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秦朝晚期,隨着“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這句口號在大澤鄉的廣泛傳播,中國歷史上第一場由農民引發的大規模起義拉開了帷幕。陳勝和吳廣,兩位英勇的領導者,成爲了反對秦朝暴政的先驅。

陳勝爲啥一定要除去吳廣?司馬遷《史記》說出原因,年輕人要牢記

起義的開始階段取得了驚人的成功。反抗軍隊甚至一度攻到了滎陽,威脅到了秦朝的都城咸陽。然而,就在這個關鍵的時刻,情況突然發生了改變。吳廣和陳勝被殺,對反秦起義來說,無疑是重大的打擊。

關於吳廣的死,很多人都懷疑與陳勝有關。即使陳勝並未親手殺害吳廣,他也無法擺脫責任。然而,爲什麼陳勝會要殺死吳廣呢?其實,司馬遷在《史記》中已經給出了答案。對於年輕一代,這是一個必須牢記的教訓。

所以,這一切究竟是怎麼發生的呢?讓我們來揭開這段歷史的面紗。

一、負重前行,命運的慘淡聚合

陳勝爲啥一定要除去吳廣?司馬遷《史記》說出原因,年輕人要牢記

公元前209年農曆三月,陽夏郡的鄉民吳廣帶領着900名鄉親,浩浩蕩蕩地趕赴漁陽屯田。他們受命於朝廷,前去屯田墾荒,參與邊塞防務。這原本是一樁小事,可它卻徹底改變了吳廣和這900人的命運。

吳廣他生於一個普通農家,從小負重勞作,稻田和菜園是他的好夥伴。每到收割的季節,吳廣便熬夜忙碌,與家人們團隊作業。雖然生活清苦,但他性格開朗樂觀,經常與人打成一片。

10年前,吳廣失去了父親,作爲長子,他挑起了家裏的重擔。爲了減輕母親的勞役,吳廣努力工作,偶爾還會接些打獵、搬運等臨時活計,賺些外快。他一心想要改善家境,讓母親享些福。

然而好景不長,秦朝的高壓統治使得民不聊生。朝廷一連出臺苛刻法令,加重徭役和稅收。吳廣家境愈發清貧,母親也在過勞中去世。這更堅定了吳廣想要翻身的決心。

陳勝爲啥一定要除去吳廣?司馬遷《史記》說出原因,年輕人要牢記

這次,朝廷大量徵調陽夏的壯丁前往邊疆屯田,吳廣也在徵召之列。熱衷軍事的他,起初還對去邊塞充滿幻想,想要一展身手。可當他與家鄉的老少婦孺告別,踏上漫漫征途時,內心只剩下沉重。

緩步走在隊伍中間,吳廣目光掃過這900多人,不少與他一樣穿着粗布衣裳,臉上盡是黯然和無奈。這些本該在田間勞作的農人,被迫離開家園,前往險峻邊疆充當炮灰。行軍途中,大家交談甚少,偶有言語,也是對家鄉的思念。

這次出發,原定在20天內趕到漁陽屯田點報到。但行至大澤鄉時,一場驟雨滂沱,泥濘的鄉間小路瞬時變得舉步維艱。吳廣只得下令停駐,等待大雨止歇。

天公不作美,這場大雨足足傾盆澆了7天7夜。等到烏雲散去,吳廣算計着日子,不禁暗叫一聲“不好”。按照行軍速度,他們已經過了報到期限,違反朝廷律令。一旦無法按時抵達,後果將會是極其嚴厲的處罰。

陳勝爲啥一定要除去吳廣?司馬遷《史記》說出原因,年輕人要牢記

朝廷規定,服役期滿後遲到的士兵,一律視爲逃役,要處以死刑。看來此行前途兇險,如履薄冰。吳廣心中暗自嘆息,命運的安排總是出人意料。多日來一路疲憊,終於在這個偏遠的大澤鄉遇到了生命的重大轉折點。

