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產業已經進入大規模、市場化發展的新階段。

近日,國家能源局公佈了上半年全國電力工業統計數據,根據總裝機容量,光伏裝機已正式成爲我國第二大電源裝機,僅次於煤電。

作爲新興產業,光伏市場持續擴容總是伴隨着技術創新,而在衆多技術領域中,電池片是重中之重——光伏電池是將太陽能轉化爲電能的半導體器件,是光伏產業鏈中游的核心環節。

如今,光伏電池技術正處於快速迭代升級的階段,從傳統的P型PERC技術向N型新型電池技術轉變,而N型新型電池技術又以TOPCon和HJT爲主要路線。

那麼,哪種光伏電池技術在當下更具優勢?哪種技術又將彎道超車,成爲長遠未來的大贏家?

一、勇攀效率高峯,N型電池技術“兩頭開花”

光伏行業是一個高度競爭的行業,爲了降低度電成本、提高量產效率,各個光伏企業都在不斷地投入研發,尋求新的技術突破。

儘管P型電池(PERC技術)仍然憑藉製造工藝簡單、成本更低等優勢保持行業主流地位,但是其困境也非常明顯:當前PERC電池平均量產效率已達到23%左右,而理論轉換效率極限爲24.5%。

也就是說,P型電池量產效率已經接近理論極限,提升空間較小。而且,P型PERC電池還存在着光致衰減(LID)的問題,即在初次曝光後會出現效率下降的現象,這是由於P型硅片中摻雜的硼元素與氧原子形成硼氧對導致的。

因此,行業主要玩家都將目光投向新技術。在此前的2023光伏展上,各光伏設備廠均向N型設備加碼、提供解決方案,透露出N型新型電池技術的需求正在增長。

N型新型電池技術是指使用N型硅片作爲襯底的電池技術,其中最主要的兩種技術路線是TOPCon和HJT。這兩種技術路線都具有高效率、低衰減、低溫度係數、高雙面率等優點,理論效率極限分別爲28.7%和27.5%。其中:

· TOPCon(隧穿氧化層鈍化接觸)電池是在N型硅片背面形成隧穿氧化層和多晶硅接觸層,降低了金屬接觸複合速率,提升了開路電壓和短路電流。

· HJT(本徵薄膜異質結)電池是在N型硅片上增加一層非晶硅異質結,提高了開路電壓和填充因子。

目前,國內外各大光伏企業對於N型兩種技術路線都有所佈局,但是側重方向各不相同,TOPCon技術和HJT技術對市場份額展開爭奪是可以預見的。

TOPCon技術的主要推動者有隆基綠能、晶科能源天合光能、晶澳科技等,而HJT組件的推動者包括通威股份、天合光能、阿特斯、晶澳科技、東方日升等,不難看出有不少企業選擇了兩頭下注。

目前來看,N型TOPCon技術在投產方面佔據了先發優勢,越來越多光伏企業加快了Topcon電池的擴產腳步。比如,7月22日,協鑫集成發佈公告稱,向特定對象發行募集資金總額預計爲不超過 57.99億元,資金用途包括總投資38.85億元的蕪湖協鑫20GW(二期10GW)高效電池片項目,主要生產TOPCon電池。

這也導致市場預期TopCon電池將率先實現商業化大規模量產,搶佔下游市場,在未來獲得更多份額。

那麼,HJT電池還有反超的可能嗎?

事實上,在筆者看來,N型HJT技術纔是未來的發展方向。

TOPCon技術其實並非一種完全創新的技術,而是在PERC原有的8-10道工序基礎上增加2到3個工序即可實現的迭代技術。TOPCon技術投產快,也正是因爲它在工藝上與P型PERC電池較爲兼容,只需要增加一些新的設備和材料,如隧穿氧化層設備、多晶硅設備、低溫銀漿等。但是,這些設備和材料都會增加生產成本,並影響良率和穩定性。

而HJT電池主流工序只有4道(細分6步),相比PERC和TOPCon大幅簡化,因而具備更高的生產良率和提效潛力,比如鈣鈦礦與HJT疊加可明顯增強HJT電池轉換效率。因此,HJT技術纔是光伏電池片的革命性技術。

當前的問題是,HJT電池彎道超車TOPCon電池,應該怎麼做?

