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迎新人新氣象。

春節剛剛過去,公募基金高管的變更情況仍在湧現。

作爲公司的“掌舵人”,總經理和董事長兩個核心職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變動自然也備受關注。Wind數據顯示,截至2月27日,年初以來不到兩個月的時間裏,就有22家基金公司出現38例高管變動,平均一天一例。

拉長時間來看,據第一財經統計,2019年以來,公募行業近五年內高管變更已有近2000例(1917例),每年至少有130家機構超過300位高管出現流動變化,有些年份人數甚至突破400位整數大關。

“行業人才流動愈加常態化,未來仍會持續。”有基金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股權變動、競爭壓力、行業變化、業績壓力以及薪酬機會等都是導致高管變更的因素,但通常不會對公司引發急劇變化。

開年“換血”頻頻

日前,首家外資公募貝萊德基金官宣首任總經理離任。公告內容顯示,公司總經理張弛因個人原因於2月23日離任,無轉任公司其他崗位的說明。督察長、合規稽覈部負責人、董事陳劍代任總經理一職。

而在今年2月初,董事長職位空缺已半年的貝萊德基金纔剛剛迎來掌舵者。去年8月,貝萊德基金首任董事長湯曉東因個人原因離任,直到今年2月1日由貝萊德集團中國區負責人範華接任。

記者注意到,近一年來,貝萊德基金已有多位高管發生變動。去年7月,貝萊德基金副總經理張鵬軍因內部工作安排原因離任,不再轉任公司其他崗位,而在同年5月,他纔剛剛卸任首席信息官的職位。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離任的三位高管均爲貝萊德基金的元老級人物。不僅如此,該公司基金經理唐華也因個人原因,在今年1月公告離職,任期還不滿三年。Wind數據顯示,他管理的貝萊德中國新視野是公司首隻產品,自2021年9月7日執掌以來累計回報爲-44.55%,合計規模僅剩26.33億元,相較於剛成立時僅剩四成不到。

公開資料顯示,貝萊德基金成立於2020年9月,目前共有7只公募基金(不同份額合併計算,僅計算初始基金,下同),合計規模80.42億元。截至2月26日,其中3只固收類基金成立以來收益爲正,但均不超過0.6%;4只主動權益類基金則全部虧損,下跌幅度在15.7%至41.65%之間。

從產品佈局上看,貝萊德基金似乎有所轉變。2023年以前,其成立的4只產品均爲權益類產品;而2023年以來,貝萊德新發3只產品中,有2只爲債券型基金。同時,近一年以來,貝萊德基金上報的6只產品均爲債券類基金。

時隔半年補齊空位的還有泰信基金。2月20日,泰信基金也發佈高級管理人員變更公告,任命張秉麟新任公司總經理一職,董事長李高峯先生不再代任總經理職務。在此之前,原總經理高宇曾於2023年8月23日離職。

泰信基金是一家成立於2003年5月的信託系公募,發展至今已有20餘年的歷史,但規模並不大。Wind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底,其最新規模爲570.36億元,在199家同業中排名第76位。

從股權信息來看,泰信基金的第一大股東爲山東省魯信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持股比例爲45%,江蘇省投資管理有限責任公司和青島國信實業有限公司分別持股30%、25%。

除了上述公司外,本月以來,還有同泰基金、博道基金、方正富邦基金等多家公司,均出現了高管變動的情況。

高管變動背後

事實上,隨着行業競爭愈加激烈,高管變更屢見不鮮,今年以來已有不少基金公司經歷了高管變動。記者根據Wind數據梳理後發現,截至2月27日,今年以來已有22家基金公司出現高管職位變動。

其中,涉及總經理和董事長職務變更的基金公司分別有10家、14家,合計變更比例超過六成。整體而言,今年以來有38位基金公司高管出現職務變更情況,以年內35天的交易日計算,平均一天一位。

在這之中,大多數是中小型基金公司。據第一財經統計,截至2023年底,在已有規模數據的21家公司中,有三分之二的基金公司的基金資產淨值不足千億元,其中有9家甚至不足百億元。

記者梳理數據發現,基金行業近年來保持着高管流動的態勢,涉及的同樣以中小型公司居多。在2019年至2023年的5年時間裏,基金行業每年均有300位以上的高管出現變動,每年涉及的公司均超過130家。

以剛剛過去的2023年爲例,Wind數據顯示,全年有132家公募旗下的369位高管有所變更。其中,有超過七成的基金公司的規模在千億元之下,不足百億元者有41只,佔比超過三成。

“相對於大中型公募基金,中小型機構高管可能面臨更大的規模及業績壓力。”華南某公募人士與記者交流時表示,與頭部公司相比,中小基金公司在市場渠道、投研能力和品牌影響力等方面相對弱勢,做出成績有一定難度,“有些公司會想通過‘換帥’來改變困境”。

“基金行業本身也是利益集中、考覈明確的行業,幹得好或不好都有跡可循。”該人士也表示,公募基金機構的整體數量在不斷增加,對優秀高管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斷增長,這讓高管們有了較大的選擇空間,加上基金公司對高管的激勵不到位、高管報酬達不到預期等原因,人員的流動也就成爲了一種業內常態。

在華南一位基金行業分析師看來,基金公司高管變更背後主要有四方面的原因:一是公司股權變更可能導致高管團隊變動;二是,激烈競爭和市場變化促使公司不斷調整管理層以適應需求;三是基金公司的高管或因基金表現不佳而變動,以改善業績;四是高管可能因個人機會、薪酬或其他原因而選擇加入或離開公司。

此前,也有公募資深人士告訴記者,“董事長與總經理的分工不同,許多公募機構的董事長來自大股東委派,是機構發展方向的掌舵人,而總經理則是機構聘任的職業經理人,履行經營管理的責任”。

該人士進一步表示,目前國內大多數公司的董事長是來自大股東委派。換言之,公司的方向由大股東決定,高管本人更多地是去執行,所以很多時候高管變動對公司發展並不會有急轉彎式的影響。

在他看來,行業人才流動已經常態化。一般來說,基金公司年度考覈期結束後,往往會有一波人事變更潮,不少人會根據公司考覈考評結果,作出新的擇業選擇。“頻繁更變可能會增加公司磨合的成本,比如政策、激勵方面,但正常流動也在情理之中”。

“基金公司的高管和基金經理都面臨考覈。市場不景氣時,問題會暴露,競爭激烈,自然淘汰人員。”前述分析師則認爲,隨着公募基金行業競爭加劇,加上覆雜的市場和監管要求增加了對高管的專業能力的要求,高管頻繁變動趨勢或將持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