二、密謀雄心,反旗燃起熊熊烈火

大澤鄉位於陳縣腹地,鄉民稀少,環境清幽。月黑風高的夜晚,誰也不會想到,這偏僻的山村,竟成了反秦的烽火重地。

吳廣心知大限已至,帶領900人在此停駐無異於待宰羔羊。正當他苦思冥想,一位舊識出現在面前。這個熟悉的身影,將成爲吳廣命運轉折的關鍵人物。他,就是陳勝

陳勝爲啥一定要除去吳廣?司馬遷《史記》說出原因,年輕人要牢記

陳勝也是這批屯田士兵的一員,來自陳縣,他生於一個寒門書香家庭,少年時便顯露出聰慧過人的頭腦,但好大喜功的個性使他幾經失敗。看着愚鈍之徒憑藉家世得志,陳勝心生不平,渴望一展抱負。

此次與吳廣同徵,陳勝本想借此機會出人頭地,立些軍功。哪知一場大雨竟將九百餘人困在荒郊野嶺,前途懸而未決。

這天夜裏,陳勝來到吳廣帳中,兩人對於當前困境都心知肚明。

“大兄,你我都是窮苦人家,背井離鄉來此,難道就爲了去送死嗎?你我帶領九百多人,完全可以在此聚衆反抗朝廷,重新擁有尊嚴和出路!”陳勝激動地說。

陳勝爲啥一定要除去吳廣?司馬遷《史記》說出原因,年輕人要牢記

吳廣沉吟片刻:“造反容易,成功難。我們手無寸鐵,怎敵得過朝廷大軍?”

陳勝笑道:“你可曾聽說過'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天下早已民怨沸騰,正待英雄出世。大丈夫當奮發圖強,在失敗面前絕不氣餒!“

這番言論點燃了吳廣心中的鬥志。經陳勝一番分析,吳廣也看到了起事的希望所在。只要臨機應變,巧取豪奪,先聲奪人,也許可以成爲破秦的人。

於是,兩人達成共識,決定在此舉旗反抗朝廷暴政。陳勝乘夜在吳廣帳中留宿,商量草創反秦義軍的種種細節。

從此,900多人的命運與反秦事業牢牢綁定。他們或因迫於無奈,或爲結束鐐銬,自發參與到這場改天換地的革命行動中來。

陳勝爲啥一定要除去吳廣?司馬遷《史記》說出原因,年輕人要牢記

三、起義軍揚眉,陳勝稱王野心膨脹

一個月後,陳勝和吳廣聯手在大澤鄉發動兵變,殺死兩個帶隊長官,正式宣佈起義。吳廣憑藉軍事才能,很快打敗了朝廷派來鎮壓的部隊。陳勝則利用謠言和符籙,迷惑士卒,壯大聲勢。

在衆人面前,陳勝神祕兮兮地取出一個小袋子。他宣稱,這是上天賜給他的信物,預示着他將成爲天子。袋中竟然掉出一塊絹帕,上面赫然寫着“陳勝王”三個大字。

士兵們見狀,都譁然起立,認爲陳勝獲得天命,將要做王。這一招,果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原本對起義還心存疑慮的人,也打消了顧慮,紛紛擁戴陳勝。

