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談及五代至北宋初的著名將領時,筆者認爲符彥卿是一名繞不過去的顯赫人物。符彥卿身經百戰,豐功偉績,名震華夷。他一生歷仕五朝十三帝,分別在後漢、後周、北宋三個朝代三次被封爲王,三個女兒分別嫁給了周世宗和宋太宗,貴爲皇后,母儀天下。生活在那個戰亂頻仍、政權更迭的時代武將,他的一生可以說是最完美的人生了。

歷仕五朝與十三帝

符彥卿(898-975),字冠侯,五代、北宋時宛丘(今河南淮陽)人。他出身將門,祖父乃吳王符楚,父親是秦王符存審。符彥卿兄弟九人均爲鎮守一方的軍事將領,《舊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和現有關史料中,對其戰功均有記載。符彥卿歷仕五朝十三帝,即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北宋五個朝代,後唐的唐莊宗李存勖、明宗李嗣源、閔帝李從厚、末帝李從珂,後晉的高祖石敬瑭、出帝石重貴、契丹皇帝耶律德光,後漢的高祖劉知遠、隱帝劉承祐、後蜀後主孟昶,後周的太祖郭威、世宗柴榮和宋太祖趙匡胤十三位皇帝。

符彥卿作爲一名武將家庭出身,在戰火中成長起來的傑出將領,具有高超的武藝和豐富的軍事理論素養,身經百戰。他在戚城、陽城、定州諸戰役中多次與契丹交戰,名震敵國。特別是在陽城之戰後,符彥卿的威名讓契丹軍隊聞之膽寒。元脫脫等撰《宋史·列傳第十·符彥卿傳》曰:“遼人自陽城之敗,尤畏彥卿,或馬病不飲齕,必唾而咒曰:‘此中豈有符王耶?’晉少主既陷契丹,德光之母問左右曰:‘彥卿安在?’或對曰:‘聞其已遣歸徐州矣。’德光母曰:‘留此人中原,何失策之甚!’其威名如此。”

符彥卿作爲一名有勇有謀的將領,這可從《琅琊符氏文化志》中宋朝名人高嵎《題忠宣魏王符彥卿像》一詩得到確證:“忠宣之勇,好謀而戰。忠宣之氣,集義所生。傲慢自處,寵辱不驚。增光史冊,推倒羣英。端然狀貌,恭乎威名。形容莫罄,數語載庚。”

因符彥卿是後唐名將符存審的第四子,所以被軍中稱爲“符第四”。歷朝所賜他的鉅額財富,他將其盡皆分給下屬,所以士卒都樂於爲他效命。《宋史·列傳第十符彥卿傳》載:“彥卿將家子,勇略有謀,善用兵。存審之第四子,軍中謂之‘符第四’。前後賞賜鉅萬,悉分給帳下,故士卒樂爲效死。”

卓越的戰功,自然和高超的武藝分不開。《宋史·列傳第十·符彥卿傳》載:“彥卿年十三,能騎射。清泰初,改易州,兼領北面騎軍,賜戎服、介冑、戰馬。嘗射獵遂城鹽臺澱,一日射獐、彘、狼、狐、兔四十二,觀者神之。”這種少年時期練就的武功自然和其武將家庭出身的背景有很大關係。如果僅僅有高超的武藝而沒有較高的軍事理論水準,那隻能算是一員猛將,卻不會成爲一個軍事家。

圖片符彥卿畫像 

符彥卿著有《人事軍律》《五行陣圖》,今已佚。符彥卿勇而有謀,善於用兵。《宋史·志第一百七輿服六》載:“軍中符信,切要杜絕奸詐,深合機宜。今請下有司造銅兵符,給諸路總管主將,每發兵三百人或全指揮以上即用。又別造傳信朱漆木牌,給應軍中往來之處,每傳達號令、關報會合及發兵三百人以下即用。又檢到符彥卿《軍律》有字驗,亦乞令於移牒、傳信牌上,兩處參驗使用。”此處所說的字驗,指的就是軍中傳遞命令和情報的密碼,作用非常重要。另外,許多宋代的史料關於陽城之戰的記載在談到符彥卿時,符彥卿除顯示了一員猛將的角色外,還扮演了重要的謀士的角色。可見,符彥卿不但有高超的武藝,而且還有較高的軍事理論水準。

