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特朗普支持者攻佔國會山,到十五輪選出衆議院議長,國會山兩次表現不同的“亂”,是美國政治週期性的輪迴。

撰稿/孫興傑(中山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 編輯/劉昀昀 校對/趙琳

當地時間1月7日,在歷經4天辯論、15輪投票後,共和黨領袖凱文•麥卡錫終於獲得足夠選票,當選美國衆議院議長。繼1923年的議長選舉經過了九輪投票才選出衆議院議長之後,此次成爲美國100年來最漫長的議長選舉。

一個非常巧合的事情就是,幾乎是相同的時間,兩年前的美國國會山曾發生震驚美國朝野的騷亂。2021年1月6日,大批特朗普支持者用暴力方式闖入並佔領國會大廈。

兩年後,國會山經過了漫長的投票和複雜的政治交易而產生衆議院議長。在勢均力敵,互不相讓的政治博弈之中,“黑天鵝”幾乎是必然的結果。短短兩年,國會山兩次表現不同的“亂”,是美國政治週期性的輪迴。

━━━━━

共和黨內裂痕依舊很深

2022年的中期選舉,民主黨沒有輸,共和黨也談不上贏。參議院維持了50對50的格局,民主黨憑藉副總統的一票保持微弱優勢,而共和黨在衆議院拿到了222個席位,優勢也不明顯。不過按照常規來看,共和黨內只要協調好,跨過218票的門檻應該不難。

這幾年,美國極化政治流行,否決政治變成了通行的規則,民主黨和共和黨之間界限分明。民主黨內保持了團結,212名民主黨議員都投給了本黨候選人。而共和黨議員要投給民主黨人也幾乎不可能。

因此,這次衆議院議長選舉就變成了共和黨內部的博弈,麥卡錫一開始遭到了共和黨內部強硬派的阻擊,一度有20名共和黨議員不支持麥卡錫,以至於麥卡錫的票數遠低於民主黨候選人。

從這次衆議院議長選舉可以看到,民主黨候選人幾乎不可能拿到218票,而共和黨內又沒有有力的競爭者。議長選舉就變成了麥卡錫什麼時候能夠說服,或者迫使共和黨的強硬派轉變態度,把票投給自己。

共和黨內的裂痕很深。議長選舉變成了共和黨內的強硬派人物麥卡錫,如何贏得超強硬派的支持,甚至可以說,議長選舉變成了麥卡錫個人的“修煉”。因此,共和黨內的溫和派議員呼籲儘快結束“個人政治”。共和黨內的裂痕至少包括溫和派與強硬派、強勢議員與普通議員,以及議員個人風格之間的層層疊疊的裂痕。

━━━━━

麥卡錫一再向強硬派妥協

這次議長選舉與2020年的大選有相似之處。將整個選舉過程都走了一遍,對選舉政治是一次“極限施壓”。這其中包括選舉細節的呈現,十幾輪投票過程中,麥卡錫不得不一票一票去“攻克”。

在這個過程中,反對麥卡錫的議員的票價值被放大了很多倍。到1月6日第十三輪表決時,麥卡錫獲得了214票,仍未達到當選衆議長的門檻。可以想象,在最後依然不支持麥卡錫的幾名議員的議價地位會迅速提升,這也是極限的博弈過程。  

在通往議長的道路上,麥卡錫不得不作出了一系列的妥協以彌合現在共和黨內的多條裂痕。

不支持麥卡錫的共和黨人認爲應該削弱衆議院議長辦公室的權力,讓普通議員在立法問題上有更大的影響力。麥卡錫作出的妥協包括,只要一名議員對他的立法政策或者管理衆議院的方式不滿,就可以推動提前內部選舉以罷黜議長。

這意味着議長的權力會受到比較大的限制。當然,帶來的必然結果是衆議院政治的地方化,每個議員需要爲自己的選區爭取利益。如何將地方訴求變成國家意志,就是一個政治博弈的過程。麥卡錫的妥協顯然賦予了普通議員,尤其是共和黨內強硬派更多的話語權。

除此之外,作爲交易,麥卡錫還同意一些保守派議員進入衆議院的關鍵委員會,並且承諾將他們的立法要務列入表決議程。

這種政治交易也會刺激機會主義——不合作的強硬派可能獲得更大的權勢。尤其是,進入衆議院關鍵委員會意味着可以得到更大的影響力和話語權,也爲自己連任衆議員獲得更多助力,從而成爲資深議員,甚至問鼎議長。

當然,麥卡錫與共和黨強硬派之間的交易和妥協也引起了民主黨以及共和黨內溫和派的批評,因“個人政治”而耗費政治資源以及衆議院的政治聲譽。

從2021年的1月6日到2023年的1月6日,特朗普、佩洛西以及麥卡錫等“強勢”政治人物的表演越來越沒有觀衆了,他們舞臺的帷幕正在漸漸落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