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王朝建立初期,曾經盛極一時的突東厥部族在唐王朝的重兵進攻之下,宣佈投降唐朝。唐朝接受了東,突厥的請降,並將其安置在北部邊境,同時設立雲中都護府防止突厥反叛!然而,好景不長,經過數十年休養生息的東,突厥部族已經逐漸恢復了之前的實力,並且不甘趨於唐朝統治之下,逐漸萌生了反叛之心。

戰爭背景

在東,突厥反叛前夕,此時的唐王朝與吐蕃帝國的戰爭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着,但由於在與吐蕃帝國的交戰中,唐王朝敗多勝少,因此不得不動用更多的軍事力量調往西南地區,同吐蕃抗衡。這樣一來,北部邊境守衛難免空虛,因此,在這種背景之下,東,突厥部族在其酋長阿史德氏的率領下,開始策劃反叛唐朝獨立的計劃。

高宗調露元年十月,經過縝密策劃的東,突厥在阿史德溫傅和奉職的帶領下,正式起兵反唐。與此同時,突厥境內的其餘二十四州也紛紛起兵響應。一時間,突厥擁兵數十萬,對唐王朝發起了進攻,唐朝邊境告急。

戰爭經過

當得知東,突厥叛亂,唐王朝立馬作出反應,旋即派兵征討。

◆以單于大都護府長史蕭嗣業爲統帥,率領右領軍衛將軍花大智、右千牛衛將軍李景嘉等率軍征討東,突厥。

始一興師,大唐軍隊在蕭嗣業的帶領下,一路勢如破竹,多次擊潰東,突厥,先後取得了幾次勝利。但是,取得了多次勝利的蕭嗣業此時產生了輕敵之心,認爲突厥叛軍只不過是一羣烏合之衆,不堪一擊,遂放鬆了對突厥的戒備。但是,作爲一名統帥,輕敵是他最不應該犯的錯誤,俗話說“獅子搏兔,亦用全力”,何況他面臨的是曾經叱吒一時的突厥。很快,蕭嗣業就爲他的輕敵之心付出了代價。

由於唐朝進攻東,突厥是在冬天,這天夜裏,天降大雪,很多唐軍都已經進入了夢鄉。然而,此時的突厥軍隊卻利用大雪作爲掩護,乘機對唐軍軍營發起了襲擊。一方是有備而來的突厥軍隊,一方是毫無準備的唐軍,所以,當突厥大軍進入唐軍軍營的時候,睡眼惺忪的唐軍瞬間方寸大亂,被突厥打了個措手不及,傷亡無數,看着亂作一團的唐軍,蕭嗣業只好下令撤退,率軍狼狽逃走。與此同時,花大智、李景嘉兩部也遭到了突厥的襲擊,但他們相比於蕭嗣業部要好很多,他們在突厥的進攻下,且戰且退,退入大都護府,保存了一部分有生力量。

當得知此次征討東,突厥失敗,高宗怒不可遏,下令將蕭嗣業判處死刑,後來免除死罪,改爲放,同時花大智、李景嘉也被免官處分。

當擊敗唐軍後,突厥越戰越勇,對唐朝定州發起了進攻,同時煽動奚、契丹向唐朝營州發起了進攻。面對突厥的數次挑釁,高宗在權衡利弊之後,決定再次派兵征討東,突厥,以維護大唐之國威。

十一月二十七日,高宗決定以曾經參與征討西突厥的裴行儉爲統帥,兵分三路,征討東,突厥。

◆中路軍以裴行儉爲定襄道行軍大總管,率軍18萬,這是征討突厥的主力軍

◆西路軍由豐州都督程務挺率領,共6萬大軍

◆東路軍由幽州都督李文諫率領,也是6萬大軍

三路大軍,總共30萬,全部由裴行儉節制,向突厥發起進攻。

當裴行儉率軍到達朔州時,他對部下說道:“用兵之道,撫士貴誠,制敵尚詐。前日蕭嗣業糧運爲突厥所掠,士卒凍餒,故敗。今突厥必復爲此謀,宜有以詐之。”意思是之前蕭嗣業之所以戰敗,就是因爲糧草被突厥人劫掠,士兵挨餓受凍,最後導致了失敗。這一次突厥人一定會故技重施,前來劫掠,我們正好可以將計就計。

要說這裴行儉不愧是文武雙全的奇才,不僅會做官,打仗更是厲害,此次出征,他早已算好了突厥人的軟肋。因此,他準備了三百輛糧草車,但這些車裏面不僅有糧草,還藏有五名裝備精良的士兵,全部手持長刀、弓弩,從外面看的話,是看不出任何異常的,而且負責押運的這些糧草的都是些比較瘦弱的士兵。就這樣,在裴行儉的策劃下,唐軍靜待着敵軍前來。果然,當看到唐軍的運糧車時,突厥人早已按耐不住,前來劫糧,正好中了裴行儉的計謀。

