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還想多做一些事情。”這是曹鳳岐的心中所念,也是他本人的行動所在。

2022年12月21日,著名經濟學家,傑出的金融學家,中國股份制改革的積極倡導者和重要貢獻者曹鳳岐逝世,享年77歲。

聽到這一消息,不少金融圈知名人士發文悼念。北大光華管理學院2004級金融碩士楊德龍撰文悼念,文中寫道,“對我來講,曹老師既是高人、貴人,還是親人,不僅教授我知識,還教導我做人,曹老師一直要求我們要德才兼備,濟世安邦。”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教授張崢亦在朋友圈悼念並高度評價曹鳳岐,“曹老師是高山仰止的學術泰斗,是寬厚慈祥的教授師長。感恩曹老師的教誨、幫助和提攜。曹老師虛懷若谷,桃李滿天下,深受學生愛戴。先生音容笑貌猶在眼前,敬愛的曹老師永遠活在我們的心中!”

終生教書育人的曹鳳岐,一生桃李滿天下,據瞭解,曹鳳岐名下指導的碩士、博士、博士後、MBA、EMBA、訪問學者等有300多人。粗略統計,其教過的學生起碼有上萬人。

2021年4月,在曹鳳岐獲得“中國金融學科終身成就獎”時,其教授學生代表、中國銀行原行長李禮輝曾表示,曹鳳岐教授有真知灼見,知無不言、知行合一,他對我國股份制改革進行了最早、全面且系統的論述,並參與了《證券法》和《證券投資基金法》的起草,從理論到實踐,推動了產權制改革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發展;而曹鳳岐教授的研究並不止於股份制,涵蓋了多個金融領域,這種持之以恆的毅力、堅持理論創新和實踐突破,是北大的精氣神,是光華的精氣神。

“我沒有做出驚天動地的事,但我認真做每一件事,而且憑良心做事,也取得了一些成績。”曹鳳岐在回憶錄《坦蕩人生無悔路》中總結,自己共取得了六大成績,一是培養了大批優秀人才;二是提出股份制改革理論;三是參與起草《證券法》《證券投資基金法》;四是參與金融體制、銀行體制、資本市場改革,尤其是對金融監管體制改革提出了很有見地的意見和建議;五是參與了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的建立;六是退休後設立了北京大學曹鳳岐金融發展基金,獎勵和資助師生。

桃李滿天下

“教過的學生起碼有上萬人”

曹鳳岐於1945年7月12日生於吉林省松原市,1965年進入北大政治經濟學專業學習,畢業後留校任教,隨後便開始了四十餘年的金融教學、理論研究與改革實踐之路。現任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榮休教授、北京大學金融與證券研究中心名譽主任。曾任北京大學經濟學院經濟管理系副主任、北京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副院長、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副院長、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委員等。從1992年起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回憶人生,我最大的成就並不在於我學術做得如何,而在於我做了北大的教授,培養了那麼多優秀的子弟,這是我最大的安慰和滿足。”曹鳳岐在回憶錄中表示。

據瞭解,多年來曹鳳岐名下指導的碩士、博士、博士後、MBA、EMBA、訪問學者等有300多人。“如果算上早年我指導過論文的本科生、當過班主任的班級的學生,加上系統聽過我一門以上課的學生,跟我一起研究項目、編書、編輯《光華管理通訊》的學生,教過的學生肯定比孔夫子的3000弟子要多得多,起碼有上萬人。”

在學生心中,曹鳳岐是高人、貴人,還是親人,教學語言風趣幽默,深受學生愛戴。

其學生張崢教授在朋友圈悼念並高度評價恩師,“曹老師是高山仰止的學術泰斗,是寬厚慈祥的教授師長。感恩曹老師的教誨、幫助和提攜。在博士班課堂裏,我們跟曹老師學習貨幣金融管理和中國資本市場,領略開創性的中國金融理論與實踐,體會知行合一的學術研究境界。印象最深刻的是股份制改革和資本市場建設,讓我們深入理解了中國金融改革適配於經濟改革的底層邏輯。在曹老師帶領下,學院開創光華金融學科;在他的支持下,金融系推動本科課程改革,設立金融專業碩士項目。聽曹老師講故事(講述學院歷史、學院金融學科發展史、中國經濟改革和金融改革),是金融系團建的經典內容,老中青同事圍坐於曹老師身旁,先生的語言風趣幽默,大家庭的氣氛歡樂祥和,讓我們深切感受老一輩學者的治學、敢當,以及對後輩的關懷!曹老師虛懷若谷,桃李滿天下,深受學生愛戴。先生音容笑貌猶在眼前,敬愛的曹老師永遠活在我們的心中!”

