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界面新聞從知情人士處獲悉,上汽集團子公司,上海汽車變速器公司正在裁員,截至5月底,已經有約300人簽署協商離職協議或辦理退養。

“從3月份開始有風聲傳出此次裁員力度比較大,要做好心理準備,4月份各科室陸續開始約談溝通去向。”一名內部人士向界面新聞推測,50歲以上的老員工、社招進入公司未獲得領導崗位以及三年合同到期的年輕員工爲主要裁退對象,且多爲職能部門員工。

界面新聞了解到,上海汽車變速器公司主要生產傳統燃油車三大件中的變速器,近些年逐步轉型發展新能源業務,包括爲上汽集團旗下新能源品牌智己和飛凡提供電驅等零部件。

而在這場從內燃機向新能源轉型的汽車行業大變革中,首先受到衝擊的即是以傳統動力總成業務爲核心的零部件廠商。

去年11月,以生產手動變速器爲唯一業務的大衆汽車變速器公司發佈全員信稱,計劃在今年3月底正式停產,進入關停清算流程。據悉,上海大衆動力總成公司或也將啓動關閉流程。

相關媒體報道稱,上汽大衆位於安亭的三座整車廠正在進行產線調整,其中主要生產大衆Polo、斯柯達晶銳等小型車的第一工廠在去年7月結束生產,目前已永久關停,部分產線搬遷至江蘇儀徵;二廠已啓動合班,將兩個生產輪班合併爲一班;三廠大概率將於今年下半年啓動合班。

知情人士告訴界面新聞,上海汽車變速器公司目前仍依靠燃油車業務維持運轉,整體盈利能力在上汽集團內部處於中流水準。儘管不到被迫關停的地步,但上汽集團高層有意將旗下有電驅業務的子公司合併重組,以節省資源向新能源轉型。

據該人士透露,早在2020年,受銷量滑坡影響,上海汽車變速器公司曾有過一次小範圍裁員。不過,當初裁退員工可在上汽集團內部活水,而此次因多家子公司揹負額度不一的裁員指標,內部轉崗可能性極低。

一名上汽大通被裁退的員工告訴界面新聞,年前公司內部消息是今年自己部門的全年減員目標是20%,但並未公開。他所在的技術部門近兩月均有裁員情況,僅4月份部門內約有10人經協商離職。

“(被裁)當天我看到的不同部門的退工單一共有30份左右,實際上可能不止。”據他估計,同一天去拿退工單的人可能有40至50名來自不同部門的員工。

不過,上汽大通相關人士回應界面新聞稱,內部不存在裁員情況。

另有一名上汽人工智能實驗室校招生向界面新聞表示,在簽署三方協議後被毀約了;上海汽車變速器公司員工同樣透露,公司計劃招聘的2023屆畢業生基本都毀約了。

數據顯示,去年上汽集團年銷量下滑約3%,累計銷量530.26萬輛。今年受行業價格戰影響,今年1至4月上汽集團累計銷量約爲126.51萬輛,同比下滑26.99%。按照規劃,2023年上汽集團將全力衝刺整車銷量600萬輛,銷量目標完成率僅爲21.09%。

在這場殘酷的行業淘汰賽中,受到波及的不單是上汽集團。日前,福特中國傳出將裁員1300人,悅達起亞則被曝出管理層將輪休1年;通用汽車、Stellantis、極星和沃爾沃等跨國汽車公司同樣在“斷尾求生”,相繼宣佈將裁撤部分崗位,以度過當前轉型的低迷時刻。

除了汽車企業出於本身轉型和盈利因素考量,美國高德納諮詢公司的分析師邁克·拉姆齊(mike ramsey)指出,隨着汽車行業面向電動車主導的未來,電動產業鏈所需要的勞動力將減少,且汽車公司現有員工大多不具備轉型所需技能和才華。

以美國爲例,相關研究顯示,如果缺乏有力保護和促進就業政策,在向電動車轉型的過程中,到2030年美國或有7.5萬汽車工人失去工作崗位。

與此同時,轉型中的汽車企業都面臨燃油車產能過剩的問題。乘聯會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底,汽車製造商產能TOP20產能合計爲3749萬輛,佔總量近九成,整體利用率卻低於五成。其中,吉利、長城、上汽大衆、長安福特、北京現代、悅達起亞等燃油車比重較大的企業,產能利用率均低於四成。

如何在新能源時代的浪潮中把穩方向,真正實現“大象轉身”,將是留給每一家傳統汽車製造商的難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