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朱妍

8月8日,“公募基金規模首超銀行理財”的話題引起熱議。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6月底,銀行理財市場存續規模爲25.34萬億元,公募基金總規模爲27.69萬億元,銀行理財規模首度被公募基金反超。

銀行業理財登記託管中心近日發佈了《中國銀行業理財市場半年報告(2023年上)》(下稱《報告》),《報告》顯示,截至6月末,銀行理財市場存續規模爲25.34萬億元,較去年末減少了2萬億元有餘。

與此同時,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下稱基金業協會)數據顯示,截至6月末,公募基金數量衝上10980只,規模達到27.69萬億元。

2018年資管新規頒佈,資產管理行業“打破剛兌,迴歸本源”,居民財富開始逐漸從銀行理財、信託等領域“搬家”。與此同時,公募基金還承接了房地產投資熱情降低後的資金、養老第三支柱推動的養老需求資金等,逐漸成爲了財富管理的主流投資方向。

近些年來,公募基金管理規模總體維持着較快的增長速度,尤其以2020年及2021年爲甚。2019年末,公募基金管理規模爲近15萬億元,2020年末爲近20萬億元,2021年末突破25萬億元,2022年末爲26萬億元。

農銀匯理基金總經理程昆表示,作爲資管行業的“排頭兵”,公募基金已成爲大衆理財的重要選擇。

從1998年蹣跚起步至今,公募基金行業已走過了25年。但在行業管理規模接近28萬億元的當下,權益類產品的佔比依然不高。基金業協會數據顯示,截至6月末,股票型、混合型基金的規模佔總規模的比重不到三成。

近些年來,監管部門不斷推動權益類基金髮展,鼓勵公募基金行業的總量提升、結構優化。某銀行系基金公司人士認爲,國家設立公募基金的主要目的在於發展權益投資、促進直接融資、切實服務實體經濟發展。一家基金管理公司要長久發展,權益投研能力的提升是重中之重。

“做好固收產品,能讓一家基金公司解決‘喫飯問題’,但只有做好權益產品,才能做出長久的品牌。對一家基金公司如是,對整個行業亦如是。”該人士說,隨着資管行業進入統一監管標準時代,面對衆多競爭者,權益業務和權益投研能力是基金行業的核心競爭力所在。未來,作爲市場中長期資金的重要來源,權益類基金的發展空間依然巨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