公開資料顯示,曹鳳岐曾任北京大學經濟管理系副主任,北京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副院長,親歷並推動了光華管理學院的創辦,爲北大工商管理學科的發展壯大,付出了滿腔心血。

著名經濟學家、中國政法大學資本金融研究院院長劉紀鵬發佈題爲《股市尚未振興,良師離我而去》的文章悼念曹鳳岐,曾與曹鳳岐在工作中多有接觸與合作的他給出高度評價,“曹老師學術觀點鮮明、爲人正派,他輔佐厲以寧老師對北大光華學院的風格,以至今天在國內的領先地位奠定了牢固的基礎。”“中國股市走到今天,是一代人接一代人,這個接力棒接過來走到今天的,喫水不忘掘井人,中國資本市場的發展壯大和曹鳳岐這樣的老師付出的辛勤努力分不開。”

傾注心力編寫教材

啓蒙和普及證券市場知識

1970年,曹鳳岐留校工作,彼時主要擔任辦公室的工作,直到“文革”結束後,其從行政工作毅然轉向教學崗位。

當時中國的教育百廢待興。1977-1978年,厲以寧、張培剛、胡代光等教授開了“西方經濟學流派批判”的系列講座。當時許多人從這個系列講座中開拓了眼界,並下決心從事相關的教學和研究工作,曹鳳岐便是其中之一。

彼時,曹鳳岐找到時任北大經濟系主任的陳岱孫先生解惑,陳岱孫說“北大經濟系已十多年沒有開過金融的課程了,這是一個非常大的缺憾,你要搞金融方面的教學工作”。但曹鳳岐本人並沒有系統學過金融,隨後其前往中國人民大學進修金融課程。

1978年到1979年,曹鳳岐跟隨黃達、王傳倫、周升業、陳共、安體富等教授系統學習了《資本主義信用與貨幣流通》《中國財政與金融》這兩本書,學習了財政理論、貨幣理論、財政金融綜合平衡理論。

1979年,曹鳳岐開啓了自己的教學生涯,1983年開始單獨開設“貨幣銀行學”課程。這也是其傾注心力編寫教材的開始。幾十年來,曹鳳岐出版了專著、教材二十餘部。

據其在回憶錄中描述,改革開放初期,中國大學文科教學多年來很少有自己的教材,尤其金融學教材更少。由此曹鳳岐出版的多本教材被多所高校選用,也成爲不少金融學子學習金融學的啓蒙教材。

1989年,曹鳳岐編寫的教材《貨幣金融學》出版,是其研究金融十年的集大成之作,據說是全國第一本叫這個名字的教材。

“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後,我國金融市場已經開始發展,我上課的課名從傳統的‘貨幣銀行學’已經改爲‘貨幣金融學’。”曹鳳岐表示,該教材從出版到20世紀90年代中期,很多高校都使用這本教材。

1994年,曹鳳岐出版的《證券投資學》起了啓蒙和普及證券市場知識的作用,還有同賈春新合著的《金融市場與金融機構》一書影響深遠。前者是基於當時中國證券市場纔開設幾年的大背景,很多學生對證券市場、證券交易很不熟悉和了解;後者則基於中國要大力發展金融市場的大背景。

此外,曹鳳岐2008年出版的《貨幣金融管理學》同樣深受其廣大碩士和博士生的歡迎。在這本教材中,曹鳳岐明確提出廣義金融的概念。據瞭解,該教材也是國內第一本叫“貨幣金融管理學”的教材。

曾親身推動我國股份制改革

“我正好處在偉大的改革年代”

曹鳳岐的一生,成就不止榮譽不斷,教學、編寫教材之外,他還曾參與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投資基金法》的起草工作。

“1992年7月我們開始起草《證券法》,一直到1998年才由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用了六年半的時間。這部法律的實行對規範中國的資本市場有很大的積極作用。1999年,我們又開始起草《證券投資基金法》,這部法律在實施和修改後,對於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是一個很大的規範。”曹鳳岐表示。

此外,曹鳳岐曾主持國家和教育部等多項重點科研項目,出版專著、教材二十餘部,發表學術論文二百餘篇。多次獲省部級以上科研獎。曾被聘爲北京大學“葉氏魯迅社會科學講座教授”、“十大中華經濟英才”、“首屆北京大學離退休教職工學術貢獻獎特等獎”、“2020—2021年度中國金融學科終身成就獎”。

