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

詩 詞 聯 話

圖片


圖片

點擊上方藍色文字關注我們

詩詞有約,一號詩巷歡迎各位的到來。

這裏有最美的古詩詞與深度解析,讀多了你會寫詩的。

圖片

秋思

張籍

洛陽城裏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

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

沒有哪個季節比秋天更能引起人們的愁懷。

因爲落葉飄零,因爲細雨連綿,因爲雁字南辭……,所以,秋天歷來都是傷感的。

而秋天的傷感,又無不與“鄉愁”有關。

就如詩人張籍在上詩中所云,遇見秋風,鄉思萬重

你多久沒有回家了?在秋日的某個黃昏、某個夜晚……,你是不是又想家了?

圖片

來讀詩吧,帶上最深的鄉思。

無關名氣,旨在分享大美;詩巷在本期要跟大家分享的,是明朝詩人何景明的一首詩。

這是一首寫在秋天的詩,全篇飽含至深的愁思,後兩句尤其動人。

圖片
圖片
圖片
圖片

雨夜

明·何景明


院靜聞疏雨,林高納遠風。

秋聲連蟋蟀,寒色上梧桐。

短榻孤燈裏,清笳萬井中。

天涯未歸客,此夜憶江東。‍

圖片

作者與背景

圖片

何景明,字仲默,號白坡,又號大復山人,我國明朝時期的詩人。

何景明8歲便可作詩行文,奈何他步入仕途後,也是歷盡了百般坎坷,最後因勞累而病逝。

這首詩是作者在一個深秋的雨夜所寫,詩中臨摹了淒涼的景物,也表達了作者思鄉時淒涼的心境,讀來讓人頗有感觸。

圖片

深度解析

圖片

詩的首聯直接切題,把雨夜的寒涼之意體現出來:院靜聞疏雨,林高納遠風;院子裏靜悄悄的,可以聽到細雨的聲音,高高的樹林中滿是從遠處吹來的寒風。

秋天裏最典型的莫過於“雨”“風”這兩個物象,而作者就是充分利用了典型物象去突出典型的意境與情感色彩。

“疏雨”“遠風”很自然地將秋的涼意體現出來,外加“院靜”“林高”這樣的詞語搭配,詩中的寂靜、淒涼之意便流露得更加鮮明濃郁。

從句式來講,此詩的首聯則是運用了工整的對仗形式,使得二句擁有了一種嚴謹整齊的節奏美。

這首詩有一個特點,那就是在反覆地突出“聲音”:秋聲連蟋蟀,寒色上梧桐;秋聲連着蟋蟀的叫聲在耳邊響起,秋日的寒色已經悄然地漫上了梧桐樹。

首聯中寫到了“雨聲”,初步體現寒意,而在頷聯中,作者又寫到了“秋聲”與蟋蟀的聲音,這就使得那味寒意再次得以突現。

另外值得一說的是,頷聯的後面一句還寫到了視覺方面的景色,這就有點兒特別了。

“寒色上梧桐”,按理來說,在雨夜的時候,不該出現這種視覺景象,因爲它不太合乎常理。但作者爲什麼這樣去寫呢?其實經過仔細品讀後我們就會發現,這裏的視覺描寫不過是一種“通感”的充分體現。

作者由“雨”“風”“蟋蟀聲”感受到了不盡的寒涼之意,從而不由得想到了秋日裏梧桐樹的形象,再結合自然界的規律,便一筆呵出了這句衝擊人們視覺的“寒色上梧桐”。

圖片

在頸聯中,作者依舊不忘去融入聲音:短榻孤燈裏,清笳萬井中;屋裏的孤燈照着那張短榻,清笳聲越過千家萬戶的燈火傳到耳邊。

“短榻孤燈”刻畫出了一個幽暗、清寂的畫面,並且將作者孤獨的形象也從側面烘托出來。

“清笳萬井”則又將空間放大,不但刻畫出了萬家燈火的熱鬧畫面,而且又借熱鬧場面突出了“清笳”的孤獨與幽咽之感,從而使得詩中淒涼的情感色彩得以增強。

頷聯的二句之間又形成鮮明的對比關係,前者孤寂,後者熱鬧,無形中把作者於秋夜輾轉難眠、聽風聽雨聽清笳的寂寞形象與心理皆淋漓盡致地展現於紙上。

“天涯未歸客,此夜憶江東”;漂泊於天涯的“我”至今都沒有回到家中,在這個雨夜不由得想起了久違的家鄉。

從佈局來講,這首符合一般五言律詩的謀篇方式,前三聯寫景,最後一聯則是情語的直接表達。

前三聯的景淒涼又傷感,很顯然都是在爲尾聯的輸出做鋪墊。

讀到尾聯我們終於清楚地明白,原來作者感傷孤獨的原因是因爲想念家鄉,是因爲自己的漂泊之身、之旅。

在淒涼的景語之後,加以鮮明的情語作結,不但使得全詩的結構更加穩固,而且也使得詩中的情感色彩更加濃郁、更加富有感染力。

圖片

睹景,秋於眼中生;見情,愁於心底來。萬千滋味,盡在詩行中,盡在不言中。

何景明的這首詩,雖不能稱之爲奇篇,但也足以稱之爲動人的假作。

秋雨不曾饒寂夜,留教孤客帶愁聽;一首讀完,味留脣齒。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