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說到,1925年8月“廖案”發生後,以第四軍軍長梁鴻楷爲代表的一系列粵軍將領受到牽連(梁家人後交了約16萬銀元,梁本人關了一年多放出來,副軍長張國楨、旅長楊錦龍、梁士鋒則被槍決)。

張發奎一度以爲自己作爲梁的親信,也會被繳械,不過後來的事實證明他的擔心是多餘的。梁鴻楷被捕後,第四軍番號給到李濟深部,張發奎升爲第四軍獨立旅旅長(陳銘樞升爲第10師師長,陳濟棠升爲11師師長,梁鴻林升爲12師師長)。

05)張發奎團隊的骨幹們(獨立旅時期)

1925年時的梁鴻楷

張發奎有着光榮的革命歷史,從軍以來戰功累累,被視爲組織忠貞同志,當時他僅是個中級軍官,並沒有證據表明他與“廖案”有關係,如果僅僅因爲他和梁鴻楷關係好,或者跟親蔣的陳銘樞關係不好,就要對他動手,那將有失公允,不利於團結,組織是不可能不考慮這點的。

另外,他跟第四軍副軍長陳可鈺的關係非同一般,上面也是有人的(1922年他任警衛團營長時,在梧州因收賭場黑錢發生爭執而襲擊了友軍,被陳炯明下令逮捕,正是當時的警衛團長陳可鈺獻計保了他一命)。一年後他在北伐中成了汪精衛派系的嫡系軍事力量,也說不定此時的國府主席兼軍W會主席汪精衛已經相中了他。

可見,只要爲人實在且有本事,要找靠山那是水到渠成的事。

05)張發奎團隊的骨幹們(獨立旅時期)

汪精衛與張發奎(左)

張發奎團擴編爲獨立旅時還有個插曲,當時軍隊編制已實行仿蘇的“三三制”(師轄三團,團轄三營,取消了旅級編制),以張發奎的資歷與職銜(擴編前陳銘樞旅第一團團長),陳銘樞升師長,他理應升爲副師長。

但陳銘樞向組織提議,說張團長很能幹,應該給他空間到外面發展更好。言外之意,陳銘樞不想和他繼續搭檔了(第一次東征打興寧前,有次張發奎因不滿安排,在旅部會議開到一半時回團部睡覺去,陳銘樞不得不找他的參謀長許志銳佈置作戰任務)。這樣,組織不同尋常的給張部安了個“獨立旅”的編制。

張發奎獨立旅的參謀長還是許志銳,下轄兩個團,前第一營營長朱暉日升爲第一團團長,團附蘇德燊,第三營營長黃琪翔升爲第二團團長,團附吳奇偉

吳奇偉也是陸軍小學六期同學(保定六期生),和黃琪翔是梅州同鄉,不過他是大埔人。民國時大埔縣出了上百位將官,其中不乏響噹噹的人物,如國民黨元老鄒魯,陳誠土木系的二把手羅卓英,曾任戰區副司令官的範漢傑(此時在陳銘樞第十師任營長,和蔡廷鍇平級),52軍軍長趙公武等。

05)張發奎團隊的骨幹們(獨立旅時期)

張發奎(左)、黃琪翔(中)、吳奇偉,攝於1938年

原第二營營長繆培南在瘦狗嶺作戰時受傷,此時正在養傷,他的第二營撥給了陳銘樞新組建的第十師(陳銘樞第十師成立時,只有蔣光鼐的二十八團是完整的)。

獨立旅組建一個月後,即開拔東江參與第二次東征(時東征軍總指揮爲蔣介石),此時整旅僅一千七百餘人,實際約等於一個滿額團的編制。

1925年10月22日正午,張發奎旅在河源紫金熱湯墟與林虎部近萬人發生正面遭遇戰(原舊桂系悍將林虎在孫陳開戰後投靠了陳軍)。

林軍主將有外稱“三黃散”的勇將黃任寰、黃業興、王定華三人,發現張旅孤軍深入後,隨即展開兩翼,欲將其團團圍住,殲之而後快。(民國兩廣軍史充滿着戲劇性,黃任寰是陳濟棠發跡前在舊桂系部隊的老上司,此時與陳濟棠所在的東征軍交戰,三十年代陳濟棠得勢後,黃任寰任陳手下的師長。黃業興是李宗仁在舊桂系部隊時的老上司,李宗仁任營長時,黃是團長)。

05)張發奎團隊的骨幹們(獨立旅時期)

舊桂系悍將林虎

張發奎面對強敵異常冷靜,一面請派陳濟棠部火速馳援,一面以攻爲守,主動出擊正面連破林部多處陣地,避免陷入被圍死的困境。在強敵持續壓迫下,張旅官兵死傷枕藉,但仍前仆後繼,奮勇衝殺,終於等到李務滋獨立團、十二師三十四團的增援,合力將敵軍擊潰。

張旅以一打五,堅持了一天一夜沒潰退,驍悍之名響徹敵我兩軍,張本人由此多了個“張發癲”的花名。

(未完待續,竟然看到這裏了,如果覺得不錯,隨手點個贊鼓勵吧。您的支持,是作者下筆的動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