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生育率問題再度引發廣泛關注和討論。從全國來看,雖然2011年至今生育政策不斷放鬆,然而實際效果並不理想。2016年,出生人數達到2000年以來頂峯(1883萬人),此後持續下降,2022年降至956萬人(見圖1)。也就是說,出生人數下降一半隻用了六年時間,下降速度之快遠超預期。生育率偏低問題在一線城市也尤爲突出。北京常住人口出生人數自1998年以來持續增長,至2016年達到頂峯(20.2萬人)。此後一直呈下降趨勢,2022年降至12.4萬人。上海情況也類似,2016年出生人數同樣是1998年以來峯值水平(22.2萬人),至2022年已降至10.8萬人。

橫向比較來看,中國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生育率處於較低水平。近年來全球主要經濟體生育率呈下降趨勢(見圖2),然而中國生育率下滑速度遠高於其他主要經濟體。中國是全球前五大經濟體中生育率最低的國家。2021年,中國總生育率(每名婦女生育數)僅爲1.164,低於法國(1.83)、美國(1.664)、德國(1.58)、英國(1.56),甚至低於重度人口老齡化的日本(1.3)。韓國在發達經濟體中生育率處於最低水平,2021年韓國總生育率(每名婦女生育數)僅爲0.808。以目前中國生育率下滑速度,預計未來3-5年內可能將低於韓國。

未來生育率趨勢仍不容樂觀,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一是結婚登記人數持續下降。從全國來看,2007-2013年結婚登記人數持續上升,從950萬對增長到1327萬對,此後不斷減少,2021年僅爲764萬對(見圖3)。2012年以來北京結婚人數也持續下降,從17.4萬對下降至2023年的10.3萬對。上海自2013年以來結婚人數不斷減少,從15萬對下降至2020年的9.2萬對。結婚登記人數與出生人口高度相關(見圖4),結婚登記人數下降意味着出生人數大概率也將繼續下降。

二是人口流入持續減少。從一線城市人口流入情況來看,2016年以來常住人口就已經告別高增長階段。北京甚至已經出現人口淨流出,2016-2022年人口淨流出共計39萬人(見圖5)。這也使得北京常住人口出現下降,從2195萬下降至2184萬(見圖6)。上海自2021年開始人口也出現流出,2021-2022年人口淨流出共計18萬人。廣州和深圳2020-2022年常住人口已經基本停止增長。

三是政策支持難以起到預期效果。目前,不婚不育問題是一系列綜合因素所致,既有經濟因素,也有社會因素。從國際經驗來看,鮮有經濟體能在生育率出現下滑時阻止這一趨勢。世界各國出臺的鼓勵生育政策大都效果有限。基於當前國情,阻止生育率下滑十分困難,需要付出巨大的經濟成本和社會成本,而這一成本以目前經濟發展水平可能難以承受。雖然中國GDP總量排名世界第二,但人均GDP偏低(見表1)。2021年中國人均GDP僅相當於美國的18%、德國的25%、英國的27%、法國的29%以及日本的32%。雖然近年來已經出臺了一些鼓勵生育的政策,但與結婚和生育成本相比相差甚遠。未來生育率繼續下降幾乎難以避免,只是速度快慢的問題。

生育率下降將對學區房產生較大影響。一是學區房需求將大幅下降。以北京爲例,目前生育率下降已經對幼兒園招生產生衝擊,後續幼兒園大量關停是大趨勢。一般來說,出生人口在未來5-6年內會產生學區房需求。北京市出生人口在2016年達到頂峯,這也就意味着2022年是學區房需求高點的最後一年,2023年以後學區房需求將持續減少。

二是學區房價值將會下降。學區房最大的風險來自於政策變動。隨着出生人數不斷下降,學生越來越少,爲了避免更多的學校無生可招,多校劃片政策很可能會取消,一個小區將只能對應一個學區,對現有學區房構成利空。而對那些非學區房可能構成利好,因爲未來很可能會被劃入學區。並且,優質學區的學區房價值也會下降。由於出生人數持續減少,而優質學區資源相對固定,更少的學生對應固定的學區,這也就意味着優質學區房的稀缺性也會下降。此外,由於學歷開始貶值,高考重要性下降,優質學區的學區房亦趨於貶值。

三是優質學區和普通學區的差距將會縮小。幼兒園入學人數大幅下降將很快蔓延至小學,未來可能將有一半的小學將面臨被合併甚至是關停的壓力。屆時教師供給會大幅增加,競爭也會更加激烈,教學質量也會因此提升。普通學區將更加受益,並因此縮小與優質學區的差距。

學區房價值下降也會給一線城市房價下跌帶來壓力。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學區房炒作是一線城市房價上漲的重要驅動力,學區房普遍比非學區房貴10%-30%甚至更高。隨着學區房價值不斷下降,價格也可能出現較大調整,帶動整體房價下行。尤其是那些居住屬性弱學區屬性強的住房,價格調整幅度可能更大。

結婚人數和出生人數持續下降對經濟的影響十分廣泛,不僅不利於消費復甦,影響家電、母嬰消費品、家裝、房地產等諸多行業的發展,而且會導致中長期經濟增長目標實現難度加大。未來應採取切實有效手段,下大力氣提高結婚率和生育率,提升潛在經濟增速水平,助力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責編郵箱:[email protected]。)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