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家族企業往往忽略包括家族成員股權分配在內的公司治理建設,爲公司的發展留下隱患。

位於河南洛陽的龐村鎮,是目前中國最大的鋼製傢俱生產和出口基地之一,而總部位於龐村鎮的洛陽花都金櫃集團有限公司(下稱“花都金櫃集團”),則曾是鎮上規模最大的企業之一。

但是,近日第一財經記者實地走訪發現,曾在巔峯時期擁有四個廠區、數千名員工的花都金櫃集團,如今已經是一片荒蕪,早已停產多年。持續多年的家族內鬥,最終導致了這家企業的衰落。

多年前,一母同胞的四兄弟周劍、周亮、周煥、周虎,共同創辦了這家公司,但伴隨着企業壯大,大哥周劍與其他三個弟弟周亮、周煥、周虎之間因股權、商標、土地等問題爆發越來越激烈的衝突,甚至爲此大打出手。

與花都金櫃集團的故事類似,同樣在洛陽,洛陽順興信息科技園有限公司(下稱“順興公司”)也因股權衝突導致兄妹反目成仇、父子對簿公堂,公司元氣大傷。

這樣的故事頗具典型性,許多家族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往往忽略包括家族成員股權分配在內的公司治理建設,爲公司的發展留下隱患。

“很多家族企業,(股東)剛開始心裏有疙瘩時,愛面子,不願意撕破臉面,可是越往後拖,隔閡越深,最終導致矛盾不可調和,而企業也可能隨之一蹶不振。”曾關注周氏兄弟股權糾紛案多年的河南發展改革研究院院長周健說。

家族內鬥

韋軍是順興公司的創始人,有兩個兒子和三個女兒。

順興公司的核心資產,是一個佔地120畝、擁有約10萬平方米建築的科技園區。每年,僅園區的租金收入就有數千萬元。

順興公司的最初股權構成爲:韋軍50%、韋軍的妻子劉芳17%、韋軍的大兒子韋江13%、二兒子韋河10%,另有一名李姓自然人持股10%。

2013年時,順興公司的股權又變更爲韋軍的妻子30%、韋江26.66%、韋河26.66%,他們的父親韋軍的股份則降至16.66%,但仍擔任公司董事長。

按照二女兒韋豔的說法,順興公司的股東名單雖然有兩個哥哥的名字,但真正推動科技園區發展壯大的,則是自己與妹妹韋雪。其中,韋豔負責園區招商工作,韋雪負責園區物業。

2022年1月20日,順興科技園公司的股權再次發生變更,同時發生變更的,還有負責人、高級管理人員以及投資人。其中,公司法定代表人由劉芳變更爲韋龍,股權則由劉芳30%、韋江26.6667%、韋河26.6667%、韋軍16.6667%變更爲韋江43.3333%、韋河56.6667%。

這次變更最終導致兄妹矛盾激化。韋豔說,順興公司的發展壯大,其與妹妹韋雪功勞最大,如今卻一點兒股份未得,這不公平,她要求與妹妹韋雪平均分配韋軍名下16.6667%的股份。

兄弟姐妹之間的矛盾衝突也隨之公開化。

據韋豔介紹,2022年,韋氏姐妹的工資被相繼被停發。隨後,韋豔發現,順興信息科技園內張貼出的“通知”已經“暫停”了自己招商部經理的工作,其辦公電腦主機以及手工記錄的客戶資料也隨之被人從其位於園區招商中心的辦公室搬走。再之後,韋豔無法再正常進入辦公室。

2023年3月8日,韋豔被哥哥韋河以涉嫌職務侵佔罪告發,被公安機關傳喚。之後,韋豔則以自身名譽受損爲由,將韋河起訴至法院。

2023年10月29日,韋氏姐妹與哥哥發生爭吵,最終導致韋雪被打、韋河的汽車玻璃被砸,兄妹相繼報警。最終,警方將打人認定爲互毆,韋豔則因損害私人財物,且哥哥拒絕和解,最終被送進拘留所拘押10天。

雙方因此隔閡更深。

3月20日上午,第一財經記者先後通過短信、電話等多種方式,嘗試與韋江、韋河聯繫,以還原雙方矛盾的更多起因與經過,但截至發稿,二人均未對記者的採訪作出回應。

不過,韋江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之所以“處理”兩個妹妹,是因爲其中一個妹妹經營園區酒店不交承包費,另一個妹妹負責物業賺了錢也不上交,兄妹間爲此發生衝突,多次報警。

