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消費是低基數上的恢復性增長,較疫情暴發前的趨勢水平仍有差距。未來,居民就業和收入增長的可持續性,將決定消費復甦勢頭能否得到鞏固和加強。

2022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着力擴大國內需求置於2023年五項重點工作之首,並要求把恢復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2023年,我國實際經濟增長5.2%,其中內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了100%,特別是消費的貢獻率達到82.5%,爲2000年以來最高。本文擬就2023年消費復甦的成色進行探討。

服務業較快恢復推動疫後消費復甦

大疫三年期間,受疫情持續蔓延擴散、防疫政策間歇性收緊的影響,接觸性、聚集性服務和消費受到較大沖擊。2020~2022年,我國複合平均實際經濟增長4.53%,較疫情暴發前的2015~2019年趨勢值低了2.18個百分點。從三次產業看,第一產業均速較疫前趨勢值高了1.25個百分點,第二產業低了1.16個百分點,第三產業低了3.62個百分點。從主要服務行業看,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均速低了1.77個百分點,批發和零售業低了2.82個百分點,住宿和餐飲業低了9.16個百分點,租賃和商務服務業低了6.95個百分點(見圖表1)。後兩個以線下爲主的行業下滑幅度均高於第三產業的平均降幅。

2023年,隨着防疫措施轉段,人員流動限制解除,服務業顯著恢復。全年,服務業生產指數增長8.1%,較上年增速回升8.2個百分點,較2020~2022年複合平均增速高出3.9個百分點。從復甦趨勢看,當年,實際經濟增速較上年高了2.2個百分點,三次產業增速較上年分別低了0.1、高了2.1和2.8個百分點;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高了7.3個百分點,批發和零售業高了3.7個百分點,住宿和餐飲業高了17.3個百分點,租賃和商務服務業高了5.0個百分點,升幅均高於第三產業平均水平。從復甦動能看,2020~2023年複合平均增速與2020~2022年相比,實際經濟增速高了0.16個百分點,三次產業增速分別低了0.17、高了0.04和0.34個百分點;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高了0.66個百分點,批發和零售業高了0.52個百分點,住宿和餐飲業高了3.94個百分點,租賃和商務服務業高了1.26個百分點(見圖表1),四個服務行業的回升幅度均高於第三產業平均升幅。

疫情暴發之前,第三產業是我國吸收農村勞動力轉移的主力。但疫情期間,服務業飽受衝擊,不僅不能吸收農村勞動力轉移,反而成爲失業的主要來源,加大了全社會就業壓力。據統計,大疫三年(2020~2022年),我國就業人員累計減少2096萬人,其中,第一產業減少989萬人,第二產業減少129萬人,第三產業減少978萬人。而疫情前三年(2017~2019年),就業人員累計減少798萬人,其中,第一產業減少2256萬人,第二產業減少1061萬人,第三產業增加2519萬人(見圖表2)。

由於接觸性、聚集性的服務業通常是勞動密集型,也是農民工就業的重要去向,這些行業的加速復甦有助於改善居民特別是農民工就業狀況。據統計,2023年,我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爲5.2%,較上年回落了0.4個百分點,其中,本地戶籍和外來戶籍人口調查失業率均爲5.1%,分別回落了0.3和0.7個百分點;外來農業戶籍人口調查失業率爲4.8%,回落了0.6個百分點,爲有數據以來新低。同期,農村外出務工勞動力人數四個季度平均爲18333萬人,爲有數據以來新高(見圖表3)。

受益於就業狀況改善,居民收入穩定增長。2023年,剔除價格因素後,我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同比增長6.1%,較2020~2022年複合平均增速高了1.77個百分點,其中工資性收入佔比56.2%,較2020~2022年均值高了0.44個百分點。同期,城鎮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實際增長4.8%和7.6%,較2020~2022年均速分別高了1.43和1.73個百分點,其中工資性收入分別佔比60.4%和42.2%,較2020~2022年均值分別高了0.35和0.67個百分點。

居民收入增長又推動了消費能力恢復。2023年,剔除價格因素後,全國居民人均消費支出實際增長9.0%,較2020~2022年複合平均增速高出6.44個百分點,其中,城鎮和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分別實際增長8.3%和9.2%,較2020~2022年複合平均增速分別高出7.42和3.51個百分點。同期,全國居民消費傾向爲68.3%,較2020~2022年均值高出1.32個百分點,城鎮和農村居民消費傾向分別爲63.7%和83.8%,分別高出1.27和1.55個百分點(見圖表4)。出人意料的是,以“人均消費支出變動/人均可支配收入變動”衡量的邊際消費傾向呈現跳升。2023年,全國、城鎮和農村居民邊際消費傾向分別爲0.97、1.03和0.99元,分別相當於2020~2022年均值的2.92、12.25和1.37倍,反映了城鎮居民前期被壓抑的消費意願集中爆發。