陳勝爲啥一定要除去吳廣?司馬遷《史記》說出原因,年輕人要牢記

接着,陳勝又在大澤鄉附近高喊“大楚興,陳勝王”的口號,以鼓舞人心。這樣一來,他在起義軍中的地位更加牢固,也爲日後稱王埋下了伏筆。

起義軍很快攻佔了陳縣、蘄縣等地。越來越多的士兵、百姓前來投奔,隊伍迅速壯大到十幾萬人。陳勝“張楚”的旗號,也得到越來越多人的響應。

一個月時間,陳勝、吳廣聯手的起義軍如破竹般取得連續勝利。朝廷派來鎮壓的官兵,大都束手就擒。起義軍的聲勢之浩大,令秦朝震驚。

兵強馬壯之時,人心也隨之變幻。

當地士族豪傑紛紛前來拜見陳勝,更有人直接勸他稱王。

於是,在衆人的助威下,陳勝正式稱王,年號“張楚”,以示反秦歸楚。很快,他便建立起一個頗具規模的政權。

陳勝爲啥一定要除去吳廣?司馬遷《史記》說出原因,年輕人要牢記

一個出身寒門的鄉民,一步步通過武力奪權,躋身爲王。這榮耀一時讓陳勝飄飄然,心中多了幾分驕橫。

吳廣對此頗有微詞。他前去見陳勝,勸他不可操之過急:“我等起兵方一個月,去王之心未免太早。不如穩紮穩打,千萬不可驕兵敗將。”

陳勝暗暗揮斥道:“卿何出此言?朕已受天命而王,決無半點僭越。這正是壯大士氣之舉。”

吳廣無奈,只得作罷。他隱隱感覺,從陳勝稱王開始,兩人地位已發生微妙變化。

但形勢所逼,吳廣也只能暫時忍讓。畢竟,反秦大業纔剛剛起步,仍需兩人同心協力。

陳勝爲啥一定要除去吳廣?司馬遷《史記》說出原因,年輕人要牢記

四、兵分兩路,吳廣任假王內憂外患

起義軍勢如破竹之勢讓秦朝九死一生。秦二世驚恐不已,命章邯從驪山把數十萬囚徒編組成軍隊前往鎮壓。

兵臨城下,吳廣建議分兵兩路,主力北上攻取滎陽,切斷秦軍糧道;次要部隊則由陳勝率領,固守根據地,阻擊章邯大軍。

陳勝心中一動,若吳廣取勝,勢必聲威大振。自己功勞卻被掩蓋,未嘗不是隱患。但形勢緊迫難容商榷,陳勝只得同意此策。

臨行前,陳勝突然說:“吳廣乃起義第一功臣,當讓他任假王,以統率北伐大軍。”

衆將聞言大喜,紛紛擁戴吳廣爲王。吳廣連忙推辭,稱自己草莽出身,無立王之才。

陳勝笑道:“卿謙遜了。此舉正可鼓舞人心,給士卒以信心。”

陳勝爲啥一定要除去吳廣?司馬遷《史記》說出原因,年輕人要牢記

面對衆人期盼,吳廣不得不接受。當晚,百官朝賀吳廣爲王,帳中宴樂喜氣洋洋。

第二日清晨,吳廣率領8萬大軍北上,氣勢如虹。這支部隊憑藉其對章邯軍的數量優勢,起初戰事順利,屢屢獲勝。

然而,陳勝留在根據地,夜不能寐。他擔心一旦吳廣大捷,自己的威信和地位都會受損。

“吳廣若是大獲全勝,勢必獨霸人望。到時我的王位岌岌可危。”陳勝暗想。

很快,噩夢成真。吳廣率軍一路高歌猛進,直抵滎陽城下。章邯軍屢戰屢敗,秦將只能固守城池,而無法出擊。這使得秦軍的糧草供應陷入癱瘓。

與此同時,陳勝所部在蘄縣也取得勝利,殲滅了秦軍的先頭部隊。起義軍的戰局大好,秦朝統治岌岌可危

陳勝爲啥一定要除去吳廣?司馬遷《史記》說出原因,年輕人要牢記

然而就在此時,朝中奸佞挑撥離間,進讒言於陳勝:“吳廣日益驕橫,有稱霸之心。主公必須防微杜漸,速速調兵剿滅,方可保社稷。”

這番話正中陳勝下懷。他暗想:“吳廣若是真心爲國,怎會先於我稱王?他不過是借我之力,打算坐收漁翁之利。”

於是陳勝命趙賁率軍2萬前往滎陽,會同田臧等人,在吳廣背後佈下天羅地網。

幾日後,趙賁軍來到滎陽城下與吳廣會合。兩軍雲集,吳廣心想大軍壯大,攻城攻心理優勢更足。

不想田臧突然舉刀斬殺吳廣,衆將士無不駭然。原來,這是陳勝的密謀,田臧等人實爲內應。吳廣被害,大軍頓時羣龍無首。

趙賁佔據吳廣的帳篷和符印,向衆人宣佈:“吳廣圖謀不軌,陳王遂誅殺此賊。諸位勿念舊情,仍執節用命,共剿秦寇!”