二、第一要素:打破成本桎梏

HJT電池能否彎道超車,首要因素是成本。

降本增效永遠是光伏行業的主旋律。

從去年下半年開始,A股光伏板塊整體估值持續下滑,中證光伏產業指數近一年跌幅達到33%。這背後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隨着光伏企業紛紛擴產,市場競爭不斷加劇,成本壓力逐漸突出,投資者對光伏企業盈利前景並不看好。

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國內外光伏市場都可以選擇更便宜的產品。這種局面下,成本更低,從而產品價格更低的企業纔有更強的競爭力。在近日舉行的“光伏行業2023年上半年發展回顧與下半年形勢展望研討會”上,中國光伏行業協會名譽理事長王勃華指出:“今年上半年的熱詞之一就是降價。”

相比P型電池,量產效率更高的N型電池毫無疑問更能代表未來,但是,成本也正是目前制約N型電池技術量產的主要因素。

N型電池成本上高於P型,尤其是HJT電池當前設備成本、材料成本更高。根據東吳證券的測算,綜合電池片的非硅成本來看HJT電池片的總成本,按照漿料0.13元/W(12BB&50%背副銀包銅)、靶材0.04元/W、設備折舊0.08 元/W以及其他製造成本0.05元/W等非硅成本合計0.3元/W,則硅料價格100元/KG、硅片厚度120微米時——HJT電池片的總成本約爲 0.67 元/W,而同樣厚度的TOPCon 約0.64元/W,PERC 約0.61元/W。

能否降低成本、成本降低的速度決定了HJT技術的未來。

一方面,當然要看作爲核心原材料的硅料成本——目前來看,這部分成本相對穩定。

供應過剩是硅料市場當前的趨勢。硅料價格上半年整體呈現下跌現象,相較去年最高價降幅超過78%,且下半年新增規劃產能較多,預期短時間內產業鏈價格不會大漲。

對此,中國光伏行業協會專家諮詢委員會專家呂錦標表示,今年下半年,多晶硅價格會有一些回調,但幅度不會很大,整體將保持供應充足的局面,價格將穩定在合理低位。

N型HJT電池的高成本來自純度更高的硅料,未來,隨着硅片厚度驗證持續下降,單瓦耗硅可以彌補高純硅料價差。

另一方面,非硅料成本也是降本的關鍵,而HJT技術在這些環節的降本空間非常具有想象力。

這部分主要包括銀漿成本和設備成本。而隨着電池片產業上游技術的進步,低溫銀漿國產化已基本實現。浙商證券研究所指出,隨着銀包銅、雙面微晶、0BB 技術持續導入量產,單GW設備投資額的進一步降低,HJT在非硅方面降本潛力大。

未來,當成本不再是劣勢,HJT電池產業化進度必將加速。

三、產業鏈協同創新,穿透紅海入藍海

解決成本問題需要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協同創新,突破工藝和設備供應的難關。

工藝優化和設備改進是控制成本的最佳手段。比如,6月,羅博特科出貨了首臺單體GW銅電鍍設備,將銅電鍍設備單臺產能從600MW提升到1GW,還減少了20%的佔地面積,顯然將優化光伏電池廠商生產成本。

同時,N型HJT電池想要大規模擴產,追趕N型TOPCon電池的腳步,還必須解決設備供應的問題。根據上海有色網SMM調研,目前,國內可量產HJT核心設備及整線設備的企業僅4家公司,HJT設備產能較爲緊張。

產業鏈中游光伏設備企業擴大設備產能,提升設備技術是破局關鍵。國內已實現HJT整線設備供應能力的企業,比如邁爲股份、捷佳偉創等,應該更重視對包括設備投資額中佔比過半的PECVD在內的核心設備技術層面的突破。

無論如何,在當前行業激烈的競爭下,發展HJT電池“卷”出一條路是光伏企業的必然選擇。目前,越來越多光伏企業開始加入HJT電池生產線的投建大軍中。經上海有色網SMM近期調研,國內規劃佈局HJT電池生產線的公司有46家左右,項目基地達59個以上。國內HJT電池規劃產能達到308GW以上,相較年初規劃規模增長了163%。產能規劃最大的公司爲華晟,其次東方日升。未來預計多家龍頭公司將進入HJT電池擴產大軍。

而來自下游的需求增長也一定會推動上游企業技術迭代和創新,以爭奪更多客戶。SMM預計,2024年將爲HJT電池產能擴張大年,預計此後在N型電池市場獨具競爭優勢。HJT有望在2025年之前量產單瓦成本低於PERC/Topcon電池成爲市場主流,並在2027—2030年之間與鈣鈦礦優勢結合大幅推動其市佔率提升。

可以預見,以高效N型光伏產品爲動力,光伏產業鏈上下游都將迎來新一輪強勁發展的機遇。

只不過,在這一輪浪潮裏,光伏企業需要回歸科技屬性,篤定創新比擴產重要。越早突破新電池技術限制的企業,越有機會站在浪頭。

來源:松果財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