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里說史2023-11-13 16:21

明末農民起義是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影響最深遠的一次農民戰爭。


在這場戰爭中,李自成和張獻忠是兩位傑出的農民起義領袖,他們各自擁有強大的軍事力量,反抗明朝的統治,試圖爲自己和他的追隨者們開創一個新的時代。

然而,當李自成在山海關敗於清軍之手後,他沒有選擇與張獻忠聯手抵抗清軍,反而被清軍各個擊破。

張獻忠也沒有趁機北上支援李自成,而是選擇了向西南發展,建立了大西政權,割據一方。

這兩位起義領袖爲何沒有選擇聯手滅明,而是分道揚鑣呢?

一、李自成和張獻忠的起義經歷和政治理念

李自成和張獻忠都是明朝末年著名的農民起義領袖,他們的起義經歷和政治理念有着一定的相似性,但也有着明顯的差異。

李自成,原名李淵,陝西米脂人,出身貧苦,早年曾在驛站當過驛卒,後來因爲驛站被廢而失業,便參加了王嘉胤的起義軍。

王嘉胤是明末第一個舉起反明大旗的農民起義領袖,他在陝西、河南等地聚集了大批農民,自稱闖王,號稱闖將軍。

李自成在王嘉胤麾下表現出了卓越的軍事才能,很快就成爲了王嘉胤的得力干將。

崇禎三年(1630年),王嘉胤兵敗被殺,李自成接過了王嘉胤的闖王之號,繼續領導農民起義軍。

李自成的軍隊以疾風暴雨般的攻勢席捲了整個華北地區,直逼明朝都城北京。

崇禎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攻破北京,明思宗自縊而死,李自成在西安建立了大順政權,自立爲皇帝,改名李自成,年號永昌。

李自成的政治理念是試圖建立一個新的王朝,繼承和改革明朝的制度,他對明朝的宗室和士紳採取了一定的容忍和利用的政策,他也試圖實施一些有利於農民的政策,如減免賦稅,賑濟災民,興修水利等。

然而,李自成的政策並沒有得到廣大農民的支持,相反,他的一些政策引發了地主和士紳的不滿,使得他在華北地區的統治並不穩固。

此外,李自成對明朝降將和士紳的猜忌也使得他無法建立一個有效的官僚體制來鞏固他的政權。

張獻忠,原名張獻恩,陝西延安人,出身貧苦,早年曾在明朝軍中做過普通軍士,後來因爲犯法被判死刑,雖然被特赦,但也被免職處分,便參加了王嘉胤的起義軍。

張獻忠在王嘉胤麾下表現出了驍勇多力的特點,自號八大王,得綽號黃虎。

王嘉胤死後,張獻忠先後歸附了高迎祥和李自成,與他們一同攻略東方,攻破鳳陽,焚明皇陵,並自稱古元真龍皇帝。

不久,張獻忠與李自成因故分裂,張獻忠率部攻長江流域,李自成攻黃河流域。

張獻忠在長江流域大肆屠殺明朝的官兵和百姓,以示對明朝的仇恨和報復,他的軍隊以殘忍和暴虐著稱,被稱爲流寇。

崇禎十七年(1644年),張獻忠進入四川,攻佔成都,殺死蜀王和巡撫,自立爲大西國王,年號大順,以成都爲西京。

張獻忠的政治理念是更注重於改善農民的生活,他取消了四川地區的地租和稅賦,使得農民們能夠過上更好的生活。

此外,他還大力發展農業和手工業,促進了四川地區的經濟發展。

張獻忠對明朝的宗室和士紳採取了殘酷的鎮壓和殺戮的政策,他也對自己的部下實行嚴格的紀律和控制,他的政權具有一定的軍事化和集權化的特徵。

從上述的比較中可以看出,李自成和張獻忠的起義經歷和政治理念有着一定的相似性,但也有着明顯的差異。

他們都是從明朝的體制中走出來的,都是以農民爲主體的起義軍領袖,都是反抗明朝的統治,都是自立爲皇帝,都是使用大順的年號。

但他們在對待明朝的宗室和士紳,對待農民的利益,對待自己的部下,對待自己的政權的態度上,卻有着不同的選擇和做法。

這些差異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他們之間的關係,也影響了他們在面對清軍時的決策。

二、李自成和張獻忠的分裂和衝突

李自成和張獻忠雖然都是農民起義的領袖,但他們之間並不是一直和睦相處的,而是經歷了分裂和衝突的過程。

他們之間的分裂和衝突有着多方面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1、事利益的分歧

李自成和張獻忠在起義的過程中,都有着自己的軍事目標和戰略方向,他們之間在一些重要的軍事行動上存在着不同的看法和意見。

例如,崇禎十四年(1641年),李自成和張獻忠聯合攻打鳳陽,焚明皇陵,這一舉動引起了明朝的極大震動和憤怒,也使得清軍有了介入的藉口。

張獻忠認爲這是一次重大的勝利,可以進一步擴大他們的勢力範圍,他建議李自成繼續北上攻打北京,一舉滅明。

但李自成卻認爲這是一次冒險的行動,可能會招致明朝的反撲和清軍的干涉,他建議張獻忠與他一同南下攻打南京,以穩固他們的根據地。

兩人在這一問題上發生了激烈的爭執,最終導致了他們的分裂。李自成率部南下,張獻忠率部北上,從此各自爲政,不再相互支持和配合。

2、政治野心的衝突

李自成和張獻忠都是有着極高的政治野心的人物,他們都想成爲農民起義的最高領袖,建立自己的王朝,實現自己的理想。

他們之間在政治上存在着競爭和對抗的關係,他們都不願意服從或者妥協於對方。

例如,崇禎十五年(1642年),李自成在西安稱帝,改名李自成,年號永昌,這一舉動表明了他要建立一個新的王朝,取代明朝的意圖。

張獻忠對此感到不滿和威脅,他也在自己的部隊中自稱古元真龍皇帝,年號大順,這一舉動表明了他要與李自成平起平坐,爭奪農民起義的領導權的意圖。

兩人在政治上的爭奪和對立,使得他們之間的關係更加緊張和敵對。

3、性格特點的不合

李自成和張獻忠的性格特點也有着一定的差異,這也影響了他們之間的相處和合作。

李自成的性格比較穩重和謹慎,他善於分析形勢,制定策略,他也比較重視政治和經濟的建設。

他對明朝的宗室和士紳採取了一定的容忍和利用的政策,他也試圖實施一些有利於農民的政策,以求得人心和穩定。

張獻忠的性格比較激進和殘忍,他善於衝鋒陷陣,打破僵局,他也比較重視軍事和戰爭的發展,他對明朝的宗室和士紳採取了殘酷的鎮壓和殺戮的政策。

他也試圖實施一些有利於農民的政策,以求得農民的支持和忠誠。兩人的性格特點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他們的行動和選擇,也造成了他們之間的不理解和不信任。

李自成和張獻忠之間的分裂和衝突,是由於他們在軍事利益、政治野心和性格特點上的分歧和對立所導致的。

這些分歧和對立使得他們無法形成一個統一和團結的農民起義力量,也爲清軍的入關和滅明提供了機會和條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