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健識局

2023年開年,互聯網醫療傳出重磅消息。

1月18日,以互聯網大廠爆料而知名的公衆號“大廠日爆”放出消息:字節跳動旗下互聯網醫療品牌小荷健康“出局”,並表示小荷健康APP將停止運營,業務逐漸併入抖音醫療;邊緣業務收起打包併入抖音;相關人員“北京技術全端,杭州留一半”,小荷醫典團隊保留。

對此,健識局向字節跳動進行覈實,只得知“小荷還是在運營的”。小荷APP目前還在運行。

承載張一鳴醫療夢的小荷健康出生就晚,2021年初才嶄露頭角。當時外界認爲憑藉今日頭條、抖音等強大的平臺能力,小荷雖然入行晚,但發展速度不會慢。

兩年過去,小荷除了在收購美中宜和、開發AI輔助診斷軟件這兩件事情上給外界留下深刻印象,並沒有太大水花,以至於大衆根本不知道字節跳動也有醫療業務。

眼下,互聯網醫療行業好似沒了兩三年前的精神頭,在不進則退的環境中,小荷的前景愈發模糊。

今日頭條、抖音全力幫扶

多個互聯網媒體表示,小荷的發展確實不如預期順利。

2020年9月,小荷健康品牌成立,前身叫頭條健康;10月份,小荷健康APP上線。這一年裏小荷健康先後收購國內知名醫學科普知識內容平臺百科名醫網,以及互聯網醫療平臺幺零貳四,這些爲小荷健康的生態建設填補不少空白。

這一年末,字節跳動成立了專門負責大健康業務的部門,取名爲“極光”,由原百度副總裁吳海峯帶隊,直接向張一鳴彙報,很是重視。

今日頭條、抖音在流量方面也對小荷健康全面傾斜。2022年6月,小荷健康聯合抖音正式推出“小荷健康醫生工作室”,線上科普到線下門診的整個流程得以串聯起來;去年底“小荷健康主要負責抖音醫療垂類的生態運營工作”的定位也被放出,意味着抖音客戶成爲小荷健康的目標羣體。

互聯網醫療按規定必須有線下實體醫院做依託。字節專門打造了“松果門診”。可能是因爲“門診”格局太小,字節跳動又出神來之筆,在2022年8月讓小荷健康以100億元的高價收購了高端私立婦兒醫院美中宜和。

美中宜和是國內出名較早的高端私立醫院,2004年成立,專注於婦產兒科。字節收購之時美中宜和共有7家醫院、兩個綜合門診中心、5家月子中心。因爲一直沒有上市,外界很少知道其真實業績。只有2022年7月美中宜和會員中心負責人鄭珣曾介紹:在美中宜和出生的新生兒超過7萬人。

饒是如此,100億的價格也實在是太高了。全球四大會計師事務所之一的普華永道常年對中國醫療服務行業併購活動做統計。普華永道統計的2019年中國醫院併購項目共32個,涉及金額217.8億元。

而小荷這一筆買賣,就花了100億元。要麼就是思路超前,外人無法窺測意圖;要麼就是單純估高了。

收購美中宜和之後,小荷並沒有表現出要大幹一場的樣子,反而是在今年年初傳出了停擺消息。

互聯網醫療沒能反轉

字節跳動發力互聯網醫療,正好趕在過去十多年互聯網醫療暴力反彈的節點。新冠疫情讓互聯網醫療看到了希望,全行業似乎都忘記了2018年行業快撐不下去的窘境。

疫情期間人們的社會活動大幅減少,在家刷抖音的時間更多了。2020年字節跳動的營業收入爲2366億元,同比增長111%,旗下產品全球月活躍用戶超過19億。

在疫情年份裏,互聯網行業往往有不錯的收穫。阿里京東也是在2003年非典時期成功完成商品線上化的,電商行業自此運轉了起來。經過近20多年的發展BAT三家有着穩固的基本盤,卻在短短六七年裏被字節跳動追趕,這是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奇蹟。

憑藉這樣的流量和發展速度,字節大概認爲只要揮鞭所指,必無往不利。

而且,2020年互聯網醫療行業出奇的好。據已經入局者披露,2020年初,較疫情之前,平安好醫生新用戶註冊量比疫情之前增長10倍,日均問診量比疫情之前增長9倍;春雨醫生旗下呼吸內科的問題量增長近6倍,全平臺問診量較2019年平均日問診量接近翻番。

馬雲那句“下一個超越我的人一定在健康醫療行業”眼看就要在2020年實現了,張一鳴怎麼可能無視?

當時全行業都認爲,患者的就醫習慣正經歷由線下轉線上的重大轉變,搭載各種算法、綁定各種數據的互聯網醫療技術甚至能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人工,患者能夠隨時隨地獲得最充分的診療。不論是互聯網圈還是醫療圈,都覺得行業迎來了衝破壁壘的時刻。

沒想到,很多人都失算了。

趟出新的路子?

如今,小荷健康的整個生態體系基本搭建完整:患者可以在線診療、通過購藥商城買藥,也可以通過平臺進行醫院預約掛號進一步治療;同時,小荷健康還爲臨牀招募開了板塊,一方面幫助走投無路的患者尋找解決方法,另一方面爲部分藥企的臨牀試驗搭了把手。

此外,基於小荷健康在抖音健康視頻內容上的貢獻,抖音還與國家衛健委中國教育中心啓動戰略協議,共建醫療健康科普標準,進一步確立自己在健康視頻領域的話語權。

互醫的上游、下游、傳播,小荷健康都考慮到了。但到底怎麼盈利,或者說要不要盈利,仍是核心問題。

字節跳動的優勢,實際是今日頭條和抖音的龐大流量。這兩者的運營特徵均爲:搭建優質算法平臺,吸引外部內容創造者,留住用戶。這與醫療領域的運營邏輯並不相同。如果把醫療服務過程作爲平臺的內容,那麼這種“內容”是封閉的,而且越封閉、越集中於專業醫生,可信度越高,對用戶的吸引力越強。

從某個角度而言,醫療和互聯網平臺,這兩件事本來就是對立的。這正是多年來平臺型互聯網醫療不好做,公立醫院持續壯大的根本原因。

主流互聯網醫療機構已經全面轉型。一些轉向輔助線下醫療,延伸診療場景,做好患者管理;另一些則做好藥品銷售,開拓銷售渠道,健全醫藥流通;還有一部分企業已經大半個身子藏到了幕後,從事醫院管理系統、醫保系統的支持服務工作。

當前輩們都淌過了渾水,找到了棲身之地,很晚才入場的小荷健康還在“三不沾”階段,的確比較尷尬。科普替代不了嚴肅醫療,患者故事也無法實現藥品銷售有效轉化。就算醫生都來做視頻寫診療經歷,充其量也只是導醫的手段之一,如何讓用戶留在小荷上,依舊是個問題。

2022年12月,好大夫在線CEO通過內部信宣佈,將削減產品、研發兩團隊支出,聚焦力量搞營收。在找不到盈利模式之前,所有的涉足者無疑都將面臨拷問。

作爲移動互聯網時代的產物,小荷能否蹚出一條新路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