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經濟學家圈

楊繼偉:進一步推動金融高水平開放

支持外資機構在華高質量發展

3月18日,全球財富管理論壇2023年會在北京隆重召開。本次年會以“高水平開放應對全球變局”爲主題,邀請國內外政府及監管部門負責人、國際組織代表、金融機構領袖、專家學者及行業機構代表,聚焦當前全球經濟金融領域的熱點議題及機遇挑戰,並圍繞“經濟與金融業發展展望”“金融助力經濟社會綠色轉型”“資產管理業再定義:新趨勢與新格局”“經濟金融發展全球趨勢與亞太機遇”等話題展開深入探討,發表真知灼見。全球財富管理論壇理事長、中國財政部原部長樓繼偉出席年會並致開幕辭。

樓繼偉指出,中國堅持開放發展,中國金融業開放成效顯著,外資機構在華取得長足發展併發揮了積極作用。在當前全球在經濟和金融治理領域面臨新挑戰的背景下,要持續推動金融高水平開放,共紓發展之困。同時,中國政府將堅定不移地擴大高水平金融開放,一是實行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戰略;二是致力於營造優質的政策環境和營商環境;三是完善監管制度,嚴守風險底線。他表示,改革開放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中國政府將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資列爲今年和未來一段時期的重點工作,中國始終是吸引外資的熱土。開放的中國大市場,一定能爲各國企業在華髮展提供更多機遇。中國將會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資,完善外資促進服務,依法保護外商投資權益,進一步擴大金融開放,共同構建繁榮穩定的全球金融市場。

以下爲發言實錄

尊敬的各位來賓,女士們、先生們:

春暖花開,風和景麗。熱烈歡迎大家蒞臨全球財富管理論壇2023年會。作爲疫情防控政策調整以來舉辦的第一場活動,我們很榮幸邀請到金融監管部門和北京市的各位領導同志,以及海內外大型金融機構負責人與大家面對面交流,圍繞“以高水平開放應對全球變局”這一主題展開廣泛而深入的探討。

圍繞金融高水平開放,我談幾點看法。

首先,中國堅持開放發展,中國金融業開放成效顯著,外資機構在華取得長足發展併發揮了積極作用。

中國依靠改革開放創造了人類歷史上罕見的發展奇蹟,是開放發展的受益者,也是開放發展的維護者。四十多年的經驗告訴我們,“開放帶來進步,封閉必然落後”。十八大以來,我們施行了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戰略,構建了面向全球的高標準自由貿易區網絡,加快推進自由貿易試驗區、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共建“一帶一路”成爲深受歡迎的國際公共產品和國際合作平臺。

金融業開放是我國對外開放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金融領域,我們出臺一攬子政策,穩步擴大金融開放,取消了銀行、證券、基金、期貨、人身險等業務領域的外資股比限制;有序推進跨境證券市場的互聯互通,啓動滬深港通、滬倫通、債券通,不斷完善合格機構投資者制度,等等。《外商投資准入特別管理措施(負面清單)(2020年版)》中,金融業准入的負面清單已經正式清零。

自開放至今,外資機構已成爲我國金融體系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在銀行業、保險業、證券業、資管領域以及評級、支付領域都有外商獨資公司或在華獨立實體、中外合資公司。而且,外資機構發揮自身特色優勢,爲中國金融市場帶來經驗和活力。

對於中國金融對外開放取得的巨大成績、外資機構在華髮揮的積極作用,我們有目共睹。希望在場的各位堅定信心,加大中國市場佈局,中國深入推進改革創新,堅定不移擴大開放,中國金融業開放將向更高水平邁進。

其次,持續推動金融高水平開放,共紓發展之困。

開放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大趨勢。冷戰結束以來,經濟全球化極大提高了資源配置效率,極大促進了人類社會發展生產力,同時也給各國經濟結構和利益格局帶來了一定影響。這就需要適應和引導好經濟全球化,消解經濟全球化的負面影響。

當前全球在經濟和金融治理領域面臨新的挑戰。一方面,全球經濟政治形勢更加嚴峻複雜。百年變局加速演進,局部衝突和動盪頻發,全球性問題加劇,世界進入新的動盪變革期。新冠疫情對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的擾動仍然存在,世界經濟增長動能減弱、復甦乏力。逆全球化思潮抬頭,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明顯上升,全球政治經濟環境動盪不安、不確定性加大。另一方面,國際金融市場波動加劇。各國在疫情防控期間採取的超常規貨幣財政政策,使政府、家庭、企業、金融機構的槓桿率易升難降,加劇了通脹上行,其影響外溢到全球金融市場,股票、債券、外匯市場波動加劇。而快速加息,從歷史上看,又可能導致新一輪的危機,並外溢到新興市場。