不過,曹鳳岐將其的貢獻歸結於自己所處時代的饋贈。他表示,我之所以在金融理論和金融體制改革方面提出一些新的見解、觀點包括政策建議,主要是我在開始搞科研時,剛好趕上中國開始進行經濟體制改革,我正好處在偉大的改革年代。“所以,我才能如沐春風、如魚得水,做出了一些成績。”

在時代發展的浪潮下,曹鳳岐不斷爲經濟改革的發展鼓與呼,較早地提出銀行和金融體制改革的理論;提出金融監管體系改革理論。

1979年12月,曹鳳岐的第一篇著作《社會主義商品經濟與銀行的作用》發表,彼時該文章引起市場廣泛關注,而這篇文章也使其成爲國內較早提出社會主義經濟是有計劃的商品經濟的學者之一。

曹鳳岐教授還是最早提出在中國進行產權制度改革、推行股份制、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學者之一。從1985年到2005年的20年時間裏,曹鳳岐教授在《北京大學學報(社科版)》上連續發表了10篇論述股份制的文章,被稱爲“十論股份制”。

他自己也曾表示,自己在改革開放之中最重要的改革有兩個,一個是股份制改革,一個是金融資本市場的改革。

曹鳳岐認爲,經濟學的重要任務是研究如何發展經濟,造福於民。“中國經濟要發展,必須進行經濟體制改革。研究經濟改革的理論與方法,是每個經濟理論工作者的責任和義務。”

多次申請延緩退休

“我還想多做一些事情”

“溪流只爲江海闊,千迴百轉奔前方”。2008年6月,已經到了北大規定的退休年限的曹鳳岐仍舊心繫工作,申請延緩退休至65歲(即2010年6月底)。隨後又於2010年再次提交申請,但最終只延緩至當年年底。

2011年,曹鳳岐正式辦理退休手續,彼時,他寫下一首《退休有感》,其中說道:盡心教育四十載,力推改革三十秋。事業有成良知在,功德未滿憾事留。廉頗雖老尚能飯,吾輩伏櫪任白頭。

值得注意的是,隨後學校又返聘了兩年,直到2013年6月底曹鳳岐才正式退休。

“我一直申請延長退休,爲什麼呢?”曹鳳岐認爲,作爲一個社會科學工作者,像老中醫一樣,年齡越大,閱歷越豐富,越有經驗,也許會做出更多的事情。比如,63歲退休後就不能再帶博士、碩士,也不能再承擔研究機構的領導職務,他覺得實際上是一個人才的浪費、資源的浪費。

在退休後,曹鳳岐多次公開表示,自己想盡所能繼續再做些事情。“我還想多做一些事情。教了一輩子書,搞了一輩子科研,退休以後一下子什麼都不做了,還真有點不適應。”“我今年75歲,身體多病,但我還有一個理念,就是學習、學習、再學習。活到老,學到老。使自己的思想能跟上時代的發展,不保守、不落後,能爲經濟改革做出新的貢獻。”

退休以後,曹鳳岐繼續爲MBA、EMBA、各種短班進行授課,還繼續舉辦各種金融的和經濟的講座、論壇,例如解讀十八大報告、十八大三中、四中全會精神。

堅守在一線的曹鳳岐,多次就中國股市的發展建言獻策,不少投資者深受啓發。2014年底和2015年初,他最早提出“中國股市的春天到了”,並在隨後提醒散戶趕快退場,2018--2019年股市波動時,他再度發表文章和講話鼓勵投資者充滿信心。

此外,2011年,他設立了北京大學曹鳳岐金融發展基金,用以獎勵金融界的優秀人才,資助困難學生。截至目前,該基金持續每年資助十幾位同學,且不斷加大力度和覆蓋面。

“現在我老了,但我自己是人老心不老,有病似無病。”“我還有一個思想——傳、幫、帶年輕人,這是促使我繼續努力、繼續前進的動力。”他曾告誡年輕人,你們趕上了一個偉大的時代,你們現在是二十多歲、三十多歲、四十多歲,到2050年大概最多是五十歲、六十歲、七十歲,你們非常幸運和光榮,能親手把我們的國家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到了那一天,希望你們“家祭無忘告乃翁”!

“我受過挫折,也有過輝煌,但這一切對我來說都是人生的一個過程,一個歷練。回顧人生,回顧自己走過的路,我無怨無悔。”曹鳳岐在自己回憶錄的結尾寫道:“我是一顆蠟燭,在我能夠燃燒時,我儘量撥亮燭心,讓它發出更多的光和熱;當蠟燭的光開始暗淡時,我用它點燃更大的火把,點燃一把長明燈,讓它繼續發光發熱。”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胡萌 編輯 陳莉 校對 柳寶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