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連潤

2023年即將過半,上半年國民經濟延續恢復態勢,轉型升級持續推進。但是,當前國際環境複雜嚴峻,國內結構調整壓力較大,經濟恢復基礎尚不穩固。專家表示,一攬子穩增長政策措施正陸續推出,隨着政策效應持續釋放,下半年經濟企穩回升可期。

二季度經濟增長快於一季度

“二季度以來,經濟恢復狀況總體符合預期。”上海財經大學校長劉元春表示,5月消費、投資、服務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等指標環比都是正增長,經濟仍在恢復進程中。

6月成爲觀察上半年經濟運行情況的窗口期。平安證券發佈的中國經濟高頻觀察報告顯示,6月第三週,生產端開工率穩中有升。其中,黑色產業鏈生產全線回升,石油瀝青等工業品需求、汽車產業鏈景氣度處於高位。在需求端方面,居民線下經濟活躍度提升,乘用車日均銷量維持在高位,國內及國際航空客運流量、地鐵客運及市內交通活躍度同步提升。國內貨運物流總體平穩。

“從目前情況看,由於去年基數較低,二季度經濟增長明顯快於一季度。”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付凌暉日前在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表示。

對二季度經濟增速,劉元春預測,二季度經濟同比增速在7%左右。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表示,總體看,經濟增速在進入二季度後呈環比放緩態勢,但由於去年同期基數偏低,預計二季度GDP同比增速仍有望反彈至8.1%左右。

政策持續加力

當前經濟修復動能有待增強。“進入二季度,我國經濟整體仍在恢復進程中,服務業、消費仍在持續恢復,但是出口、投資增速回落,汽車、家居等耐用消費品相對低迷,經濟修復動能似乎有所減弱。”劉元春說。

增強經濟恢復動能,政策正持續加力。從財政政策看,專項債發行節奏加快。5月中旬以來,財政部已將今年剩餘地方債額度下達至各地。光大證券首席宏觀經濟學家高瑞東表示,隨着財政部將今年剩餘地方債額度下達至各省市,新增專項債發行有望邊際提速,並在三季度基本發完,後續政策將側重支持專項債儘快形成實物工作量、提升資金使用效益,以更好發揮穩增長功效。

從貨幣政策看,逆週期調節力度加大。6月13日,人民銀行下調7天期逆回購利率和SLF(常備借貸便利)利率10個基點,15日下調1年期MLF(中期借貸便利)利率10個基點,通過“降息”穩定經濟預期和提振市場信心,託底穩增長。6月20日,一年期、五年期以上LPR(貸款市場報價利率)均下調10個基點。

業內人士分析,央行上述舉措僅是宏觀政策發力的一部分,後續還有更多增量政策在路上。

仲量聯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兼研究部總監龐溟認爲,貨幣、財政、產業、科技、社會政策要更多協調配合、協同並進、接續發力、放大效能,着力以消費和投資拉動需求,努力穩定市場合理預期和社會總需求,形成共促高質量發展合力的良好局面。

經濟有望持續恢復向好

可以預期,隨着一系列穩增長政策效果持續釋放,經濟有望持續恢復向好。溫彬表示,下半年基數效應消退後,經濟同比增速將趨於回落。但隨着政策效應持續釋放,經濟增速有望觸底回升。

瑞銀亞洲經濟研究主管、首席中國經濟學家汪濤預測,隨着政策支持加碼,三季度消費將進一步溫和復甦、房地產市場可能企穩,經濟增長將再度加速。政策支持力度可能較爲溫和。

“到了三四季度,隨着基數提升,經濟運行會回到常態化增長水平。從全年看,經濟實現全年預期發展目標有很多有利支撐。”付凌暉表示,消費拉動作用逐步提升,創新動能積聚增強,改革開放紅利繼續顯現,經濟會逐步進入穩步恢復態勢。

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看來,今年以來,儘管經濟復甦的內生動力還有進一步提升空間,但總體而言,經濟增長好於預期,三重壓力有所緩解,全年經濟增速有望超過5%的增長目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