服務消費較快回暖是消費恢復的一大亮點。2023年,全國電影票房513億元,較上年增長72.0%,恢復到了2019年度票房的81.4%。同期,服務零售額比上年增長20.4%,快於商品零售額14.6個百分點;服務零售佔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之比爲11.2%,較上年提升1.2個百分點;居民人均服務性消費支出增長14.4%,佔到居民人均消費支出的45.2%,較上年提升2個百分點。

推動消費從疫後恢復轉向持續擴大依然任重道遠

2023年消費反彈有低基數的原因。2020~2023年,我國實際經濟增速算術平均值爲4.72%,較2015~2019年均值低了1.99個百分點。其中,消費對經濟增長平均拉動2.56個百分點,較2015~2019年均值低了1.66個百分點,貢獻了同期實際經濟增速均值降幅的83.4%(見圖表5)。2023年消費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高達八成以上,是低水平上的均衡,還存在較深的“疤痕效應”。

首先,服務業恢復與疫情前還有較大差距。2020~2023年,第三產業增加值不變價複合平均增長4.78%,較疫情前五年趨勢值低了3.28個百分點,大於實際經濟增速2.02個百分點的負缺口。其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均速低了1.12個百分點,批發和零售業低了2.30個百分點,住宿和餐飲業低了5.22個百分點,租賃和商務服務業低了5.69個百分點(見圖表1)。這反映儘管受益於疫情解封,2023年以線下爲主的住宿餐飲和租賃商務服務業恢復較快,但仍遠未恢復至疫前趨勢值。

其次,重點人羣就業狀況仍有待改善。2023年上半年,老口徑的16~24歲調查失業率爲19.6%,同比上升2.5個百分點。2023年7月起不再公佈分年齡組的失業率數據,直到2024年初纔開始公佈不含在校生的數據。2023年12月,16~24歲調查失業率爲14.9%,好於2023年6月老口徑的21.3%。然而,據統計局介紹,我國該年齡組城鎮人口中,在校生佔比六成多。對照可比的老口徑,其數值依然不低。這次統計局還披露了不含在校生的25~29歲調查失業率,以反映青年畢業後一段時間內的就業狀況。該數值爲6.1%,較當期城鎮調查失業率高出0.9個百分點。

再次,居民可支配收入恢復還有更大空間。2020~2023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複合平均實際增速爲4.77%,較疫前趨勢值低了1.89個百分點,其中,城鎮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均速分別低了2.12和0.45個百分點,可見城鎮居民收入損失更大(見圖表6)。

最後,居民消費支出恢復還有較多餘地。2020~2023年,居民人均消費支出複合平均實際增速爲4.13%,較2015~2019年均速低了2.02個百分點,其中,城鎮和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實際均速分別低了2.22和1.05個百分點,也是城鎮居民消費支出回落更多。雖然如前所述,2023年居民邊際消費傾向出現了報復性反彈,但全國、城鎮和農村居民過去四年邊際消費傾向平均分別爲0.49、0.32和0.79元,較2015~2019年均值分別低了27.0%、46.9%和11.9%,顯示疫情以來城鎮居民消費意願受損更多。(見圖表7)。

此外,消費復甦依然不均衡不充分。2023年,18個限額以上商品零售分項中,僅有文化辦公用品和建築裝潢材料2個分項負增長,其他分項均爲正增長,顯示消費確實在復甦。其中,服裝、金銀珠寶、菸酒、體育娛樂用品,以及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5個分項均有兩位數的增長。從復甦趨勢看,有11個分項增速較2022年增速有所回升,其中6個分項回升幅度爲兩位數。從動能放緩看,有10個分項2020~2023年複合平均增速較2020~2022年有所下滑,其中6個分項下滑幅度在1個百分點以上。從“疤痕效應”看,僅有3個分項2020~2023年複合平均增速較2015~2019年有所回升,剩餘分項中有12個分項回落幅度超過了2.06個百分點的總體降幅。金銀珠寶均速高於疫前趨勢值4.41個百分點,既可能是消費升級,也可能是儲蓄保值;傢俱、建築裝潢材料、消費家電和日用品分別低了10.99、10.35、8.22和6.01個百分點,進一步佐證了房地產週期下行(見圖表8)。

綜上,當前消費是低基數上的恢復性增長,較疫情暴發前的趨勢水平仍有差距。未來,居民就業和收入增長的可持續性,將決定消費復甦勢頭能否得到鞏固和加強。鑑於房地產的產業鏈條較長、財富效應較強,樓市走向將會影響消費者預期及其行爲。

(作者系中銀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

責任編輯:劉萬里 SF014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