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羊城晚報

耳鳴竟是脾腎不足

立春調肝也可護脾

廣州中醫藥大學副校長、廣東省中醫院院長 張忠德教授

文/羊城晚報記者 林清清 通訊員 沈中

醫案 蔡阿姨,57歲,反覆耳鳴兩年餘

蔡阿姨今年57歲,剛退休沒幾年,本以爲可以頤養天年悠然自得,這兩年卻有了個煩人的毛病:耳鳴。一到白天總覺得耳朵嗡嗡響,頭也暈乎乎,有時還伴有頭痛。去了多次耳鼻喉科,喫了藥稍微緩解,一停藥又開始耳鳴。最近半年雪上加霜,多喫一點東西就會覺得肚子脹,總有打嗝返酸的感覺,大便也稀爛。專科醫生推薦她到德叔門診嘗試下中醫治療,於是蔡阿姨迫不及待地來找德叔求診。蔡阿姨一進診室就連連嘆息,一臉疲倦語氣低弱,德叔邊把脈邊安撫:“讓我來,我們一起解決問題,會好的……”

德叔解謎 腎氣不足,脾陽不升

德叔認爲,蔡阿姨的耳鳴主要是由脾腎不足所致。中醫認爲,腎爲先天之本,主藏精生髓,而腦是精髓的聚集之地。蔡阿姨年近60歲,人體臟腑精氣日漸虛衰,腎精逐漸虧虛,不能生髓,精和髓不能充養於腦,逐漸出現耳鳴的症狀。此外,蔡阿姨脾胃虛弱。中醫認爲,脾胃健運,則精氣神可得養,遂九竅通利。一旦脾失於健運,氣血不足、陽氣不升,九竅失去了濡養,亦可引發耳鳴。治療上德叔注重健脾溫陽行氣,佐以補腎。蔡阿姨服用中藥兩週後,耳鳴有所改善。隨後間斷門診治療兩月餘,耳鳴逐漸緩解,也很少再出現肚脹、噯氣。

預防保健 春季調肝也可護脾 穴位按摩緩解耳鳴

人們常說“茶飯不思”“氣都氣飽了”,這正是形容肝脾之間有着非常密切的關係。俗話說“肝不鬱,則脾不虛”,一旦肝氣不疏,“欺負”到脾胃,就會出現腹脹、噯氣、大便爛等脾胃運化失調的症狀。一旦脾陽受損,陽氣不能上升,便容易怕冷、耳鳴。因此,要想脾胃健康,就要學會養肝護肝、疏暢氣機,這樣肝脾才能處於和諧狀態。

德叔強調,恰逢立春時節,萬物復甦、陽氣升發,正是養肝好時機。一要儘量保持心情舒暢、戒驕戒躁;二要多喫辛甘發散、護肝養脾的食物,如香菜、韭菜、山藥、大棗等。另外,若反覆耳鳴,發作時可以按摩翳風、聽宮等穴位,每次5分鐘左右,以出現酸脹感爲度。

德叔養生藥膳房 補氣健脾煲

材料:半隻雞,蟲草花(幹品)30克,黨蔘20克,陳皮3-5克,枸杞20克,生薑3-5片,精鹽適量。

功效:補氣健脾溫腎。

烹製方法:諸物洗淨,雞肉切成小塊,放入沸水中焯水備用。上述食材放入鍋中,加清水1500毫升(約6碗水量),武火煮沸後改文火煲1.5小時,放入適量精鹽調味即可。此爲2~3人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