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心理

人們常說:“有錢不去兩地,沒錢不求兩人。”

這兩地究竟是哪兩地?兩人又是哪兩人?記住老祖宗的忠告,這些道理既現實又心酸,
不去兩地:
第一處是充滿誘惑的地方。
在《人性的弱點》這本書中,作者卡耐基寫道:“這世界從不缺少貪婪成性、自私自利之人。”在漫長的人生旅途中,每個人都會遇到很多誘惑。
我們無法改變自己所處的環境,但是可以改變看待這些事情的態度。
誘惑是一種很有魔力的東西。只要有一次沒能抵得住誘惑,就會接二連三打破自己的底線。
比如賭場。
俗話說,十賭九輸。在賭場中,輸得傾家蕩產的人大有人在。就像《活着》裏的福貴,在敗光了祖上留下的財產時才真正大夢初醒,意識到自己的行爲是多麼愚蠢。

01
在賭場上的人,基本上都抱着一種僥倖心理。
他們總是天真地以爲,“天上掉餡餅”這種好事會落到自己頭上。
於是,賭贏的時候他們總想贏更多,賭輸的時候又會因爲不甘心繼續賭,即使賠上身家性命也在所不惜。
正因如此,在面對誘惑的時候,一定不要試圖挑戰、試探人性。
所以,抵制誘惑的最好方法不是拒絕誘惑,而是遠離充滿誘惑的地方。
不過,在面臨人生的種種選擇時,難免會出現身不由己的時候,在這種情況下,人們又該如何面對誘惑呢?
丹尼爾·阿克斯特認爲,自控靠的其實不是意志力,而是一種眼力。
在他看來,這種眼力是一種預見未來的能力。
當人們能夠預見到自己這麼做可能會帶來的後果時,往往就會明確自己現在最佳的選擇是什麼。
也就是說,那些無法抵制住誘惑的人,往往都是一些不知道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麼的人。
他們能夠看到的只有眼前的一點利益,從來不會以長遠的目光去看待當下,所以他們很容易被誘惑。

02
第二個不要去的地方是充滿慾望的地方。
人的慾望是無窮無盡的。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慾望是驅動人們做出某種行爲的動機。
活在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會產生一定的慾望,求知慾、物慾、表現欲、生理慾望等都是慾望的一種。
慾望既有積極的一面,也有消極的一面。
它可以驅使人們作出行動,幫助人們實現進步,但同時,慾望也可以讓人們失去自我,成爲慾望的奴隸。
在這個物慾橫流的時代,每個人都會經歷慾望的挑逗。
當今時代已經是電商的天下,只要打開手機,人們就會看到各種各樣的廣告和直播。
在這種情況下,即使不需要某種東西,很多人也難以經得住“買買買”的誘惑。
此外,還有一些人陷入了“精緻消費”的陷阱。
休閒舒適的下午茶、充滿鬆弛感的city walk,都成了人們標榜精緻的一種手段。
然而,人的物慾被滿足了,但是內心卻仍然感到空虛。
佛家認爲,慾望是一切痛苦的根源,在佛經中,慾望也叫做“我執”,是一種執念。
這種執念就像一個枷鎖,把人牢牢鎖住,讓人失去自由與靈性,智慧與理智。
所以現在也有一些人提倡“極簡生活”,減少不必要的消費,把資源和時間投入到真正值得的事情上。
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人能夠活成一座孤島。
在生活中,人們總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困難,每個人都會遇到需要他人幫助的時候。
然而,並非所有的人都值得信任,也並非所有的人都能夠爲你提供幫助。
在需要他人幫助的時候,一定不要求這兩種人:

03
第一種是看不起你的人。
佛曰,衆生平等。但是在某些人眼中,自己天生就比他人高貴。
這類人的心裏通常有一套自己的評判標準,他們把人分成三六九等,看不起那些不如自己的人。
因此,在需要幫助的時候,一定不要向看不起自己的人尋求幫助。
當你需要幫助的時候,他們不僅不會提供幫助,反而還要對你進行挖苦和嘲諷。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這種人的慕強心理一般都比較嚴重。
他們奉行弱肉強食的原則,只有那些強大的人才能獲得他們的青睞。
所以,面對這些人,最好的方式就是讓自己變強,不要向對方示弱。只有在變強之後,這類人才能真正尊重你。
這就是社會最殘酷的現實,在當今時代,沒有實力的人往往也談不上什麼自尊心。
第二,不要求那些落井下石的小人。
司馬遷在《史記》中寫道:“天下熙熙,皆爲利來;天下攘攘,皆爲利往。”
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很多時候其實都是利益二字。
心理學上認爲,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本質上就是利益關係。心理學家霍斯曼認爲,人際關係的本質就是利益交換。雖然有些殘酷,但卻十分真實。
當一個人發達的時候,他的身邊總是不缺恭維他、討好他的人。
當一個人落難的時候,那些當初圍在他身邊的人自然也會散去。這就是人性,本來也是無可厚非的。
然而,世界上有這樣一羣人,在他人得意的時候,他們總要上前討好。
但當他人失意的時候,他們不僅要和這些人劃清界線,還要落井下石。
在需要他人幫助的時候,一定不能向這種落井下石的小人求助。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這類人往往都極其自私,他們最關注的就是自身的利益,甚至爲達目的不擇手段。
向他們尋求幫助,無異於將自己的弱點展示給他們,可能會給自己造成更大的損失和傷害。
中國有句古話,叫做:“落魄見真心,患難見真情。”
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雖然存在一定的利益交換,但是卻仍然不乏仁義之士。
向他人尋求幫助,其實就等於一種信任,將自己的傷口和弱點暴露給他人。
因此,求助的對象才顯得尤爲重要。
有錢不去兩地,沒錢不求兩人,這纔是活得最通透的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