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 石詩語

“目前在售的預定利率3.5%的增額終身壽險產品還有兩隻,剩餘額度也不多了,其他的已經賣完或下架了,建議投資者有配置需求的話要抓緊。”某國有大行理財經理張爽表示。

日前,中國證券報記者實地走訪多家銀行及保險公司瞭解到,預定利率3.5%的增額終身壽險產品或將於6月30日全面停售,此後將被複利3%的同類型產品取代。

多位業內人士表示,增額終身壽險產品有一定的資產保值增值功能,但該產品相對比較複雜,投資者需保持理性,務必全面、清楚地瞭解產品,不要在產品的“停售”營銷下盲目入手。同時,投資者應根據自身風險偏好、投資能力等多方面因素綜合配置資產。

降低利差損風險

“複利3.5%,最後一波紅利產品,千萬別錯過!”“賣完不再有,不要錯過末班車。”日前,在各社交平臺上頻頻出現諸如此類的宣傳語。

自2022年底以來,預定利率3.5%的增額終身壽險產品的“停售潮”,就被部分代銷、直銷機構炒得沸沸揚揚。

“這幾天有好幾只預定利率3.5%的終身壽險產品已經沒有額度了,目前我們代銷的產品還剩三隻,現在這類產品是說停就停,過幾天就買不到這麼高的利率了。”北京地區某股分行理財經理王志萍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

另一家股份行保險銷售人員周茂茂向中國證券報記者透露:“這是最後一週賣預定利率3.5%的終身壽險產品,利率3%的產品已經走完審批流程了,估計最快下月初就上架了。”

談及對此類終身壽險產品利率調整的原因,多位業內人士分析稱,主要是出於控制負債成本與投資風險的考慮,降低利差損風險。

“由於近年來市場利率趨勢性下行且權益市場不確定性增加,保險資金的投資收益率持續低迷。若投資端的收益無法覆蓋負債端的成本,就會產生利差損風險,進而可能引發保險公司經營風險。”某保險資管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

此外,張爽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目前存款產品整體處於降息通道,多數產品利率已降至3%以下,保險產品也不能高出太多,利率要與其他類型產品持平。”

不同於存款產品

增額終身壽險是壽險的一種,但其“增額”的特點,讓其具有財產管理的功能。

目前市場上常見的增額終身壽險產品通常採取期交模式,交費期限有3年、5年、10年、20年不等。從第2個保單年度起,保險金額按基本保險金額的3.5%每年“複利”增加。因此,不少投資者人選擇投保增額終身壽險來實現財富保值、增值的目的。

同時,在當下存款產品屢屢降息的背景下,該類產品常被銷售人員以儲蓄產品的代替品來營銷。“3.5%的複利是寫入合同的,不管未來市場利率如何變化,這個利率都不會變,適合長期投資,應對目前利率下行趨勢。”王志萍訴中國證券報記者。

不過,增額終身壽險產品與存款類產品仍有較大差別。若投保人在保費交滿前退保,那麼保單的現金價值將受到較大折損。例如,投保人第一年交納保費20萬元,若在該年度選擇退保,則僅能退回7萬餘元。但若長期持有,在“複利”的加持下,該產品的收益相對不錯。

此外,也有產品經理透露,部分增額終身壽險產品提前支取會受到限制。“有的產品在未達到約定年限時,每年只能支取出總保費20%的現金,建議儘量用長期不使用的資金進行配置,或拆開爲多個保單,可以增加資金使用的靈活性。”周茂茂說。

調整心態和預期

6月以來,隨着多家銀行輪番降低存款利率,部分穩健型投資者爲尋覓較高利率低風險產品下足了功夫。不少儲戶甚至當起了“存款特種兵”,不惜跨越上百公里,異地購買高利率存款。

預定利率3.5%的的增額終身壽險產品自然也成爲不少投資者眼裏的香餑餑。多位業內人士表示,壽險產品相對比較複雜,合同約定條件較多,投資者在購買此類產品時,要保持理性,務必全面、清楚地瞭解產品,不要在產品的“停售”營銷下盲目入手。 

此外,投資者不必在“降息”趨勢下過度焦慮,招聯首席研究員董希淼認爲,當前投資者需要調整心態和預期,平衡好風險和收益的關係。要根據自身風險偏好、投資能力、投資經驗、可投資資產等多方面因素,設定投資目標,進行綜合性資產配置。

對於銀行而言,業內人士表示,保險公司及銀行等銷售渠道的工作人員,在營銷產品時應迴歸“保險姓保”的本質屬性,不應誇大此類產品的增值保值功能,以免誤導消費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