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今晚報

清初寶坻著名詩人王煐,曾出任廣東惠州知府,頗多惠政,被譽爲“惠陽賢太守”。在任六年,王煐與嶺南詩人屈大均、陳恭尹、梁佩蘭等均有密切交往,結下深厚情誼。筆者近來因撰寫《陳恭尹年譜》,得見嶺南詩人陳阿平與王煐交往的詩,故撰文簡略談談王煐與陳阿平的交往。

陳阿平,廣東東莞人,康熙中歲貢生,著《鉢山堂詩集》,是清初廣東著名詩人。《東莞縣誌》卷三十《人物續下》載:陳阿平,字獻孟,廩生。工詩,與梁佩蘭等往來唱和,名篇勝句,傳播一時。尤重節操,特未嘗幹人以私。隱居寂寞,恆賣文自給,泊如也。據《陳氏家乘》:阿平,字獻孟,號雲士,又號鉢山居士,晚號愚溪。明諡“忠愍”象明之孫。少有逸才,工八法,尤長於詩。康熙辛亥,進邑庠。時嶺南三家屈、梁、陳以詩鳴,獻孟與之唱和。……嘗賦《鎮海樓玩月》詩,一時歎絕。雅慕羅浮,每歲必一遊,其遊羅浮詩,梁佩蘭自以爲不及也。

康熙三十五年,王煐卸職惠州知府,升任川南道副使。正月二十九日,王煐同袁景星、梁佩蘭、史申義、於天池、王原、屈大均、陳恭尹等宴集寓齋,分題賦詩。陳阿平也在其中。

王煐賦詩一首,詩中有“論交誓古處,毋爲流俗遷;少長罔或異,忘形並忘年”之句,希望與筵者不必因身份之高低、年齒之長幼而拘束。諸家皆有唱和,陳阿平詩中稱“雅集羅長筵,觀察開行帷。列坐並冠蓋,草野亦不遺”,讚揚王煐平易近人的品格。王煐離開嶺南前,陳阿平賦詩《奉送王南區觀察之川南》四首,歷數王煐爲政惠州的善舉,表達了依依不捨的心情:“羅浮之子日,恰似使君仁;羅浮卓錫泉,又似使君清”“上官憐父老,故使行遲遲”。

《四庫全書提要》稱陳阿平《鉢山堂詩集》十九卷,惜只入《四庫全書存目》,而未收錄全書。《叢書集成續編》第一七四冊有《陳獻孟遺詩》,已非全璧。《鉢山堂詩集》尚存世,現在能夠見到的是十四卷本而非《四庫全書提要》所稱之“十九卷”。與王煐有關的詩,見“卷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