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謝若琳 見習記者 毛藝融

據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年內A股市場併購重組較爲活躍。按首次公告日並剔除失敗案例計算,截至4月8日記者發稿,今年以來A股市場共披露587起併購事件,其中87起已完成,500起正在進行。

值得注意的是,不少併購標的背後,數家投資機構等待退出。例如,A股公司新天藥業3月7日宣佈擬收購匯倫醫藥85.12%股權,後者是籌備IPO多年的明星公司,最終轉道“併購”。若併購完成,海南金慧豐、國盛海通基金和貴陽工投等20多家股權投資機構將從匯倫醫藥項目實現退出。

薩摩耶雲科技集團首席經濟學家鄭磊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在一級市場,併購退出已成爲一種重要的退出方式。國際市場上,併購一度超越IPO成爲主流退出渠道。當下,越來越多的投資機構意識到併購渠道的重要性,認爲通過併購可以實現更快速、更穩健退出。

從年內併購重組事件中可以看到不少創投機構退出的身影。例如,今年1月份,模擬芯片龍頭思瑞浦擬收購創芯微85.26%股份,如併購順利完成,背後的深創投、盛宇投資、創東方投資、龍崗區創業投資引導基金等十幾家創投機構將得以退出。再比如,博創科技實施完成現金收購長芯盛(武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42.29%股份,長芯盛背後的雲鋒基金、小米長江產業基金、美團龍珠、深創投、晨壹併購基金等將就此退出。

華泰證券研報認爲,隨着IPO節奏的階段性放緩,部分標的股東或投資人短期內證券化路徑進一步收窄,投資週期與退出週期匹配將成爲主要訴求。投資機構通過重組實現退出,將進一步活躍重組市場。

“對於創投機構來說,通過併購可以將所投資的資產進行有效整合,從而實現業務的拓展和升級。同時,併購也可以幫助創投機構降低投資風險,提高投資回報率。”奧優國際董事長張鑰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併購還可以爲創投機構帶來更多的合作機會和資源整合,從而更好地推動企業的發展。

此外,隨着產業併購成爲主流,上市公司也加緊設立產業併購基金拓寬募資渠道。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截至4月8日,年內有77家A股公司發佈設立產業併購基金相關公告,預計募集規模上限合計達到629.16億元。從投資領域來看,投向智能物聯、新材料、高端裝備、消費科技、半導體、生物醫藥等賽道。從基金存續期來看,7年居多,達到24家,其次爲5年、8年、10年,各有11家。

鄭磊認爲,隨着更多優質併購標的的出現,以及上市公司加大力度尋求橫向或縱向併購,產業整合的步伐加快,併購退出前景廣闊。此外,上市公司通常具有更強的資本實力和資源整合能力,能夠更好地把握併購機會,實現規模效應和協同效應,提高整體競爭力。上市公司還可以通過併購拓展業務領域,提高市場佔有率,推動產業的發展和創新。

高禾投資管理合夥人劉盛宇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對於高速成長的新興行業企業來說,被併購也是實現資產證券化的機會。對於傳統行業來說,通過橫向整合併購,可以實現規模效應,更好地進行成本控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