三個朝代三次封王

符彥卿歷仕五朝十三帝,戰功卓著,歷任散員指揮使、吉州刺史、忠武節度使、天雄節度使、守太師等職。先後分別在後漢、後周、北宋三個朝代三次被封爲王,累封爲魏王。

開運三年(947)十二月,投降契丹的彰國軍節度使張彥澤引契丹軍攻陷汴州,滅亡後晉,耶律德光改國號爲遼。符彥卿與高行周自澶州南下,投降遼朝。遼軍滅晉後,縱兵劫掠、殘害百姓。中原地區義軍紛起,耶律德光於是讓符彥卿返回武寧軍鎮壓“徐、宋寇盜”。符彥卿行軍至甬橋時,義軍首領李仁恕正領衆數萬進攻徐州。符彥卿突然領騎兵數十人至徐州城下,李仁恕派人拉住符彥卿的馬,請求與其一同入城。經符彥卿之子符昭序勸說,李仁恕撤圍離去。後漢高祖劉知遠攻入汴州後,符彥卿入朝覲見,被改授爲泰寧軍節度使,加兼侍中一職。乾祐(948-950)年中,又加兼中書令,改封魏國公。再拜守太保銜,轉爲平盧軍節度使。後漢隱帝劉承祐誅殺宰相楊邠等人後,召符彥卿急赴朝。廣順元年(951),後周太祖郭威下詔,進封符彥卿爲淮陽王。開封府尹劉銖被殺後,郭威將其在京師的宅邸賜給符彥卿。

廣順二年(952),郭威親征泰寧軍節度使慕容彥超,符彥卿前往行在,獻上馬、錦彩等物及一萬石軍糧,頻頻受到郭威賞賜。不久後,符彥卿移鎮鄆州,任天平軍節度使。郭威本想讓符彥卿接替王殷任天雄軍節度使,但因遼軍突起,只得暫留王殷控制局勢,所以符彥卿仍留鎮天平軍。廣順三年(953),王殷獲罪被殺,郭威正式授符彥卿爲大名府尹、天雄軍節度使,並進封他爲衛王。《宋史·列傳第十符彥卿傳》載:“周祖即位,封淮陽王。劉銖誅,以其京城第宅賜彥卿。及徵兗州,彥卿朝行在,獻馬及錦彩、軍糧萬石,連被賜賚。俄移鎮鄆州。會召魏府王殷,欲以彥卿代鎮。俄遼人起兵,留殷控扼,故彥卿不入朝。殷得罪,即以彥卿爲大名尹、天雄軍節度,進封衛王。”

顯德元年(954)二月,北漢世祖劉崇乘、後周世宗柴榮新即位之初,聯合遼朝大將楊袞進逼澤(今山西晉城)、潞(今山西長治)二州。符彥卿奉命從磁州(今河北磁縣)固鎮路行軍,對北漢、遼朝聯軍後方造成壓力。三月,柴榮從都城大梁(今河南開封)出發,親自北上禦敵。符彥卿則被任命爲河東行營一行都部署、知太原行府事,統領步、騎軍兩萬。同月,柴榮在高平之戰中大敗北漢、契丹聯軍。五月,柴榮乘勝追擊,攻陷北漢數州。符彥卿與諸將認爲軍糧不足,請求撤軍。柴榮不許。等到周軍包圍北漢都城太原時,符彥卿與天平軍節度使郭從義、義成軍節度使向訓(即向拱)等率步、騎兵一萬餘人奔赴忻州,防止遼朝南下救援北漢。符彥卿在此期間,還收降北漢所屬的盂縣。遼朝在忻州背面駐軍,所派遊騎也抵達忻州城外。符彥卿等與遼軍展開大戰,華州節度使史彥超前鋒軍隊追擊,脫離大軍,中伏戰死。當時,諸將意見不合,而太原久攻不下,再加上糧餉不繼,柴榮最後只得撤軍。柴榮賜符彥卿繒彩、鞍勒馬等物,讓他回到本鎮。周軍回京後,柴榮又拜符彥卿爲太傅,改封魏王。《宋史·列傳第十符彥卿傳》載:“世宗乃班師,數賜彥卿繒彩、鞍勒馬,遣歸本鎮。還京,拜彥卿太傅,改封魏王。恭帝即位,加守太尉。”

三個女兒貴爲皇后

符彥卿有三個女兒先後嫁給了周世宗柴榮和宋太宗趙光義,貴爲皇后,母儀天下。這可與南北朝時期的北朝名將獨孤信的三個女兒貴爲皇后(獨孤皇后)媲美。《宋史·列傳第十符彥卿傳》載:“周世宗宣懿皇后、太宗懿德皇后,皆彥卿女也。自恭帝及太祖兩朝,賜詔書不名。”符彥卿生有七子六女,先後有三個女兒成爲後周、北宋朝的皇后,母儀天下,《宋史》均有傳。符彥卿有三個女兒分別爲宣懿符皇后、後周符太后和懿德符皇后。

