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關注“新浪科技”的微信訂閱號:techsina 

文/王芳潔

來源:最話 FunTalk(ID:iFuntalker)

幾天前,小紅書的CFO楊若離職了,對於一家估值200億美元的公司來說,這當然不算是一個好消息。(業內都傳小紅書原計劃在今年IPO,但是公司從未承認)。

據說楊若去了復星,單從就業去向而言,復星現在的情況大家也都知道了,更何況這是一家相當成熟的公司,有一定的老人文化,作爲空降高管,無論在施展空間上,還是遠期利益上,想來與小紅書能提供的空間不可比。至於楊若爲何要離職,公司和個人都沒明說,但任何一個勞動關係的解除,應該都有充分的理由。

最近我一直在想,小紅書究竟處在一種什麼狀態當中,或者直白點說,這家目前仍在規模增長階段的互聯網公司,是不是也面臨着一些關鍵問題。

總的來說,問題其實永恆。一家公司想做什麼、該做什麼、做了什麼,以及能不能做好,它涉及到目標、戰略、執行和結果,很多人覺得這四個問題是線性的,但在我看來,有時候它們並不統一。

甚至,當一家中等規模公司過於線性地將這四個問題進行統一調度,則很容易讓自己掉入“中等規模陷阱”當中。這類的企業都有一個共同的問題,既自大又自卑,既激進又保守,形成了堪比大公司的野心,又沒有堅定做下去的決心。於是這也做,那也做,但又不敢、不捨得對新業務進行戰略性投入。

就像段永平說的,要做正確的事情,然後把事情做正確。不客氣的說,很多中等規模的公司,因爲無法把事情堅持到正確的那一天,所以導致付出了太多的試錯成本。

01

首先,我不覺得現階段,小紅書做商業閉環是個好主意。

當然,我理解小紅書具有巨大商業價值這件事,結合各方數據,它目前的DAU爲6500萬,MAU已達約2億,並且這些活躍用戶裏面,中產人羣的濃度很高,且以女性爲主。

一級市場代表着一種主流視角,他們也非常認可小紅書的價值,尤其在缺乏優質標的的當下。

按照這家公司最新一輪的融資,估值已經達到了200億美元,大概是當前B站市值的3倍。並且,按照2億月活來計算,小紅書的單個用戶價值已經達到了100美元,是B站的兩倍多,以及知乎的10倍。

所以,小紅書聯合創始人瞿芳就覺得,“現在的我們就像個金礦,很多人想來挖金礦,這確實對我們提出了很大的挑戰,我們在動作上要更加快。”

小紅書採取的做法就是,不讓別人來挖礦。它做得蠻堅決的,2021年8月,小紅書推出了“號店一體”,希望品牌在小紅書上開店,同時,小紅書切斷了外鏈。

表面上看,內容平臺斷外鏈、自我閉環是具有終局思維的,大家遲早都要走到這一步,抖音斷了,快手也斷了。

但是我關注的是,對於小紅書來說,當下是不是一個好的斷外鏈的timing。

要知道,抖音是在2020年10月正式斷的外鏈,那時抖音的DUA已經突破了6億,快手則一直等到今年3月才斷的外鏈,此時快手的DUA也突破了3億。

活躍用戶數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一家平臺的廣告收入規模,也就是說,當小紅書選擇斷鏈時,它的廣告收入和抖音、快手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

另外,基於宏觀視角需要考慮的問題是,整體的商業環境是否能支撐小紅書的閉環發展。

不可否認,這幾年,中國實物商品網絡零售額的增長趨勢一直在放緩,今年1~8月,相關口徑僅同比增長了5.8%。也就是說,整體電商市場的規模已經逐漸飽和。

這時,小紅書的入局,主要做的就是存量市場的再分配了。那麼,要把存量交易吸引到自己這邊來,小紅書就必須爲賣家解決兩個問題,或者新增流量,或者提升交易效率。

需要認清的一個現實是,中國其實已經沒有流量處女地了,目前抖快加上淘寶的DAU總和已經接近14億,而中國只有10億網民,所以儘管小紅書的用戶規模增長速度還很快,但這些用戶與其他平臺用戶具有很高的重合度。

換句話說,純新的流量已經不存在了。

至於交易效率,由於目前小紅書的電商業務還在起步階段,肯定會有一些高效轉化的案例發生,但應該還沒有形成一個能夠說服賣家的系統性方案。

當然,對於以上看法,小紅書的管理層未必認可,因爲他們手上都有數據可以證明,其電商業務正處在陡峭的增長曲線當中。看起來,從內容到交易,公司確實可以掙到每個環節的錢。

但這裏面可能存在一種錯覺。內容生產流量,而交易則消耗流量,所以在小紅書上閉環的交易,本身也在消耗平臺的流量,而流量是有成本的。這個成本的ROI到底高不高呢?尤其是和單純的廣告變現相比?

