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中國新聞網

村民在通化至丹東的4318次公益慢火車上銷售商品。曲曉曦攝

中新網長春2月2日電 (張瑤 蘇志堅)在高鐵飛速發展的今天,慢悠悠的綠皮火車依然有着不小的貢獻。現在,公益慢火車成了鄉親們的“便民車”“幸福車”“致富車”“趕集車”。其沿線多是偏遠地區,大站小站都會停靠,票價更是幾十年不變,這是鐵路部門傾力支持鄉村振興,不算“經濟小賬”,而算民生“大賬”的無悔付出。

“慢火車”架起城鄉連心橋

每天往返於通化至集安間的4347/4348次“慢火車”,只有短短的4節硬座,全程115公里運行2小時31分鐘。這是通化唯一一趟通往集安的火車,沿途有鐵廠、果松、黃柏、陽岔站等,鐵廠站旅客主要是往返通化市的中小學生及上班族,果松站有到通化市購買商品、出售農副產品的居民,黃柏站、陽岔站旅客則是路內通勤職工及出售農副產品的當地居民。

長春客運段客運19車隊通京線黨支部書記宋雨志介紹,4347/4348次“慢火車”架起了城鄉連心橋,沿途的果松站、集安站附近每逢農曆初一、十五都有集市,石湖、老嶺的山民都會坐這趟車去趕集。

集安市位於長白山腳下,景區衆多。因此,乘坐“慢火車”的除了沿線百姓,也有源源不斷的遊客。

沿線百姓的“生活線”和“生命線”

“這趟‘慢火車’對我們太重要了,打通了一條致富路。”在通化站,臨江市花山鎮松嶺村黨支部書記範建超說。

通化至臨江的4349/4350次“鄉村旅遊號”列車,途經白山、松嶺等多個鄉鎮,“四保臨江”等紅色旅遊資源豐富,松嶺、花山、珍珠門等地盛產草莓、香瓜、山野菜,還有煎餅、粘火燒等地方美食。“慢火車”提供了便利的運輸條件和交易平臺。

臨江站旁的珍珠門村原是省級貧困村,正是“慢火車”帶動的旅遊熱,讓村民們開發了採摘園,建起了農家樂,鄉村旅遊搞得紅紅火火。

爲了提升服務質量,長春客運段大膽求變:允許採山貨、趕集市和到中心地區售賣土特產品的旅客攜帶品超重;允許旅客在列車上銷售土特產,人員較多時,設置專區作爲列車集市交易;設置農副產品、土特產品信息展示板,方便供求雙方互動;乘務人員可以爲沿線居民代購、捎帶物品;允許脫貧地區旅遊從業人員推介旅遊產品……

冬天下雪後,“慢火車”成爲山區唯一的通道,自然成了沿線百姓名副其實的“生活線”和“生命線”。

列車上的移動農村大集

打鳴的大公雞、自制的糖葫蘆、野果子和鮮蘑菇……通化至丹東的4317/4318“公益慢火車”被譽爲列車上的農村大集。

長春客運段19車隊黨支部書記丁欣介紹,列車2013年11月1日開行,以前是綠皮車,2019年10月份升級改造爲空調車。全程321公里,沿途有古城子、桓龍湖、五女山、天橋溝、灌水、石城、鳳凰城等站。附近十里八村的山民乘車都帶着自家曬的山蘑菇、山楂皮、蕨菜、自釀蜂蜜等山珍。

丁欣印象最深的是,石城鎮西灣村70多歲的劉恩德以前年收入僅1萬多元,2021年3月29日,長春客運段開辦了列車大集,他一次就收入3000多元。老人激動地說,“這趟列車不僅解決了出門難的問題,而且讓我們的腰包鼓了起來。”(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