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10月11日晚間發佈的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累計爲27.77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多3.01萬億元;前三季度人民幣貸款增加18.08萬億元,同比多增1.36萬億元。

按月度來看, 9月份社融和信貸增加量均好於此前市場預期。央行數據顯示,9月份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爲3.53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多6245億元;人民幣貸款增加2.47萬億元,同比多增8108億元。

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認爲,在穩增長政策持續加碼並加快落地下,企業和居民部門信貸有效需求持續回升,寬信用進一步提速。結合穩經濟大盤四季度工作推進會及各項政策部署看,基建、製造業、房地產等領域的信用擴張有望對四季度信貸和社融增速繼續形成有力支撐,有助於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

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指出,9月金融數據的強勁表現,預示着國內經濟復甦動能增強。當前我國貨幣環境相對寬鬆,同時國內股市經過長時間調整,估值優勢明顯,預計9月金融數據將會對後續股市走勢形成有力支撐。

9月信貸超預期增長基建等或是主要支撐力

按照央行給出的數據計算,企(事)業單位貸款大幅增加1.92萬億元,同比大幅增加9370億元。

溫彬認爲,企(事)業單位貸款增量維持在高位。其中,企業中長期貸款大幅增加1.35萬億元,成爲信貸增長重要支撐。這主要源於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不斷加碼、引導加大製造業中長期貸款投放和創設設備更新改造專項再貸款等的拉動作用。

植信投資研究院高級研究員王運金亦認爲,9月信貸結構得到進一步改善。企業信貸需求恢復較爲明顯,基建、新基建項目加快落地步伐,製造業、新興產業等逐步恢復對信貸增長形成較大支撐。

此外,央行數據顯示,9月份居民貸款新增6503億元,較上月繼續增加1923億元。

溫彬還指出,居民部門短期貸款增長在上月增長基礎上繼續改善,表明居民消費信心持續恢復。在降息、減稅和房地產市場供需兩端政策進一步加碼下,市場信心逐步修復,房地產銷售邊際改善,提振居民按揭貸款需求,居民中長期貸款增加3456億元,爲三季度以來最高水平。

王運金認爲,居民短期與中長期新增信貸有較爲明顯的改善,得益於發放各類消費券、免徵新能源汽車購置稅政策延長等多項消費政策快速落地與疫情緩解對消費恢復形成較大推動,購房政策持續放寬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居民的購房需求。

此外,王運金指出,綜合來看,信貸結構持續改善顯示實體經濟需求正處在恢復過程中,一系列穩增長政策及接續政策進一步取得較好效果,下一階段經濟恢復增長的動力與信心有望增強。

社融同比超預期多增投向實體經濟貸款成主要拉動力

央行數據顯示,9月新增社融3.53萬億元,環比多增約1.17萬億元,同比多增6245億元,帶動月末社融存量增速較上月末加快0.1個百分點至10.6%。而9月新增委託貸款1508億元,雖環比少增247億元,但同比多增逾1500億元。

“9月社融同比超預期多增,主要原因是投向實體經濟的人民幣貸款同比大幅多增約8000億元,同時,委託貸款和信託貸款兩項表外融資也對當月社融同比增量產生較大正向貢獻。”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表示,近兩個月委託貸款新增規模較大,主要源於近期各地公積金貸款新政頻出,有效提振了公積金貸款需求。另外,9月信託貸款維持壓降,但壓降速度明顯緩於去年同期,同比少減約1900億元。

招商證券銀行業首席分析師廖志明預計,隨着受委貸新規影響的SPV(特殊目的載體)作爲委託人的委貸存量基本壓降完成,委託貸款後續有望持續正增長。

展望未來,王青認爲,四季度是各類財政金融穩增長政策的集中顯效期,經濟修復進度也會進一步朝着正常增長水平靠攏,加之穩樓市措施還會持續出臺,10月信貸會繼續呈現同比多增勢頭。10月加發5000多億元專項債開閘,且在月末要基本發完,社融保持同比多增懸念不大。這意味着短期內寬信用還會進一步推進,這將爲推動宏觀經濟儘快迴歸常態化運行軌道奠定堅實基礎。

廖志明亦預計,超過5000億元的專項債結存限額使用或主要體現在10月,將對10月社融有帶動作用。在政策發力之下,預計四季度社融增速或相對平穩。但由於房地產銷售仍低迷,未來半年融資需求仍有較大的不確定性,社融增速仍處於緩慢下行通道。

M1同比小幅加快M2仍保持高位增速

央行數據顯示,9月末,廣義貨幣(M2)餘額262.66萬億元,同比增長12.1%,增速比上月末低0.1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高3.8個百分點;狹義貨幣(M1)餘額66.45萬億元,同比增長6.4%,增速分別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3個和2.7個百分點。

王青認爲,9月末M2同比不降反升,主要是8月大規模留抵退稅基本完成,9月財政退稅對M2增速的推動效應消退所致。今年4月啓動大規模留抵退稅後,退稅資金直達企業存款賬戶推高M2總量;而財政退稅不屬於“一定時期內實體經濟從金融體系獲得的資金額”,因此不會納入社融統計。這也是4月以來M2增速反超社融增速的原因。周茂華表示,M2同比增速維持高位,主要是因爲國內繼續實施偏積極的財政、貨幣政策,基礎貨幣投放增長。同時,國內經濟活動回暖,信貸貨幣創造能力有所增強。

針對9月末M1同比小幅加快,王青指出,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上年同期基數下沉0.5個百分點推高今年9月增速。二是當前經濟進入回穩向上過程,企業投資、經營活動增加,也會帶動M1增速加快。不過,當前M1增速仍然偏低。這一方面是受房地產低迷拖累,另一方面也意味着宏觀經濟尚未恢復至正常增長水平,企業經營活躍度有待進一步提升。

“當前M2增速遠高於M1增速,則表明財政金融政策已充分發力,廣義貨幣供應量高增,整體上看居民、企業手裏並不缺錢。”王青指出,但受制於疫情波動、地產低迷等因素,寬信用對實體經濟的提振效應受到一定程度阻礙。下一步宏觀政策的重點將是着力促消費、擴投資,特別是儘快推動房地產行業企穩回暖,提升實體經濟活躍度,把寬信用效應充分釋放出來,在供需兩端暢通宏觀經濟循環。

此外,周茂華表示,從社融、M2數據強勁表現來看,實體經濟融資供需兩旺,實體經濟融資需求在回暖。當前,貨幣供應充足,國內政策紅利有待進一步釋放,同時部分銀行面臨息差壓力,因此出於防範過度寬鬆風險、貨幣政策兼顧內外平衡等問題考慮,短期政策或轉入觀察期。他預計,未來一段時間金融監管工作重點將在落實好此前增量接續政策,而貨幣政策方面將更倚重結構性工具。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姜樊

編輯 嶽彩周

校對 劉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