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

09 風溼關節疼痛,可用泡腳來緩解

爲什麼天氣降溫,

關節就會開始疼痛

天氣降溫以後,有的人就開始關節疼痛了,這是怎麼回事呢?一位河南的朋友和我說,入秋之後,他太太的頸椎和肩關節就開始疼痛,問我怎麼辦。

我讓他發來他太太的舌象圖——舌質淡白不紅,舌苔滿布。我判斷她是由於自身陽氣不旺,感受寒溼而導致的痛痹(關節疼痛爲主證的痹證)。

於是,我給他太太推薦了一個方子泡腳,她泡了2周後,反饋關節疼痛已經消失。

很多人不明白什麼叫痛痹,痛痹是寒痹的一種。

中醫認爲,風、寒、溼三氣雜至,合而爲痹。所以,由受寒引起的風溼疼痛中,往往會有這三個致病因素的影子。

因此,中醫把受寒引起的風溼寒痹,分爲行痹、痛痹、着痹。

其中風邪爲主者,疼痛遊走,爲行痹;

陽氣不足,遇到寒邪疼痛劇烈者,是寒邪爲主,爲痛痹;

溼氣爲患者,關節疼痛以麻痹爲主,重着(沉重感),關節腫脹,爲着痹。

受寒嚴重的人,

可用養血祛風散溼的泡腳方來調理

中醫在調理這些風溼疼痛時,會根據三種邪氣的程度不同,採取各有側重的方式,比如有時側重祛溼,有時側重溫陽等。

但很多人在自我調理時,很難分清哪個邪氣輕,哪個邪氣重。而且,疾病也不會完全按照教科書的描述出現。

所以,我給大家推薦的泡腳方,是綜合考慮了這三種因素後得出的。

通常來說,中醫調理此病時,會使用很多疏風的藥物,比如白芷、獨活、防風、荊芥、秦艽(jiQo)、羌活等,但我覺得現代社會,氣血虧弱的人非常多,因此選擇養血的思路在先——先扶養氣血,同時祛風散溼。

中醫裏有句很著名的話,叫“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這句話給我的啓發很大。

很多時候,我們面對氣血虧弱之人,總是一味地祛風散邪。可如果正氣不足,效果往往不夠理想,風散去數日又會再來。

這就好比您身體的管道里是空的,您的氣血不佔領,外邪就會來佔領,所以,我推薦的思路是養血爲先。

需要注意,此方具有溫陽的作用,只有受寒後加重的人才能用。

這類人的舌質顏色不紅,容易怕冷,通常在受寒以後發病,而且身體局部感覺很涼。

圖片

養血祛風散溼泡腳方

配方:a熟地6克、b當歸6克、c赤芍6克、d川芎6克、e桃仁6克、f紅花6克、g伸筋草9克、h透骨草9克、i桂枝6克、j茯苓30克、k薏苡仁30克、l桑枝6克、m絲瓜絡6克、n艾葉6克。

用法:1.溫水,泡腳。2.每天2次,每次20分鐘即可。3.一般泡5天爲一個階段。

叮囑:孕婦忌用。

圖片

由溼熱導致的關節疼痛,

可用熱痹泡腳方調理

除了上文提到的,還有一種風溼痛痹需要引起警惕——熱痹。這種熱痹,是人體感受溼熱之邪而出現的病症。

患了熱痹的人舌質會呈紅色,關節會有紅腫的情況,且患處的溫度會升高,導致疼痛嚴重,同時還會有口渴、心煩的症狀。

這種情況大多出現在夏天,南方臨水而居的人也會有這種問題。

我到海南生活後,聽說過很多老人都有這樣的情況。由溼熱導致的不同關節疼痛,就連我母親也沒能倖免。

一次出差回來後,家裏的保姆和我說,我母親正在被手腕關節疼痛所折磨,晚上痛到難以入睡,已經很多天了。她怕耽誤我的工作就沒有告訴我。這是老人常犯的錯誤,其實早期治療纔不耽誤事。

自從我母親來到海南後,除了一次下水游泳導致的感冒,生活了兩年都沒有什麼身體問題,這是唯一的一次出問題了。

我母親自述,她的手腕已經腫了,感覺比另外一個手腕的溫度高。我結合其他診斷,判斷這是熱痹。是,開了一個泡腳的方子。

這個方子以白虎湯打底,有清熱、祛溼的功效。其次,此方還重用了生地,《神農本草經》裏記載可用地黃治療痹證,且“生者尤良”,經過醫家的實踐,確有良效。

母親用此方泡腳後,當天疼痛就去掉了一半,第二天疼痛去掉了90%,第三天的時候母親說疼痛已經基本消失了。

於是我叮囑保姆再買三服,裏面的藥物分量,除了生石膏和生地,其餘都改成6克,用於清除餘邪。

圖片

調理熱痹的泡腳方

配方:a生石膏30克、b生地30克、c桂枝6克、d知母9克、e赤芍9克、f桑枝9克、g絲瓜絡6克、h蠶沙9克、i薏苡仁9克、j連翹15克、k蒼朮9克、l忍冬藤9克、m梔子9克、n黃芩9克、o玄蔘9克、p赤小豆15克、q甘草6克。

用法:

1.用此方加水,大火開鍋後,熬30分鐘,然後兌入溫水,泡腳,在泡腳的同時用毛巾蘸藥汁包裹患處效果更佳。

2.每天2次,每次20分鐘即可。

3.一般泡5天爲一個階段。

叮囑:孕婦忌用。

這種熱痹,在東北並不多見,但在海南,很多老人都存在這樣的問題。這就是各地自然條件不同,引發的疾病也各有不同。

當大家身體出現以上這些問題時,我建議請中醫幫助您分析調理一下,我所提供的只是一個思路。

此外,如果是西醫診斷的各種風溼類疾病,可以根據我講的分辨寒熱的方法,給自己做個區分,然後泡腳試試,相信會起到改善病痛的作用。

書名:女性養生三法寶·上下冊作者:羅大倫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