陳勝爲啥一定要除去吳廣?司馬遷《史記》說出原因,年輕人要牢記

起義軍對吳廣之死譁然,但也無可奈何。章邯見機不可失,親自統帥大軍自城中殺出。吳廣的部隊無法組織有效抵抗,大敗而歸。

吳廣之死,無疑是起義軍的重大挫折。陳勝暗中操縱此事,則更顯他權謀之心。爲達目的不擇手段,他終於除去了心中的大患。

不過,他錯判了形勢,這致使起義最終走向失敗。吳廣的死讓起義軍失去人心所向,也喪失戰場上的驍勇善戰。這成爲起義大業最終覆滅的重要原因之一。

五、密謀得逞,權力慾望難掩

吳廣被害、起義軍潰敗的消息傳到蘄縣,陳勝部將士無不哀痛憤恨。陳勝也假惺惺地表示“深感悲痛”,對田臧等人的擅殺頗有微詞。

陳勝爲啥一定要除去吳廣?司馬遷《史記》說出原因,年輕人要牢記

他召開軍議,嚴詞盤問田臧擅殺吳廣的原因。田臧垂頭喪氣地說:“臣等不敢違背王命,也是迫於大局,不得已而爲之。吳廣日益驕橫,有自立之心,臣等爲了保全大業,始採取此舉。”

陳勝故作嚴厲,責備田臧等人擅殺大將,損害軍心。田臧只得再次請罪認錯。

衆將看似陳勝對吳廣之死並不知情,這才稍稍寬心。他們認爲田臧等人擅自行事,陳勝並無責任。

然而轉日,一個更讓人震驚的舉動打破了衆人的幻想——陳勝突然封田臧爲上將軍,並賜給他令尹之印!

“田上將立下大功,誅殺叛賊,理應嘉獎。朕特命卿爲上將軍,以示褒揚。”陳勝笑吟吟地說。

陳勝爲啥一定要除去吳廣?司馬遷《史記》說出原因,年輕人要牢記

將士們面面相覷,心知肚明。原來陳勝早已在暗中佈局,吳廣之死不過是他一手導演的蓄謀已久的政變。

田臧得到重用,也就對陳勝更加死心塌地。其他將領也明白,陳勝權勢無邊,自己要想在此立足,就不能違其心意。

一個月後,章邯的大軍到蘄縣,陳勝部潰敗,只能散逃亡。起義軍至此灰飛煙滅。

吳廣之死,直接導致起義旗幟傾覆。也許正如揚雄所說:“亂也者,謂之亂;不若是,則秦不亡。”

然則陳勝這般內鬥紛爭,讓秦朝喘過氣來,重整旗鼓。最終,起義以失敗告終。

陳勝爲啥一定要除去吳廣?司馬遷《史記》說出原因,年輕人要牢記

人心不古,歷史惟鑑。陳勝處心積慮殺掉吳廣,也就註定了大業的最終覆滅。權力慾望驅使他除去異己和競爭對手,但這暴露了他的私心。

起義要成功,非得全軍一心不可。可陳勝的所作所爲,無異於大義滅親,使起義軍失去戰鬥力。這也預示着,沒有真正爲民的自覺,便難以鑄就偉業。

結語

陳勝和吳廣的大澤鄉起義,撼動了秦朝的統治基礎,也點燃了人民反抗暴政的希望。然而內訌不斷最終葬送了這個偉大事業。

陳勝處心積慮殺吳廣,穩固權力,暴露了他的私慾與野心。這也反映出,一個領袖沒有廣泛人心支持和高尚品格,其事業終難成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