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3日,通州區馬駒橋“勞務一條街”,老王(戴白色口罩男士)坐在臺階上休息,附近不少務工者正在通過手機尋找工作機會。
2月6日,馬駒橋一家勞務公司門前,中介通知等候的務工者們一同搭車前往工廠面試。
2月3日,馬駒橋,老王拖着行李箱,向房東詢問牀位房的價格,貨比三家。
2月3日,老王將獲得的保安招聘信息介紹給同爲大齡務工者的老陳,老陳不會使用智能手機,將信息一一記錄在小紙片上。
2月3日,一個燒烤店老闆驅車前來招工,天氣冷,他回到車裏,與來諮詢的務工者溝通。
2月6日,劉洋簽訂合同後離開勞務公司。這份工作是他通過招聘網站找到的。
2月6日,馬駒橋一家勞務公司內,中介周潔正在登記應聘者信息。

春節假期過後,馬駒橋“勞務一條街”逐漸熱鬧起來。

隨着各行各業復工復產,沉寂了許久的勞務市場又火了。今年2月份,北京舉辦了317場招聘會,其中既有線上招聘會,又有現場招聘會。企業全面開啓“招工模式”,求職者也心懷期待,尋覓着各自的生計。

馬駒橋位於北京東南六環,在通州區與大興區交界,緊鄰大型製造業企業和物流公司雲集的亦莊經濟開發區。大量用工缺口使馬駒橋一帶成爲來京務工人員找工作、租房子的選擇之一,馬駒橋“勞務一條街”應運而生。每天有大量務工人員來這裏尋找工作機會。沿街200多米,聚集了30餘家勞務中介。

中介工作量是非招工季5倍

周潔在馬駒橋一帶做勞務中介已有6年,她主要爲大型工廠或是物流公司介紹工人。每天一大早,她都會在熙熙攘攘的人羣中尋找“目標”,一遍又一遍介紹工作崗位。前來應聘的人填好資料,就在門店裏等待,人數湊齊後,相關工廠就會派車來接,找工作的人迅速擠上車,前往目的地面試。從1月底至2月中旬,周潔每天都會送走一百多名這樣的務工者,是非招工季的5倍。

在周潔的手機微信裏還有上百個工作羣,她不停地在各個羣之間切換,發送招聘消息,解答問題。不忙的時候,周潔還會對着手機做直播,向求職者介紹崗位。

“年紀大了,找找不太費力的活兒”

今年57歲的老王沒過完元宵節就從河北邢臺趕來北京。大齡務工者工作不好找,老王特地將白髮染黑,以尋求更好的工作機會。老王外出打拼已有十幾年,最初是在農閒時打短工,這幾年全年在外幹活。

在來馬駒橋的地鐵上,老王碰到了河北小夥張傑。這是張傑第一次來北京。老王帶着張傑來到馬駒橋“勞務一條街”,並幫他找了一家物流公司的流水線工作。

“我年紀大了,找找不太費力的活兒。留給我這個年紀的工作選擇不多,小區保安、物業保潔、飯店後廚,基本就是這三樣。能找到4000塊錢、包喫住的後廚活兒我就很滿足了。”老王言語間顯得經驗老到。

勞務市場也有“白領”崗位

28歲的山西小夥劉洋花1000元的月租在馬駒橋附近住着“體面”公寓,十多平方米的屋子乾淨整潔,獨立廚房、廁所均有。元宵節隔天,他就通過招聘網站找到了工作。讀大專時學的計算機專業技能讓他找到了月薪過萬的編程工作。按要求,劉洋在一家中介簽了勞動合同。他騎上自己的電瓶車回家,臉上露出愉快的微笑。隔天就要上班了,他順路去超市買菜,心裏盤算着晚飯要做最愛喫的山西大燴菜。

路上,幾隻鴿子飛起,穿過交錯的電線。“穿過馬駒橋的電線,鴿子就能飛得老高老高了。”劉洋抬頭說道。

(文中受訪者均爲化名)

新京報記者 鄭新洽 攝影報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