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天津日報

鄉村人物

李家強:鄉村裏的“筆桿子”(圖)

他是西青區辛口鎮小沙窩村一名普普通通的種植戶,也是十里八鄉出名的新聞宣傳員。30多年來,李家強腳踏泥土、手握筆桿,用質樸情感、淳樸文字書寫着家鄉的發展變化。

初見李家強,他淳樸的農民形象讓人很難與文字工作聯繫起來。然而,聊起摯愛的新聞寫作,李家強打開了話匣子,道出一段段生動的故事。

“小時候,村裏有大喇叭。我經常跑到電線杆底下去聽廣播,聽得特別認真。那時我就想,如果有一天我的聲音能夠從這裏傳出來該多好!”李家強說,兒時聽大喇叭廣播的記憶,成爲了他與“新聞”結緣的開始。上了小學以後,父母給他訂了《中國少年報》,他一有時間就如飢似渴地看,夢想着有一天自己寫的文章能刊登在報紙上。

上初中以後,李家強對語文課特別喜歡,這也造成了他的偏科,語文成績特別好,但其他科目較差,沒有考上高中。

1986年,初中畢業後的李家強回家務農。“那時,農村的火熱生活激發了我的寫作熱情,我想用文字將農村的生產生活寫出來,做一名業餘的新聞報道員,也算是圓兒時的夢想。”李家強說。

父母爲了支持他,專門請了木匠做了張書桌。多少年來,李家強一直捨不得將這張書桌扔掉,因爲裏面裝滿了過去30多年他在報紙、雜誌上發表文章的樣報、樣刊;在廣播、電視上發表的錄音、錄像。這個書桌承載了他對新聞宣傳的一種情結、一種熱愛。

“剛開始那幾年,沒有人指導,最大的信息來源就是每天務農時聽廣播,還買了很多新聞理論書籍自學。”李家強說,從1986年到1990年初,他不斷向電臺和報紙郵寄稿件,然而他投送的稿件都石沉大海。

當時,村裏很多人都說他傻,家裏人也覺得他太辛苦,就勸他別寫了,但李家強依然沒有放棄自己的追求,直到1990年4月的一天,他寫了一篇關於雨天騎車打傘不安全的稿件,騎車2個多小時送到了天津廣播電臺編輯部,最終被採用了。

“這個稿件播出後不久,我收到了一封來自電臺的回信。信中對我充滿了鼓勵,這不僅爲我指明瞭方向,更給了我極大的信心。”李家強難忘地說。

從那以後,李家強的稿件開始陸續見在各大電臺和報紙。作爲沙窩蘿蔔原產地和主產地的種植專業戶,宣傳沙窩蘿蔔是李家強義不容辭的責任。通過他的報道,讓全國各地的人更多地瞭解沙窩蘿蔔、認識了沙窩蘿蔔。

李家強從1986年開始從事新聞寫作至今,從中央到地方的廣播、電視、報紙、雜誌各級各類新聞媒體上刊播了1000多篇稿件,獲得了諸多榮譽。能夠成爲天津市新聞宣傳隊伍中的一員,李家強感到非常驕傲和榮幸,也從中收穫了很多感動和快樂。他說,寫作已成爲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要緊握手中這支筆,一直寫下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