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彭揚 歐陽劍環

我國將增發2023年國債1萬億元、地方債提前批額度有望繼續在四季度下達、公開市場操作力度加大……近段時間,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持續發力。 

業內人士認爲,在財政政策積極發力的同時,預計四季度降準的可能性較大,將爲政府債發行創造適宜的流動性環境。

財政發力路徑明晰

當前積極的財政政策正加力提效。中央財政將在四季度增發2023年國債1萬億元,全國財政赤字將由3.88萬億元增加到4.88萬億元,預計赤字率由3%提高到3.8%左右。

“增發國債1萬億元傳遞財政積極發力的信號。”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說,增發國債資金將主要用於災後重建、防洪治理等工程,與基建關聯度較高,將對今年四季度和明年GDP增速產生顯著拉動作用。

光大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所所長高瑞東認爲,今年四季度增發國債爲明年一季度基建靠前發力、對沖地產投資下滑風險作出預先安排。

在增發國債的同時,下一年度新增地方政府債務限額有望提前下達,也折射出積極的財政政策正在發力。

爲加快地方政府債券發行使用進度,保障重點領域重大項目資金需求,發揮政府債券資金對穩投資、擴內需、補短板的重要作用,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10月24日表決通過了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授權國務院提前下達部分新增地方政府債務限額的決定。根據決定,授權國務院在授權期限內,在當年新增地方政府債務限額(包括一般債務限額和專項債務限額)的60%以內,提前下達下一年度新增地方政府債務限額。

市場普遍預計四季度有萬億級明年新增債務限額提前下達給地方。“從當前經濟形勢以及往年經驗看,明年提前批額度在今年11月或12月頂格下達的概率較高,發行或從明年元旦後啓動。”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認爲。

保持貨幣信貸總量適度

“逆週期調節過程應當以財政政策爲主,貨幣政策進行配合。”上海財經大學校長劉元春說,貨幣政策要爲財政支出、債務發行、重點項目快速推進創造有利的金融環境。 

正如人民銀行行長潘功勝日前所言,穩健的貨幣政策更加精準有力,把握好逆週期和跨週期調節,保持貨幣信貸總量適度,節奏平穩。

今年以來,央行加大穩健的貨幣政策實施力度,綜合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兩次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釋放長期流動性。引導金融機構保持信貸總量適度、節奏平穩。截至9月末,廣義貨幣供應量同比增長10.3%,社會融資規模存量同比增長9.0%,在保持物價穩定的情況下有力支持經濟恢復。 

“在防止資金套利空轉背景下,預計貨幣政策重心會過渡到‘寬信用’,繼續強化企業、居民中長期貸款投放,進而增強對實體經濟的帶動作用。”浙商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超表示,降準、降息、具有“準財政”屬性的政策性金融工具等將持續發力。 

招聯首席研究員董希淼認爲,除總量工具外,應更好發揮結構性工具作用。應突出結構性工具在支持小微民營、科技創新、綠色發展等方面的積極作用,使貨幣政策更加精準有力。

人民銀行10月25日公佈的數據顯示,根據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情況表,截至2023年9月末,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餘額爲70180億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