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環球時報

美國《財富》雜誌網站10月10日文章,原題:管理“Z世代”就像與來自“不同國家”的人共事隨着越來越多的“Z世代”進入勞動力市場,人們可能會感覺,這些更年輕的員工與資深員工之間正在“劃戰線”。管理者經常稱這一代人“養尊處優”,抱怨他們無法完成簡單任務。與此同時,“Z世代”對僱主們感到失望,認爲對於心理健康支持、薪酬公平、企業責任和多樣性等問題,後者往往只是口頭上說說而已。著名職業和職場專家林德賽·波拉克表示,“Z世代”可能正面臨類似“千禧一代”開始進入職場時遭遇的障礙,但在目前的疫情和工作文化迅速變化的背景下,他們甚至正面臨更大挑戰。

“每個人都經歷過不同的疫情狀況”,波拉克說,“對於‘Z世代’,我們不得不承認,他們在生活與職業生涯中的一個非常特定的階段經受了疫情的考驗。這不但意味着他們在福祉方面可能需要更多支持,還意味着他們通常有着更明確的期望。”

對經驗更豐富的員工來說,“Z世代”可能給人懶惰或養尊處優的印象,但他們的態度其實是不同價值觀和不同行事方法使然。最近出版《重新計算:在不斷變化的工作世界中駕馭你的職業生涯》一書的波拉克表示,有時,只需花點時間點撥一下“Z世代”,讓他們知道哪些事情可能被其他人視爲“常識”。對那些工作多年的人來說,與客戶閒聊或寫專業電子郵件等任務可謂駕輕就熟,但在這個最年輕的員工羣體中,許多人在成長過程中並未做過此類事情,或在疫情期間沒參加過相關實踐活動。

波拉克說:“每一代人都好像來自不同國家,他們說的不是同一種語言,風俗也不一樣。”你可能知道如何在美國完成你的工作,但如果你的老闆把你派到迪拜,你有可能不得不做出一些改變,因爲迪拜有不同的文化。你很聰明,但二者之間有些差異,你需要在此過程中調整。從某些方面來說,這是“Z世代”正經歷的事情。

在實踐中,這意味着“Z世代”員工的同事和管理者可能需要耐心並提出具體要求。波拉克說:“對於你期待他們能在工作中完成的事情,謹記向他們提出要求或教他們如何去做。”她說她近來曾與一家金融企業合作,其管理層抱怨“Z世代”員工濫用該公司帶薪休假政策。但當波拉克查看有關規定時,上面只是說員工有權享受適當時間的休假,她認爲這存在嚴重隱患。“你的定義可能不同於我的定義”,波拉克解釋說,“你必須明確界定有關期望值,不成文的規則並不公平,你不能假定每個人都理解隱含的行爲準則。”

就開展有關居家工作的對話來說,如果只是告訴“Z世代”員工他們不能這麼做,因爲這樣工作效率相對較低,那麼管理者將不會取得進展。波拉克說,他們知道他們能完成工作,因爲每個人都這麼做了兩年(指疫情期間員工不得不遠程辦公——編者注)。相反,這種對話需要稍微深入一些,或許可以這麼說:“我們希望員工進入辦公室,因爲團隊要開會,而且每個人都在場的頭腦風暴會更有效。或者這可以讓你面對面瞭解你的同事。”波拉克說:“從根本上來說,‘Z世代’並非有什麼不同,他們只是在一個不同國家和不同文化中長大的人。所以,不要將‘Z世代’看成不同的人,而是要審視他們成長的不同環境。”(作者梅根·萊昂哈特,丁玎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