儘管面臨一系列挑戰,但是我們2023全年預計實現5%左右的經濟增長速度,我們將用實際行動向全球的夥伴證明,中國開放發展的意志始終沒有動搖,腳步始終沒有停歇,我們願與全球夥伴分享經濟增長的紅利。中國將進一步推動金融業高水平對外開放,與各國攜手,齊心協力,共克時艱。

最後,中國政府將堅定不移地擴大高水平金融開放。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我們將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堅持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促創新,持續推進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在剛剛召開的總理記者會上,李強總理表示,“今年,我們還將對接高標準國際經貿規則,進一步擴大開放。”中國將進一步擴大金融高水平對外開放。

一是實行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戰略。中國政府做好較長時間應對外部環境變化的準備,堅定深化金融業對外開放的信心和決心,穩步擴大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性開放。外資准入中國金融業的負面清單已經清零。除了銀行、證券、保險、資管行業以外,其他金融領域有越來越多的外資機構參與。例如,美國運通在華髮起設立的合資公司已取得銀行卡清算業務許可證,國際評級公司標普、惠譽已相繼進入中國市場。中國金融業正在實施更大範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的對外開放。

二是致力於營造優質的政策環境和營商環境。要加強內外資平等。進一步落實准入前國民待遇和負面清單原則,確保開放措施的落實、落細、落地。在政策制定過程中,進一步加強與境內外市場主體的溝通、交流,加強政策宣傳宣講力度,進一步提高行政工作效率。要加強與國際規則銜接。與國際接軌,積極採納全球標準和最佳實踐,構建開放環境下的法律法規體系。制定更爲精細化的金融對外開放政策,更加註重質量和效率,減少數量型限制;更加註重公平與透明,促進金融業穩健開放、深度開放。要加強對海外高水平人才引進。便利境內外專業資格互認;進一步完善人才激勵體系,吸引更多高水平金融人才來華工作,參與到中國金融市場的改革開放中。要完善金融機構母子公司跨境往來規則。允許外資機構的境內外平臺進行合理的資源共享。優化外資參與境內金融市場的渠道和方式,降低運營成本,提高運營效率。條件成熟時,允許外資金融機構在國內資本市場公開上市。

三是完善監管制度,嚴守風險底線。最近硅谷銀行破產事件發生,提示金融市場在貨幣政策變化中受到衝擊,爲免於出現系統性風險,美聯儲和聯邦儲備保險公司(FDIC)共同發聲保護儲戶的全部存款安全。我國政府高度重視防範和化解系統性風險,我們正在進一步完善金融監管,包括兩會後新設立國家金融監管局,調整和優化監管機構設置與職能定位。我們也將繼續與各國金融監管機構合作,共同防範化解全球金融系統性風險,維護全球金融市場的穩定與繁榮。

女士們、先生們,改革開放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只有通過不斷改革開放增添動力、激發活力,不斷完善體制機制,才能形成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合力。面向未來,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實行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戰略,必將以高水平對外開放更有力促進全面深化改革、推動高質量發展。在前不久結束的“兩會”上,中國政府將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資列爲今年和未來一段時期的重點工作,提出要進一步擴大市場準入,加大現代服務業領域開放力度,落實好外資企業國民待遇,積極推動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 (CPTPP)等高標準經貿協議,主動對照相關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我相信,開放的中國大市場未來一定能繼續爲各國企業在華髮展提供更多機遇。

女士們、先生們,中國始終是吸引外資的熱土。習總書記在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表示,中國政府希望各國人民受益於中國的發展,可以從中國發展中得到了巨大機遇和豐厚回報。開放的中國大市場,一定能爲各國企業在華髮展提供更多機遇。中國將會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資,完善外資促進服務,依法保護外商投資權益,進一步擴大金融開放,將與在座各位共同努力構建繁榮穩定的全球金融市場。

今天,我們舉辦一場暌違已久的專業盛會,希望能夠爲監管機構、市場機構、專業人士搭建一個交流觀點、碰撞思想的平臺,在中國高水平對外開放的大背景下,以金融行業爲切口,共同探討後疫情時代如何吸引和服務境外投資者更加深入的參與日益蓬勃壯大的國內金融市場,更好共享發展紅利,共同推動世界經濟的復甦與增長。

女士們、先生們,感謝大家的聆聽!祝全球財富管理論壇(GAMF)2023年會圓滿成功。謝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的觀點或立場,不代表新浪財經頭條的觀點或立場。如因作品內容、版權或其他問題需要與新浪財經頭條聯繫的,請於上述內容發佈後的30天內進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