只是我們已經無法驗證,公司在不閉環的狀態下,將流量賣給其他平臺,能實現更高的投資回報,但它確實是一種可能性。

而這些回報,原本可以作爲公司的彈藥庫,去反哺公司的新業務。可以作爲例證的是,無論是抖音還是快手,在實現商業閉環之前,其電商業務都已經發展了很長一段時間,且已經實現了至少上千億的GMV。

另外,小紅書的堅壁清野,還會導致了一個問題。現在,無論是淘寶還是抖音都在加強種草內容的建設,加快完整自己的閉環。

對於一家中等規模的公司來說,選擇不做巨頭的朋友,成爲其對手,這是非常任性的。

02

其次,我也認爲小紅書想做的事情太多了。

自2019年開始,小紅書在商業化方面,先後嘗試過直播電商、內容電商、最近又開始着重運營本地生活版塊,目前APP內開始上線本地生活相關的功能,比如增加門店 POI 、酒店、民宿預訂等。

可以說,它緊跟了變現趨勢的步伐。

但是我們也能看到,其實小紅書在很多業務上都是淺嘗輒止的。比如早在2014年,跨境購剛剛興起的時候,小紅書就入局了跨境電商,推出了“福利社”,但是不久後該業務停擺。

同時,探索了2年多的直播業務,至今沒有頭部主播,據說這項功能被藏的很深,用戶只能從達人的主頁裏點進去。但我既沒在自己關注的達人主頁上看到過直播,也沒有在推薦頁上發現,相信平臺並沒有給直播業務多少流量傾斜。

類似的情況存在於很多中等規模的公司。比方說B站,這些年B站一直在嘗試各種商業變現的路徑,直播、電商、短視頻等,但總體來說,推進的決心都不是很強,變現效率也還是問題。

客觀而言,無論是小紅書還是B站,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它們都處在一種掙扎當中,當公司進入一個新賽道後,如何平衡短期投入和長期收益。所以你能看到,小紅書是極具成本意識的。

小紅書創始人毛文超曾經說過:“我們發明了許多奇觀,例如我們曾經在廣告零投入的狀況下發明瞭2億多的銷售額。”

而在談到品牌合作人計劃時,瞿芳也說過:“公司投入的是產品、技術和人力成本,成本體量還可以負擔的情況下會自己負擔。”

你看,她着重強調了,自我的可負擔性。

這真是無可奈何的事情,因爲中等規模不僅指的是用戶,也指的是收入和現金儲備。

所以,在我看來,中等規模公司的戰略不應太發散,不如就選一條路,進行戰略性的投入。就像任正非說的,在資源配置方面,華爲始終堅持“壓強原則”,極大地集中人力、物力和財力,將它們配置到成功關鍵因素和選定的戰略生長點上,這樣才能確保實現重點突破。

當然,選擇壓強原則,就意味着要學會放棄。可這恰恰是一家公司最難掌握的能力。當看到華爲把主航道做的又寬又長,阿里和字節更是生態型的業務模型,試問有幾家中等規模公司不羨慕?

但它們恰恰忘記了,這些巨頭公司在單一業務上,從來都給予足夠的壓強,張一鳴不就一直信奉“大力出奇跡”嗎?

更爲重要的是,戰略不聚焦其實是非常危險的。因爲資源過於分散,一些有必要長期建設的能力,也沒辦法得到很好的投入。例如技術,小紅書數次因爲系統崩了上熱搜,內容審覈上也時有漏洞發生,這些問題的背後都是技術能力的欠缺。

據說目前小紅書的員工人數大概是幾千人,但內容審覈團隊就已經有2000人了,而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應出,這家公司在技術上投入不足,導致需要大量的人力進行彌補。

說到底,對於中等規模公司來說,大公司幻覺是可能遭遇的最大陷阱。很多公司錯誤地將遠期目標視爲當前戰略的唯一前提,卻忽視了宏觀和微觀的實際情況。

在當下的市場環境當中,小紅書真的不能只看到手中的金礦,還應該把開採它的ROI算清楚。

最後我想說,相比於其他的內容平臺,我更喜歡把時間花在小紅書上。那6500萬個DUA當中,應該有我一個。我並不想它掉入陷阱當中。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