭認購了50多萬元的農產品。村裏的何老漢身患重病,靠編筲箕謀生,一整天的勞動成果平時只能賣20元。李君將筲箕納入“遠山結親·以購代捐”拍賣內容,第一場競拍下來,何老漢就拍賣了4400元。2016年,李君又帶領鄉親們在成都市區開辦扶貧體驗餐廳。該餐廳的所有食材均由岫雲村及周邊村莊直供,實現了讓用餐者滿意、村民們致富的雙贏目的。

與此同時,爲了讓村民持續增收致富、實現全村整體脫貧,李君開始謀劃更廣的出路。他邀請企業家及在外務工人員回鄉創業,先後有20餘人從城市回鄉,一起謀劃共同致富的“生意經”。在大家努力下,2017年,岫雲村100餘畝魚塘開工修建,如今主要養殖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蒼溪鱉”。2018年,千畝脆桃園建成,加上村民們的戶辦產業,村裏萬畝現代農業園已基本形成。2018年,岫雲村實現了整村脫貧。

此後,李君把更多精力放在做好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銜接上。2021年,岫雲村人均年收入達到2.8萬元,帶動周邊近60個村、3000多戶農戶致富增收。今年8月,蜀道集團投資的鄉村振興產業幫扶示範項目——岫雲村建材加工廠又開工投產。“現在我們村也有工業項目了,可以吸納岫雲村及周邊村莊幾十人就業,年利潤預計上百萬元。”李君說。

賦能:讓民主與法治爲鄉村振興護航

2018年,李君當選爲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作爲來自基層的人大代表,他認真履行人大代表職責,通過走村串戶瞭解鄉村實際,廣泛蒐集民意,提出多個涉及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的意見建議。

2019年全國兩會期間,他提出《關於加大支持小農戶的建議》,希望通過一系列舉措激發小農戶的生產活力和創造力,有效改善農村普遍存在的“等、靠、要”心理,增強農戶發展產業的信心。今年全國兩會期間,他又提出《關於加大扶持力度支持青年返鄉創業的建議》,鼓勵更多的農村本土青年人才回鄉發展。

近年來,看到周邊許多農村留守兒童因沉迷網絡和遊戲而荒廢學業,有的甚至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李君憂心忡忡。在今年全國兩會期間,他提出《關於加大網絡直播監管整治力度的建議》《關於加大網絡遊戲監管整治力度的建議》《關於防範未成年人網絡高額打賞的建議》等,建議全面禁止未成年人玩網絡遊戲、強制設置人臉識別登錄等,引發廣泛關注與熱議。

“作爲一名紮根農村的全國人大代表,我一直都站在農村發展和農民羣衆的角度來思考和解決問題,因此十分關心關注檢察機關在打擊涉農犯罪、服務鄉村振興等方面發揮的積極作用。”李君說。

9月,正值蒼溪紅心獼猴桃集中採摘上市的季節,但市場上出現的僞造或冒用“蒼溪紅心獼猴桃”國家地理標誌證明商標等違法行爲,嚴重影響了果農的利益。對此,李君希望蒼溪縣檢察院與當地農業農村局、市場監管等部門加強溝通協作,積極履職,廣泛開展法治宣傳,加大執法司法力度,形成農產品品牌保護的合力。

“我認爲鄉村振興始終離不開有力的法治保障。”在李君看來,無論是關愛農村留守兒童,還是加強地方特色農產品品牌保護,都離不開法治的力量。只有充分發揮法治助力鄉村振興的效能,才能最終實現“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圖景。

“現在,農村的生活越來越好,羣衆日子美、鄉村環境美,以往外出打工的村民紛紛回來,農村發展後勁有了,留守老人、兒童的問題也逐步得到解決。”在採訪結束時,李君說:“這也許就是我回鄉的全部價值與意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