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麥當勞中國背後的大股東爲何看上了爭鮮壽司?

根據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網站公佈的信息,近日凱雷集團公司(The Carlyle Group Inc.)(以下簡稱“凱雷”)收購了爭鮮餐飲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爭鮮餐飲”)26%的股份。交易完成後,凱雷與陳氏家族將共同控制這家公司,分別持有26%和74%的股份。

爭鮮餐飲起源於中國臺灣地區,由陳津秋(Stanley Chen)於1996年創立,是中國臺灣地區最大的回轉壽司品牌。根據其官網顯示,爭鮮餐飲旗下的品牌包括“爭鮮回轉壽司”“爭鮮gogo”“定食8”“MAGIC TOUCH”“GO FRESH”。門店分佈於中國內地、中國香港、新加坡和泰國。

在中國內地,以爭鮮回轉壽司品牌爲主,門店分佈於上海、北京、廣州、深圳、天津、成都、廈門等城市。根據窄門餐眼的統計,其門店數量在150家左右。

從品牌定位上看,這家壽司品牌主打平價風格,以每盤6元起的賣點切入市場,提供壽司、刺身、小菜、甜點、飲料等,目前人均消費價格在80元左右。

作爲日本料理的代表,壽司是最先被中國消費者認知的品類。

早在1995年,日本品牌元氣壽司進入中國,新鮮的喫法和消費體驗,讓不少消費者開始對日本料理產生最初的印象。隨後中國市場上開始陸續出現更多主打壽司的日料品牌,比如鮮壽司回轉壽司、禾綠回轉壽司、萬歲壽司等等。根據紅餐網報道中提到的數據,到2006 年爲止,日本進入中國的2萬多家餐廳大部分都是壽司店,或者供應壽司的餐廳。

在紅餐品牌研究院發佈的“2021中國日料十大品牌”榜單中,除了綜合型日料品牌外,上榜的大多是壽司品牌,排名第一的是元氣壽司,而爭鮮壽司排在第六位。

同時紅餐品牌研究院數據表明,2020年雖然受到疫情的衝擊,中國日料品類的總門店數依然達到了8萬多家,當年中國日料品類市場規模接近2000億元人民幣。

這也意味着,爭鮮餐飲也在面臨一個更“卷”的市場。經過長期的品類教育後,中國消費者對於壽司以及日料的新鮮化、以及本土化創新有了更高要求。

譬如日本老牌日料品牌壽司郎加快了在中國內地的擴張步伐。我們曾經在2022年4月報道稱,繼去年在廣州東方寶泰廣場開設內地首店後,它又迅速在廣州正佳廣場、萬菱匯和悅匯城落地,此外位於富力海珠城門店也在裝修之中,預計5月開業。按照壽司郎的計劃,3年內將在中國內地開設42至46家門店。

廣州壽司郎董事總經理松田一成接受餐飲自媒體“餐飲O2O”採訪時給出的說法是,“我們想在中國內地開店已經有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了,並且還爲此做了許多的準備工作和市場調查,也一直在關注市場的發展趨勢。直到現在,我們認爲時機成熟了。”

在定價上,壽司郎這一類品牌要比爭鮮壽司的消費價格要高——人均消費價格在115-120元左右。而同時,居酒屋、燒肉、壽喜燒等更豐富的日料品類餐廳也在中國市場不斷出現,並且與主營壽司的品牌菜品有所重合。

爭鮮餐飲找來新的股東,則有可能爲這家公司在中國本土市場經營帶來一些新的變化。

凱雷是最早進入中國的私募股權機構之一,消費及零售也是它在中國佈局最早的領域,其參與的公司包括特步、完美日記怪獸充電等等。而凱雷在餐飲領域最知名的動作,則是與中信聯手收購麥當勞中國業務。

2017年1月,中信集團旗下的中信股份、中信資本控股、凱雷投資集團和麥當勞聯合宣佈達成戰略合作併成立新公司,新公司將以最高20.8億美元的總對價收購麥當勞在中國內地和香港的業務。這家新公司成爲麥當勞在美國以外最大規模的特許經營商,它將負責運營和管理在中國內地約2500家麥當勞餐廳,以及香港約240家麥當勞餐廳。

加速開店與在三四線城市下沉,是麥當勞中國的重要目標。完成收購交易後,麥當勞中國製定了5年開4500家店的計劃。截至2022年9月30日,麥當勞全球的門店規模爲39980家,其中在中國市場的門店爲4905家。

而這在一線城市市場日趨飽和的情況下,新股東的出現,或許能爲爭鮮餐飲帶來更多向下沉市場進攻的可能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