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1日,澎湃新聞記者獲悉,曾提出股份制改革理論,並參與過起草《證券法》等多項資本市場改革的知名經濟學家、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教授曹鳳岐與世長辭。

據前海開源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表示,曹鳳岐教授是在12月21日中午12時,因病逝世。

公開資料顯示,曹鳳岐生於1945年,享年77歲。今年9月,曹鳳岐曾因膽囊炎住院,出院後他曾在個人微博賬號公佈自己的身體狀況,並透露住院期間曾兩次病危。

對於曹鳳岐的離世,楊德龍對澎湃新聞記者說:“曹鳳岐教授是我的北大光華金融碩士研究生導師,今天驚聞噩耗,內心深處萬分悲痛。”

北京大學官方視頻號資料顯示,曹鳳岐生前爲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1965年進入北大政治經濟學專業學習,畢業後留校任教。

曹鳳岐曾歷任北京大學經濟管理系副主任,北京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副院長,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副院長,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參與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投資基金法》的起草工作。

曹鳳岐的代表著作有《貨幣金融學》《中國企業股份制的理論與實踐》《股份制與現代企業制度》《貨幣金融管理學》《金融市場全球化下的中國金融監管體系改革》等。

“股份制改革是改革開放四十年以來的最偉大的一項創舉之一,如果說厲以寧教授是中國股份制的開山鼻祖,曹鳳岐教授則是中國股份制的領路人。”楊德龍說。

楊德龍表示,股份制改革是現代化的重要基石,曹鳳岐教授在參與研究股份制的時候,奠定了股份制既要符合公有制的要求,又適應商品經濟和社會化生產的發展。

“在當時的環境之下,很多人還並不理解股份制真正的意義和好處,從而使股份制改革變得異常艱辛,甚至可以說是一波三折。曹老師憑着自己的專業態度,展示了中國學者不屈不撓的精神,堅持自己的理想,並且最終得到了實現。”楊德龍指出。

對於曹鳳岐的在我國金融改革和發展中取得的成績,楊德龍總結了六大方面:一是培養了大批優秀人才;二是提出股份制改革理論;三是參與起草《證券法》、《證券投資基金法》;四是參與金融體制、銀行體制、資本市場改革,尤其是對金融監管體制改革提出了很有見地的意見和建議;五是參與了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的建立;六是設立了北京大學曹鳳岐金融發展基金,獎勵和資助師生。

據楊德龍介紹,曹鳳岐認爲,經濟學是“經世濟民”之學。因此,經濟學的重要任務是研究如何發展經濟,造福於民。

“對於中國經濟的發展,曹老師認爲必須進行經濟體制改革。研究經濟改革的理論與方法,是每個經濟理論工作者的責任和義務。”楊德龍說。

據悉,爲了投身到中國經濟學發展之中,曹鳳岐放棄了從政,選擇了教育事業,並在當時條件極爲簡陋的環境下,堅持自學了各種西方經濟學經典,爲之後在北大開設經濟學課程做好準備。在教學期間,曹鳳岐還參與編輯了中國許多經濟學的經典教材,推動了中國經濟學發展的進程。

楊德龍總結說:“曹教授一生德高望重,兩袖清風,桃李滿天下,真切地感受到了曹老師作爲一代經濟學家,對求索與求真的踐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