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論

讓務工人員少一些兩難選擇,是全社會共同努力的方向,更是用工輸入地“留人大棋”中需妥善處理的待解問題。

“如果去的話,小孩可以給我安排嗎?”據央視新聞近日報道,一開年,各地力拼復工復產,浙江嵊州“招工團”趕赴貴州三都水族自治縣“搶人”,入戶走訪時,一位媽媽提出這樣的問題,因爲她的小兒子該上幼兒園了。類似的顧慮,在很多務工人員中並不少見。爲此,浙江金華婺城區人社局副局長鄭廣富在勞務協作交流會上承諾想辦法解決小孩的上學問題,“不用留在家裏,避免留守兒童”。

對於外出務工人員而言,孩子往往成爲最大牽掛,幫助他們解決子女在務工地的上學問題,體現了城市留人的善意,也解了務工人員的後顧之憂,使其更安心工作。從長遠來看,這也能爲一方經濟發展蓄積充沛的人力資源,是地方由因一時所需而“搶人”到基於長遠謀劃而“留人”轉變的註腳。

“搶人大戰”年年打,今年跨省“搶人”早於“用工荒”成爲廣受輿論關注的事件,表明大家對經濟發展預期良好、充滿信心,也意味着“搶人”的“戰火味”會更濃一些。

這一方面是由於,在新冠疫情防控措施優化調整後,國內的供應鏈、產業鏈正處於恢復的關鍵時期,企業用工需求上升。拼經濟、比發展,首要的還是開足馬力“復工復產”,而“穩生產”的關鍵就在於“保用工”。在此背景下,“搶到人”成爲硬道理。

另一方面,中西部地區的經濟發展也爲農民工提供了更多選擇的空間,從全國範圍看,勞動力市場的競爭更爲激烈。事實上,當一些地方跨省“搶人”時,一些地方則開始佈局,針對返鄉人員提供優質崗位。比如,1月30日,貴州松桃苗族自治縣2023年春風行動暨就業“援助月”現場招聘會上,20多家用工企業爲市民提供了7000多個工作崗位,讓外出返鄉人員實現“在家門口就業”。

在這一背景下,務工人員“討價”就有了底氣,可以提出自己的條件。而用工輸入地無論是爲儘快復工達產,還是從當地產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考慮,盡力幫務工人員解決問題,這種“服務”的態度以及雙方的良性互動,無疑會爲當地創造更有吸引力的招人留人環境。

站在務工人員角度而言,之所以選擇外出就業,除了當地崗位容量有限外,追求更高的收入和福利待遇成爲重要驅動力。但同時往往也失去了對孩子的陪伴、對老人的照料和贍養等,這其實是在掙錢養家和親情陪伴之間的兩難選擇。

而當地區間的收入落差已不足以長期支撐勞動力流動時,這對用工輸入地如何更好留人就提出了不小的挑戰,也是其面臨的新的“招人”形勢。浙江金華婺城區人社局副局長承諾的“避免留守兒童”,正是在這一背景下所做的努力。

此前,各地在搶高層次人才上可謂不遺餘力,除了放開落戶,還給予購房補貼等,可這些優惠政策很少能落到當地務工的農民工頭上。新一代的務工人員,與上一代相比,在掙錢養家之外,顯然有着更多樣化的追求,其中子女教育問題是其最爲關心,也最割捨不下的。讓他們不止看到自身職業的未來,也看到子女的未來,才能讓其安心務工。這也是地方留人政策組合拳中需着重考慮的。

在這則案例中,根據新聞報道可知,這位提出問題的媽媽自身也是留守兒童,也正因此,她對孩子教育的關切,飽含着切實體驗,更打動人心。讓務工人員少一些類似的兩難選擇,是全社會共同努力的方向,更是用工輸入地“留人大棋”中需妥善處理的待解問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