而他們的父親韋軍爲了拿回股權,則將大兒子告上法庭。3月13日,這起股權轉讓糾紛案在洛陽開庭。庭審中,韋軍稱,自己的股權被轉走,是韋江等人串通代辦人員欺騙他簽字所致。但韋江一方予以否認,稱股權轉讓是韋軍真實意思表示。

同樣因股權糾紛陷入紛爭的,還有花都金櫃集團的周氏兄弟。

周氏兄弟之一的周亮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時說,創辦於1992年的花都金櫃集團,之所以能從龐村鎮數百家企業中脫穎而出,一個很重要的原因便是,創業初期,四兄弟分工明確,其中,老大周劍在家負責生產;老二週亮負責金櫃集團華北區銷售;老三週煥負責華中區銷售市場;老四周虎負責華南區銷售市場。

但是,利益的不均衡,最終導致周氏兄弟於2008年反目成仇,並由此開啓長達10多年的內鬥。周氏兄弟圍繞股權、商標以及土地手續變更等問題多次對簿公堂,從地方法院一直打到河南省高院、最高院,兄弟之間從文鬥到武鬥,從法庭到鬥毆,最終導致企業一蹶不振。

巔峯時期,花都金櫃集團曾同時擁有四個廠區,員工上千人,擁有生產保險櫃、資料櫃、鋼製辦公傢俱等五大類系、380多個品種,成爲國內規模最大的鋼製傢俱生產企業之一,“花都”品牌還曾獲得“中國名牌”稱號。

如今的花都金櫃集團,已在這些內耗中停產、停工。

反思

曾經的親兄弟姐妹,爲何會最終走向反目成仇的結局?

爲此身心俱疲的韋豔向第一財經反思稱,其中的根本原因,是公司在創辦、發展的過程中,混淆了公司與家庭的界限。

譬如順興公司,最初的創辦人是韋軍,給誰股權,不給誰股權,基本也都是父親一言堂。他們兄妹幾個,從最初的小作坊,到後來創辦新公司,都沒把股權當回事兒。

“我犯的最致命的一個錯誤,就是沒把我們每個人的股權,體現在法律上,體現在國家登記機關上。”韋豔說,自己現在後悔的是,如果自己當初能在法律人士的指導下,捋順公司股權制度,可能就不會有後來那麼多矛盾頻發了。順興公司從1985年創辦,一直到2022年,長達近40年時間內,沒有一個專門的法務或法律顧問。“2019年時說過法務的事兒,但一聽一年要3萬塊錢,我們捨不得花(這個錢)。”

周亮也說,如果當年在花都金櫃集團逐步發展壯大後,及時引入新的管理模式,將股權跟管理權及早分開,也不會最後弄得兄不兄、弟不弟,乃至最後成爲仇人了。

對此,河南發展改革研究院院長周健說,中國的很多企業在創業初期,都會選擇“上陣父子兵,打虎親兄弟”。這樣做的好處是,創業初期,家族成員之間的信任成本比較低,相互之間也很容易抱成團,可是,到了後期,隨着企業越做越大,之前隱藏的矛盾可能就會爆發。

周健發現,一些矛盾處理得當的家族企業,要麼是家族內部出了一個鐵腕的“能人”,敢於在矛盾剛萌芽時,就使用強勢手段,在保障原有家族股東股權的同時,將企業的經營權收回;要麼則是“兄恭弟謹”式的和平分家,能變現的(股東),就讓他們變現,願意創業的,就支持他們獨立創業,以避免矛盾進一步惡化。前者,周健比較推崇一家總部位於河南省駐馬店市的調味品集團,他說,當時這家企業也曾因爲家族矛盾,給企業造成影響,但最終,家族內部的一位鐵腕人物,把一些沒有親戚清理出局,才最終保住了企業;後者,譬如多年前一家總部位於四川的農業企業,幾個兄弟在經歷創業初期的發展壯大後,和平分家,最終都分別成爲國內知名企業。

“很多企業,(創業)初期是親疏不分,喫大鍋飯,到了後期,又開始因爲利益,因爲意見不統一,開始爭奪權利。”周健說,原本,一家企業的權利,包括股東所有權、企業的經營權、決策權,而很多家族企業之所以爆發矛盾,正是因爲“三權不分”,相互混淆,結果導致矛盾一塌糊塗。如果能在創業初期,就爲“三權”設立相對隔離的分界線,或許能減少一些後期的矛盾。

(文中相關企業當事人均爲化名)

責任編輯:張恆星 SF142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