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苗藝偉

今年10月以來,界面新聞記者發現,我國北京、廣西、重慶、四川等多地警方多次發佈了冒充“京東金融”的電信詐騙預警,提醒公衆謹防以“註銷校園貸”、“升級服務”、“維護徵信”等名義開展的金融詐騙。

今年10月,南寧警方發佈的一份公告顯示,冒充“京東客服”詐騙已佔近期南寧電信網絡詐騙案發總數的25%,併發布緊急預警。

南寧警方表示,該類案件往往是詐騙分子電話冒充京東金融客服,以註銷校園貸、升級京東金融服務、調低京東借款利息、增加京東白條額度、取消會員業務等爲由實施詐騙。

南寧警方舉例,男子阿仁(化名)接到一個自稱爲京東金融客服的電話,對方告知阿仁必須註銷之前在京東金融上註冊的賬戶,否則將影響徵信。阿仁信以爲真,便按照“客服”的指示,下載了一個叫“雲視訊”的App,隨後對方讓他打開各銀行App,取消高利率的貸款,但實則操作爲開通貸款。

南寧警方表示,這類詐騙往往冒充“京東客服”,聲稱受害者京東白條或金條賬戶有問題、此前爲學生賬戶需修改信息或註銷校園貸、貸款額度需調整、網購訂單需退貨退款等,如不及時處理將影響其徵信,給受害者製造心理恐慌,致使受害者一步步落入預設好的陷阱。

隨後,要求受害人下載釘釘、軟視通雲會議、飛書會議等APP進行視頻對話,並開啓屏幕共享。通過屏幕共享獲取受害人京東登錄驗證碼後,遠程網頁登錄受害人京東賬號,在客服對話界面發佈僞造的京東金融工作證、銀監會等部門加強校園貸管理的通告等內容,增強信任。

最後,要求受害人將自有資金和通過借貸APP借出資金轉到本人銀行卡後,轉入指定的“安全賬戶”,開展“資金覈查”,從而騙取受害人錢款。

此外,今年10月,重慶警方也發佈了類似防詐案例:重慶渝中區大坪街道轄區居民梅某在家中接到一個自稱是京東金融客服的電話。對方稱,梅某的京東金融個人信息已經泄露了,需要取消其京東金融的貸款額度。操作流程是將其銀行賬戶內的貸款額度貸出款來,並轉款至特定賬號,即可消除梅某的徵信問題,事後貸款會原路返還。

梅某信以爲真,在對方的引導下下載相關APP註冊賬號,開啓視頻會議連線,從自己的銀行賬戶中貸款136000元轉款到對方指定的賬戶中。事後,梅某沒有收到回款,對方仍叫梅某向其他銀行賬戶上繼續進行同樣的貸款操作。至此,梅某才意識到自己被騙,遂報警。

據界面新聞記者不完全統計,目前,已經有廣東、廣西、重慶、北京、甘肅、雲南、福建、貴州、山東、海南、浙江等省市,於近期明確發佈冒充“京東金融”的防詐預警通告,部分地區警方已經爲受騙人羣開展緊急止付,貴州、海南等地公安已經抓捕多位犯罪嫌疑人。

多地通告指出,該騙局的關鍵是通過釘釘、騰訊視頻、飛書等視頻軟件,並使用共享屏幕等功能,獲取短信驗證碼、第三方登錄權限、人臉信息等,並使用這些信息到其他金融平臺申請貸款。

記者瞭解到,這些通過“詐騙”行爲等申請的貸款平臺,包括微衆銀行的微粒貸、攜程金融、中銀E貸、廣發銀行“E秒貸”、浦發銀行工商銀行融e借”等。在受害人羣中,以25歲至40歲的年輕人、高知人羣爲主,其中不乏互聯網、金融的業內人士。

今年10月28日,中國支付行業協會發布的支付風險典型案例也指出,欺詐風險由賬戶盜用模式向客戶被騙主動轉賬模式遷移明顯:不法分子仍嘗試尋找各種交易薄弱環節進行攻擊,如利用部分特定手機機型的系統漏洞,通過注入視頻方式突破人臉識別進行賬戶盜用等,客戶在完全不知情情況下資金被盜的數量明顯下降,大多數資金受損客戶都與不法分子進行過直接溝通,泄露了個人敏感信息甚至直接向不法分子轉賬。常見的欺詐話術包括疫情流調、徵信修復、貸款利率降低、充值返現、刷單/點贊返現等。

今年3月、7月,京東金融也多次在官方渠道發佈防詐提醒:凡是要求共享屏幕填寫個人信息的、凡是要求註銷京東金條、京東白條、調整利率的、註銷校園貸、修復徵信、向對方轉賬的都是詐騙。

多地警方也提醒:第一,如接到自稱京東、支付寶、微粒貸工作人員的電話,一定要提高警惕,不要輕信轉款;如有疑問,請直接撥打京東官方客服電話進行覈實;第二,拒不透露個人信息身份信息、銀行賬戶、驗證碼、各類密碼要小心保管,絕不透露;第三,不加好友不開視頻如對方要求添加私人社交賬號或至各類視頻會議軟件進行共享屏幕等操作,一定要果斷拒絕!第四,絕不轉賬、借貸如對方要求操作轉賬或者進行借貸,統統不要理會!第五,談及徵信切勿慌張如對個人徵信存疑,可登錄中國人民銀行徵信中心查詢。第六,全國反詐諮詢熱線要牢記如有疑問,請及時撥打全國反詐諮詢熱線:96110。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