宋歐陽修撰《新五代史卷二十週世宗家人傳第八·皇后符氏》載:“宣懿皇后符氏,其祖秦王存審,父魏王彥卿。後世王家,出於將相之貴,爲人明果有大志。初適李守貞子崇訓。守貞事漢爲河中節度使,已挾異志。……於是決反。而漢遣周太祖討之,逾年,攻破其城。崇訓知不免,手自殺其家人,次以及後,後走匿,以帷幔自蔽,崇訓惶遽求後不得,遂自殺。漢兵入其家,後儼然坐堂上,顧軍士曰:‘郭公與吾王父有舊,汝輩無犯我!’軍士見之不敢迫。太祖聞之,以謂一女子能使亂兵不敢犯,奇之,爲加慰勉,以歸彥卿。……太祖於後有恩,而世宗性特英銳,聞後如此,益奇之。及劉夫人卒,遂納以爲繼室。世宗即位,冊爲皇后。……師久無功,遭大暑雨,後以憂成疾而崩。……葬於新鄭,陵曰懿陵。後立皇后符氏,後妹也。國初,遷西宮,號周太后。”

《琅琊符氏文化志》載:“後周符太后(?-993),名金環,魏王符彥卿女,大符皇后之妹。據載大符皇后(宣懿皇后)病重時,自知大限將至,因放心不下四歲的兒子柴宗訓,向周世宗薦其二妹代爲照管,周世宗遂將其納入宮中。顯德六年(959),周世宗駕崩,柴宗訓繼位,尊小符皇后爲皇太后,垂簾聽政。建隆元年(960),趙匡胤發動陳橋驛兵變,奉周帝爲鄭王,符太后爲周太后,移居西宮。建隆三年(962),遷恭帝等至房州(今胡北省房縣)。《文獻通考》雲:‘世宗後符後爲尼。’於淳化四年(993)卒,附葬於懿陵。”

《宋史卷二百四十二·列傳一·后妃上》載:“懿德符皇后,陳州宛丘人。魏王彥卿第六女也。周顯德中,歸太宗。建隆初,封汝南郡夫人,進封楚國夫人。太宗封晉王,改越國。開寶八年薨,年三十四。葬安陵西北。帝即位,追冊爲皇后,諡懿德,享於別廟。至道三年十一月,詔有司議太宗配,宰相請以後配,詔從之。奉神主升祔太廟,後姊,周世宗後也,淳化四年殂。”

圖片符彥卿及三個皇后女兒 丁恩東繪 

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河南省淮陽縣的李乃慶先生,以宣懿符皇后、後周符太后和懿德符皇后爲原型,創作出版了30餘萬字的長篇歷史小說《符氏三皇后》。小說講述了五代十國這段中國歷史最動盪的時期內,宛丘人符彥卿的三個女兒相繼輔助後周皇帝柴榮及宋太宗趙光義成就帝業的故事。其中,兩個做了後周皇帝柴榮的皇后,一個做了宋太宗趙光義的皇后。《符氏三皇后》說:“符氏一門三後,一個隨君南征北戰,助君統一天下;一個垂簾聽政,偕子治理國家;一個深明大義,助君成就帝業。姐妹三人忠義賢良、聰明智慧,累朝襲寵,堪稱人臣之貴極也。然而,由於她們處在戰火連天、遍地橫屍的動盪時期,雖然都助君成就了大業,卻命運多舛。”

《宋史·列傳第十符彥卿傳》載:“居洛七八年,每春月,乘小駟從家童一二遊僧寺名園,優遊自適。”從開寶二年下半年至開寶八年的六年多時間裏,符彥卿在洛陽的最後幾年,心情是愉快的。開寶八年(975),符彥卿卒,享年78歲。

王祜的兒子、給宋真宗當了多年賢相的王旦,在符彥卿的墓道石碑上,曾刻了《題符公忠宣魏王墓》一首詩:“五朝恩寵更無前,花甲周流七十年。真有英才堪輔佐,誰言與世共推遷。老來得遂優遊樂,身後還承寵渥偏。荒草夕陽埋玉處,行人下馬拜新阡。”這首詩收錄進《琅琊符氏文化志》,詩中說得十分清楚,也十分肯定。符彥卿在五朝中都受到了前人少有的恩寵,路人行經其墓前,都要下馬行禮,表示敬意。王旦詩中的“老來得遂優遊樂”和《宋史·符彥卿傳》上他在洛陽時的“優遊自適”,權威地證實了符彥卿去世前的生活和心境。 

(符號,貴州六盤水市水城區文聯主席,作家。本文刊於《文史天地》2023年第2期)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編輯:朱陽夏    責編:陳泰湧    審覈:馮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