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包裝紙,捧着一枚班濤,劃開之後,取一塊放入口中,鬆軟香酥,還有點掉渣。這是自己接觸納西大月餅的第五個年頭,也是自己愛上納西大月餅的第五個年頭。

細細回想,長大後,我越來越喫不出、也記不住各種月餅的味道,因爲隨着口味的不斷豐富,新樣式的千變萬化,印刻在心裏的味道,就越來越少了。

但唯有,納西族的班濤,深得我心。

有味道的班濤

記得小時候,每逢中秋,總是眼巴巴等着趕集回來,那時候的月餅,是小心翼翼捧在手中、連紙上碎皮也要舔一下的珍視;芝麻、豆沙或五仁,飽滿穀物帶來的純粹香甜……無論何時想起,都會忍不住泛起微笑。

月是故鄉明,餅是老味香。在見過、喫過衆多機械化生產的月餅後,手工製作、柴火現烤的班濤就顯得格外有味道。還記得2017年,剛參加工作的自己,恰逢中秋值班,收到領導送的納西班濤,除了純正的味道讓自己着迷之外,不得不承認,它也慰藉了自已一個人第一次過節的愁緒。

後來,親身參與到納西班濤的製作之中,自己似乎也明白了,它味道好的原因,或許就來自那一道道繁瑣的工序以及納西阿孃做餅時的用心。我記得當時阿孃跟我說過一句話,“這個月餅,乍一看誰都會做,但要做好,卻也是一門技術。”的確,任何事情,會做不難,難的是做好,做到出類拔萃。

就像這小小的納西班濤,除了給人帶來精神上的慰藉之外,它甚至還成爲了麗江當地不少人的謀生之路。因爲有它的存在,讓一些人的生活變得如香甜的月餅一般,有滋有味。

養活一家人的班濤

家住白華村的和孃孃,是一位地地道道的納西族婦女,勤勞是她的代名詞。好幾年前,採訪她時,就被她身上的智慧與果敢深深吸引。

多年前,和孃孃也如衆多的年輕人一樣,陷入生活與工作的雙重壓力之中,面臨父母漸老需要有人陪伴左右的現實,和孃孃選擇回到村裏,但依靠什麼謀生,卻成爲了當時擺在她眼前最大的難題。

於是,她開始尋思,因爲回憶起小時候母親做班濤的情形,她決定就在家裏做點小生意,來養活一家人。如今,和孃孃依靠經營農家樂、做納西班濤,讓家裏的生活越過越好。這小小的班濤,也成爲了和嬢嬢一家奔向幸福生活的助力餅。“現在還有一個多星期就到中秋了,但是我家的月餅已經有很多人預定了。每年的這個時候都是最忙的時候,但也是最開心的時候。”和嬢嬢曾這樣告訴自己。

發麪、和餡、塑性、烤制,看似簡單的工序,但每一道工序都容不得絲毫的馬虎大意,對餡料的控制,對火候的把握,都決定了月餅的味道。但熟能生巧,如今說到和嬢嬢的月餅,喫過的人都會豎起大拇指。

納西班濤,一口知真味。如今,中秋將近,如果你剛好在爲家人準備禮物而煩惱,不妨到麗江當地,尋一家農家,體驗一份手工烤制月餅的快樂,爲家人送上一份有特殊意義的禮物。

責 編:李玉婷

終 審:葉 鑫

監 制:和雲霞

主辦單位:玉龍縣融媒體中心

舉報/反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