當突厥人把這三百輛“糧車”樂呵呵劫去的時候,殊不知,危險已經在向他們靠近。當這三百輛“糧車”被突厥人拉着走了一段時間,到達了一處水草之地之地後,突厥人便解鞍下馬,正準備休息的時候,車內的唐軍乘此機會一躍而出,對着敵軍發起了進攻。此時的突厥人怎麼也不會想到唐軍會以這樣的方式對他們發起進攻,一時之間懵了,乘着這個間隙,唐軍先是用強弩射殺了幾百名突厥士兵後,便拿起長刀向還在發愣的突厥士兵衝了過去。當剩下的突厥人完全反應過來的時候,已經遲了,因爲他們的士兵已經被消滅了大半,看到如天神下凡般的唐軍,他們早已經沒有了抵抗之心,紛紛逃走。

可是,有備而來的唐軍會讓他們順利逃走嗎?答案是否定的!原來神機妙算的裴行儉早已經在突厥要逃跑的路線埋下了伏兵,就等着突厥殘兵敗將的到來。果然,正如裴行儉所料,剩下的突厥士兵朝着他所布好的口袋鑽了進來。於是,在唐軍的前後夾擊下,這支突厥士兵全軍覆沒。

這是裴行儉繼當年參與征討西突厥一戰成名後,又一次在軍中揚威。

轉眼間,時間到了第二年三月份,北方的寒冷還未完全消退,但這並不妨礙唐軍進攻東,突厥的決心。這天,裴行儉率軍到達單于府北,準備在這安營紮寨,休整軍隊。同時爲了防止突厥騎兵偷襲,他命令士兵在營寨周圍挖掘溝塹,黃昏時分,溝塹挖掘完畢,此時大多數士兵都舒了口氣,心想總算可以歇息了。但是,晚些時候,裴行儉卻說道:“此地不宜久留,我們要立馬撤退,轉移至地勢比較高的地方。”這下輪到諸將士不解了,先不說之前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挖好的壕溝,再說這時候大多數士兵已經休息了,這時候往高地上轉移,這不是折騰人嗎?於是,大多數將領都以“士卒已休息,不可再動”爲由,希望裴行儉收回成命,但裴行儉不爲所動,堅持移營。

當士兵全部轉移完之後,不一會兒,突然狂風大作,暴雨來襲,再看之前他們待過的地方,早已經被水淹了丈深有餘,若他們再晚一會兒,後果將不堪設想!到這時,所有人才明白了裴行儉的良苦用心,這簡直就是神人啊!於是紛紛對裴行儉投去了敬佩的目光。這時有人問起裴行儉是如何知道此地會下雨的,但裴行儉卻故作神祕地說:“從今以後,你們只需聽從我的命令即可,不必問我是怎麼知道的。”原本之前有些士兵對裴行儉的能力還是持懷疑態度的,但是經過這兩件事之後,所有人都對裴行儉敬佩不已,唯命是從。

三月下旬,裴行儉大軍行至黑山附近,而此地也是東,突厥主力所在地。若不出啥意外的話,雙方將在此地展開決戰。

戰爭前夕,雙方在兵力佈置方面並無太大差別,唐軍這方總共有三十萬兵力,而突厥這方也不差,加上奚、契丹等國的軍隊,也有二十多萬之多,所以唐軍在兵力方面並無太大優勢。因此,這更是一場考驗雙方軍事統帥能力之間的戰爭。但裴行儉自從徵以來,曾無數次指揮唐軍獲得大勝,他的足智多謀,堅韌不拔,曾讓他無數次轉危爲安,作爲成爲唐朝歷史上最偉大的名將之一,他從沒有讓人失望過!同樣,這次也不例外。

所以,雙方始一交手,唐軍就在裴行儉的指揮下,多次大敗突厥軍隊,並且在一次戰鬥中將突厥酋長阿史德奉職生擒,其所率領的士兵看到主將被俘,軍心大亂,再也沒有了戀戰之心,紛紛倉皇而逃,裴行儉下令追擊。

當唐軍追至保狼山附近時,一部分突厥殘部不走了,此刻他們才發現面對氣勢洶洶的唐朝大軍,他們早已經沒有了退路,就算逃到天涯海角又何妨,結果還是一樣的。這時候,在突厥內部瀰漫着失望的情緒,他們本來就是一個鬆散的部落聯盟,當初爲了共同利益聚集在一起,現在有難了,誰也顧不得上誰了,活命要緊。於是,這些部落決定乘機退出叛亂集團,並且殺死了新立的可汗泥熟匐,斬下其首級之後,全部投降唐朝,其餘未投降的則退守到了保狼山,繼續抵抗唐軍。

正當裴行儉要指揮唐軍繼續清剿突厥剩餘殘部時,這時候高宗卻派戶部尚書崔知悌前來召回裴行儉及其所率領的大軍,原因是唐朝在西南地區受到吐蕃的威脅越來越大,吐蕃已經在西南地區接連攻陷了唐朝幾座軍事重鎮。高宗壓力甚大,同時他又覺得消滅突厥指日可待,所以暫時不必在那裏浪費兵力,於是便召回了裴行儉及其所部,暫時抵禦吐蕃的進攻。

結語

此次召回北征軍隊是高宗最不應該犯的錯誤,因爲他的這次錯誤決策,唐軍錯失了消滅東,突厥最好的時機,給了突厥以喘息之機。而突厥藉着唐朝軍隊班師回朝之際,迅速聚攏殘餘力量,將再次與唐朝展開對抗,後續將給唐朝帶來無盡的麻煩,而這也是高宗所始料不及的……

相關文章