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程丹

部署走訪上市公司工作、推動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全國視頻會議29日在京召開。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認爲,此次會議體現了政府對資本市場和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的高度重視,釋放了以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資本市場平穩運行的重要信號,對於穩定資本市場預期、提振投資者信心具有重要意義,預計推動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的力度將會加大。此次會議以全國視頻會議方式召開,意在讓相關部門和地方政府形成合力,共同培育優質企業,提升上市公司的投資價值。

務實措施提振信心

“通過上門走訪、調研的方式從企業自身所存在的困難問題出發,千方百計爲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找出路,意在提振企業家信心。”楊德龍指出。

近年來,證監會持續優化上市公司結構,在入口端,推動股票發行註冊制走深走實,強化發行監管、堅持質量優先;在出口端,持續鞏固深化常態化退市機制。2020年,證監會啓動新一輪退市制度改革,全面完善退市標準,簡化退市程序,拓寬多元退出渠道,加大退市監管力度。退市改革以來,已有104家公司強制退市,是改革之前10年的近3倍。此次會議對各相關地方、部門提出要求,預計各方在推動上市公司結構優化方面的合力將進一步增強,各相關地方、部門會發揮更積極作用。

對於推動規範上市公司治理,培育優質頭部上市企業,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副院長田軒表示,上市公司在高質量發展賽道上“穩健行駛”,離不開公司治理的“保駕護航”,也離不開中國特色金融文化潛移默化的影響。目前,從嚴監管下公司治理水平有了明顯的提高,但法治環境、營商環境仍有提升空間,預計未來將有相應政策出臺,以進一步防範整治公司治理領域亂象,助力形成健全有效的監督制衡機制。同時,上市公司“關鍵少數”需要進一步樹立聚焦實業、做好主業、穩慎經營、回報投資者的意識,大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弘揚企業家精神。

“優質頭部上市公司對於帶動產業鏈上下游共同發展,開展終端及配套產品研發和產品化,促進產業鏈發展有着重要意義。”楊德龍表示,頭部公司也是市場投資價值的重要體現,是資本市場穩定發展的“壓艙石”,做大做強頭部公司有利於更好回報投資者。

後續改革舉措值得期待

我國上市公司涵蓋了國民經濟90個行業大類,是實體經濟的“基本盤”,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微觀基礎。5000多家上市公司是我國5000多萬家企業中萬里挑一的“優等生”,上市公司研發投入相當於全國研發經費的一半,半數以上上市公司主業聚焦戰略新興產業,是創新的領跑者和產業的排頭兵。

光大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所所長高瑞東表示,上市公司基本面好,能推動全社會提振需求和改善供給,帶動我國企業整體基本面轉好,進一步鞏固宏觀經濟增長的基礎,併發揮好上市公司在我國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的引領、帶動和主力軍作用。

本次會議以促發展爲目標,立足於推動解決上市公司經營發展面臨的具體困難和問題,助力公司改善經營業績,進而增強市場的內在穩定性和投資者信心。高瑞東指出,上市公司質量高,企業估值基礎才能紮實,資本市場表現才能穩定,才能給投資者以穩定的回報,建議未來進一步鼓勵上市公司進行技術創新和研發,強化公司治理結構,完善信息披露制度,以便投資者決策。

提高企業可投性需合力而爲

不斷提升上市公司投資價值近期被頻繁提及。近日召開的證監會2024年系統工作會議也強調,要大力推動提升上市公司的可投性。

此前,證監會在工作部署中就明確要求,督促和引導上市公司強化回報投資者的意識,鼓勵上市公司開好業績說明會,更加積極開展回購註銷、現金分紅等,還把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的減持和破發、破淨掛鉤。

楊德龍指出,未來還需要市場參與各方共同努力提升上市公司可投性。保薦機構、會計師事務所等中介機構要充分發揮作用,更加關注企業的可投性。監管部門要加大對中介履職質量的評估,將公司上市後的市場表現、投資回報水平作爲重要的評價標準,倒逼中介機構在入口端真正發揮“看門人”責任。同時支持上市公司利用發行股份、可轉債等市場化工具,通過市場化併購重組做優做強。在常態化退市格局基本形成的基礎上,堅決“應退盡退”,及時出清缺乏投資價值的企業。

“提升可投性,上市公司及其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責無旁貸。”楊德龍表示,不能上市後就不管了,任由股價下跌,上市公司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要切實擔負起責任,研究形成提高估值的舉措。監管部門也要加大對上市公司的約束,督促上市公司及其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重視市值管理,在回報投資者方面提高積極性。同時,加大對“僞市值管理”的監管力度,從嚴從重從快處理市場操縱等違法違規行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